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2013-08-15 00:54徐苗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时期青少年体育

徐苗

(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人性格、认知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处于从尚未完全成熟走向完全成熟且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旺盛时期。作为学校和家长,不仅仅是要重视文化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从体能训练上让青少年们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青少年生理的分析

(1)在形态方面:青少年的身高、体型、体重、胸围等都基本上已经接近成年人。身体的各个发育器官基本上处于逐渐缓慢下来的阶段。骨骼已经比较坚固,承受能力大大增强,可是他们的骨骼基本上已经是骨化的状态,关节已经不及儿童时期的灵活和敏锐。

(2)在生理周期方面:青少年在智力、体力、生理指标、情绪等方面发展还不及成年人的稳定,它可以随着周期性的变化。在性激素的刺激下,男生和女生的体型日益丰满,精力和体力属于人生中最旺盛的黄金时期。在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加强力量、耐力、掌握技术对于青少年学生最为重要。但平时必须要加强营养的补充,促进身体的健壮成长。

(3)在机能方面:随着青少年胸围、胸腔、肺活、力量还有心脏容积和收缩力的增大,蛋白质、无机盐等成份的增多,弹性和伸展性方面的增强,以及导致他们动脉血管的增长落后于心脏、发展的不平衡,肌肉的水分减少等现象。科学证明,青年阶段是进行肌肉训练和耐力训练、掌握技巧的最好的时期。

2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分析

2.1 明确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动力

青少年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学习了丰富浓厚的的学科知识,认识和判断能力的标准不断地提升。体育锻炼活动的意义和给他们成长带来的好处,他们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全面的追求,对于体育的社会性和全面性、全民性等,形成了深刻而又理智的认可和支持。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可以推动他们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锻炼的明确的目标。他们上体育课和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训练活动,可以满足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2 明确选择意义,巩固发展兴趣

经过素质思想教育的熏陶,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参加体育课和训练,甚至是愿意从事于体育事业。许多的青少年学生都可以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工作目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可以保持长期运动锻炼的好习惯,这对他们的人生形成了良好的开端。从小到大,可以独挡一面,积极地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锻炼、工作的时间。

对于在精力旺盛的青少年时期,学生对体育的的兴趣和态度有了更近一大步明显的分化和区别,所以在选择的体育项目上也是大有不同的。一般女生都比较倾向于难度不太大,动作轻盈、优雅的项目。比如健身操、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而男生就喜欢动作大、难度强的竞赛性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拳击等项目活动。

由于对体育和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的引导和正确全面的认识,或者是受体育成绩的差距影响,青少年对上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则容易产生消极的不良态度。女生青春期在身体上的变化很明显,灵巧性和敏锐性、技巧性都大大的降低了。从而在体育场上变得忧虑和缺乏热情主动参与。有时候受天气的影响,太阳猛烈或者是尘土飞扬,他们会怕出汗、怕污渍、怕辛苦、怕劳累,这些都是缺乏意志力和坚定性的表现。由于男生的好动性和随意性,在体育训练中,很容易受伤和情绪低落。所以对体育类的训练会保持着消极懒散的不良态度。

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一直以来青少年学生随着年纪的逐年增长,不喜欢上体育课或者是反感排斥体育训练的人数形成了逐渐上升的趋势。据调查,对体育项目不感兴趣者,女生远远大于男生。追究其中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学生的负担和学习压力过于沉重,让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去顾及与体育相关的训练项目。或者是学校的运动环境和条件太差,也成为了阻碍他们发展体育训练的步伐。值得深思的,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状态感到不满意,或者是没有兴趣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目标等原因。

由此可见,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是讨厌排斥的学生,并不单止是对体育没有兴趣,或者说事实上是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不满意和不适应的原因。所以在这方面,老师的责任也义不容辞。如何去提高和保持学生对义务教育的兴趣和接受实践锻炼。这也需要教师去做认真的分析和深入的调查,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去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的措施方案。

2.3 往成熟的方向发展抽象的逻辑思维

一些青少年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人生和社会阅历相对而言是比较肤浅的。要是他们可以离开现实生活去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可以提出假设和进行具体的论证,这些都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和成熟的明显表现。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肤浅不完全成熟的具体表现如下:有些是受到学科知识片面的限制,他们提出来的假设往往只是表面上的东西,缺乏充分的根据,所以他们的论证结果往往也会缺乏准确性和判断性。

