绚丽多彩的中华舞蹈

2013-08-15 00:42西丽娟
戏剧之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鼓子热巴秧歌

□西丽娟

文化和教育作为某种文明与精神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一个民族生存理念与价值取向的反映,它维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生活。舞蹈自身含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舞蹈形式,创造了风格各异的舞蹈文化。舞蹈既是人性的自然展现,也是社会生活和艺术升华的结晶。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单纯、最充分的表现。

在我们中华民族舞蹈发展史上,特别是近代、现代和当代,两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是独特的民族性,一个是鲜明的地域性。

一、从不同民族看其舞蹈,能够充分发现民族舞蹈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美

藏族主要居住在祖国的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艺术,形成了高原特有的“一顺边”的美,融入了边牧文化和宗教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草原上的热巴》以传统的热巴舞为艺术表现形式。舞蹈从头到尾歌舞相融,洋溢着热烈、欢快、歌颂之情,乐曲变化使舞蹈动作缓急相济。舞蹈开始,众舞者欢呼声声,热巴男艺人手持手铃,纵跳舞铃,女艺人持单柄长鼓旋转击敲,场面热烈、欢快。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南北各地,民间舞蹈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乐舞风味,既开朗风趣,又豪迈奔放。

《摘葡萄》是维吾尔族舞蹈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舞蹈开始以维族少女优美的柔腕、快速的旋转及急停下腰、漂亮的抖肩一串轻快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喜悦心情。舞蹈音乐选用了维吾尔族主要乐器“手鼓”来伴奏,鼓声节奏与舞蹈动作和谐统一,节奏独特的鼓声一下就烘托出了维族的舞蹈特点。抒情的“赛乃姆”也为表现少女的喜悦之情给予了极好的渲染。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秀丽的山川景色,炎热的亚热带气候,特殊的劳动生活,孕育了风格浓郁而又独特区傣族舞蹈。

《雀之灵》由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编导并演出。舞蹈通过对一只晶莹高洁的白孔雀苏醒、漫游、戏水、畅饮、飞翔等形态的表现,展现了精灵般美丽、纯洁、富有生命激情的孔雀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歌颂,展现了舞蹈艺术美的独特魅力。

二、从不同地域看其舞蹈,能够充分发现地域舞蹈的地域特色和地域美

A、东北大秧歌

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地区广大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热烈、火爆、逗趣、诙谐。

例如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民间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以回旋曲的形式通过入夜五更天,“恋一更——盼情,醉二更——盼夫,乐三更——盼子,梦四更——盼妻,闹五更——盼福”五段系列舞蹈对黑土地劳动人民一生中,不同情感生活的历程和侧面,做了富有喜剧风格的展现。

B、云南花灯舞

云南花灯是流传在我国云南省汉族地区的民间舞蹈。盛行于玉溪、嵩旺、姚安、罗平、建水、蒙自等地。

以“云南花灯”作为舞蹈动律编排的代表作有:《大茶山》、《游春》、《十大姐》等。五六十年代盛兴舞台,特别是《十大姐》这个作品,几乎在各大地区的舞台上均有展现,也是与国际交流的保留节目之一。

舞蹈在欢快、喜悦的乐曲声中,一群手持扇子和手绢的“大姐姑娘”欢天喜地,以“平踏步绕花”、“交叉步摆手”活跃在舞台,他们时而直线前进,横排交错,时而双圈对绕,绕走穿梭,翻动扇花甩动手绢,似此起彼伏,竞赛追赶,似心潮激荡,追求希望。表现大姐、二姐……十姐会织布、会绣花、会耕种、会饲养……等各行各业拿手技术。

C、山东鼓子秧歌

山东的鼓子秧歌是广场上表演的大型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鲁北地区的商河、惠民、临沂、禹城、东陵一带,以商河、惠民两地最为流行,受鲁北自然环境及山东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粗犷雄浑、气势豪迈的风格特点,充分显示出山东好汉英武、矫健的英雄气概。

以男子鼓子秧歌、女子胶州秧歌为基本素材编创的群舞《俺从黄河来》以充斥着黄河气息的“秧歌”舞的韵律为基调,以饱醮激情的夸张的情态和动作,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恢弘和悲怆。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研究我国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对于发展我国舞蹈事业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和必需的步骤。

猜你喜欢
鼓子热巴秧歌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兰州鼓子传习所调研报告
兰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沧桑情怀
昌黎地秧歌
首届热巴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在昌都举行
参加《西藏昌都首届热巴舞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有感
帕雄热巴的描绘与解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鼓子
漫谈雪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