因为他们曾经很认真地进行思考和具体地去分析问题和进行所谓的论证,所以这些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年少气盛,也都说是青少年时期学生思维处于成熟与非成熟之间的具体表现。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中,简单容易的体育知识要求,基础的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已经远远地不能满足于青少年学生一般的身体适应活动。他们愿意去了解和把握难度比较高和动作比较难的项目,并且喜欢分析其中的结构原理和规律等。这些都能够带来提升身体的实际锻炼价值和意义。他们不喜欢老师讲太多理论上的东西和进行繁琐没有重点的讲解说明,而是更喜欢和乐意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通过自己细微的观察,认真地思考来弄清楚明了自己动作里面的实质和规律。

同时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生活作风、为人处事等方面去对老师进行一些评价和建议。他们对老师的看法和评价不一定是客观全面、完全准确的,可是对教师本人的生活和对待教学态度和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为人师表的体育老师要处处为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就必须坚持做到严于律己、尽职尽责、公私分明。

2.4 爱美和从众心理的推崇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逐渐在意和体验别人对自己外貌上的一些评价和审美的看法。他们开始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注意自己的精神面貌、仪容仪态以及着装打扮,更促使了他们对美的判断、渴望、追求。有些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失去了信心而感到不安和忧虑。例如有些男生的个子比较矮小和瘦弱,长胡须喉结稍微突出,脸上长青春痘和长粉刺等。而女孩子则是担心自己的打扮,或者是担心身体的稍微发胖或过于娇小等。这些都是青少年的爱美心理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

从众心理更是一种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其中一个动机。看到其他人在运动场上欢呼雀跃,生龙活虎的精神状态,肯定可以引起他们的注目和兴趣向往。比如很多项目都是群体的活动,并不是单独可以进行和完成的。所以身边的学习和运动氛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体育的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会加强,依赖教师所指导的“运动处方”,进行身体上的“对症下药的治疗”。青少年时期不仅仅是进行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坚强的意志力和高尚美好的情操,继承中华名族自强不息、勤劳朴素的中华美德等优点,这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5 形成价值观,进行职业的选择规划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人生保持着美好的希望和燃烧的激情,往往感性会胜于理智,总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学习和社会的所见所闻当中,开始进行设计自己想要拥有的未来前景和美好职业蓝图。青少年的理想和他们的未来职业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正确的思想教育的引导下,他们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过硬的专业操作水平,而且懂得了“健康的身体就是革命胜利的资本”。健康的身体素质都是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先决条件。因而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注意体育活动和人生之间,理论和实际锻炼的相结合。

他们在认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同时,会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未来的职业特征等来选择相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当然青少年对于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都还是很表面和片面,需要老师时刻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3 合理把握生理心理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3.1 在生理方面的指导

(1)青少年时期的形态机能和运动技能处于旺盛的发展时期。只有要求学生克服生理上的障碍和消除生理发育上的忧虑,积极努力去参加一切体育训练。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健全教学资源上的设备,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需求,广泛地去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另外针对性地设定体育训练的专项。加强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和战斗力,形成过硬的技能训练。

(2)照顾男女学生的性别特征和能力差距。在体育课时候可以分开训练,对于女生可以耐心和包容的进行思想指导工作。发展她们柔韧素质的同时,对她们进行形体训练。对于男生的训练,老师可以参与其中,和他们进行活动的交流,并且可以指导一些运动的技巧和身体上动作的指示等。

3.2 在心理方面的指导

(1)针对于现代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偏向,体育老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教育工作内容和密切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特点,去指导他们坚持自己喜欢或是有益处的锻炼活动。对于青少年的身体缺陷要相对应得去支持他们去完成一些相关训练。结合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对人生的规划和职业的选择,认真地去执行教材上新颖的改革。然后应用体育的专业术语,简洁明了、形象具体生动地去和他们讲解,可以亲自示范和指导体育项目其中的动作。确保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保持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信心。

(2)教导学生改变肤浅的审美观和盲目的从众心理,培养正确的抽象思维。通过活动的实践来增强自信心。在考生的考试前,可以进行模拟增强自信心的方法,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和竞争能力,强化学生的临场发挥特长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学生紧张的时候,可以教导他们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调整情绪,恢复状态。在参加训练前,对于陷于过度兴奋状态的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一些运动量比较小的准备活动,或者通过按摩肌肉来放松心理,最后全身放松即可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最后合理科学地去利用教学资源去为学生创造更完善的体育锻炼环境。

4 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热情,调整不良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克服一切困难,找到正确的学习渠道,不断去完善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拥有健康的身体素养去追求人生远大的理想。作为家长,要全力去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体育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合理科学地利用雄厚的教学资源,为青少年学生打造良好的教育基础,真正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锦雯,刘汉扬.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 阮立华.运动员唤醒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2(3):58.

猜你喜欢
时期青少年体育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