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东大直街东正教教堂毁灭记

2013-08-15 00:46郭昭塘
黑龙江史志 2013年20期
关键词:厢房东正教吊灯

郭昭塘

1966年7月26日我们哈尔滨工业大学64级、65级师生从社教的农村回到学校。回校后的第二天即7月27日上午,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吃过早饭后我独自一人沿着大直街走路去南岗秋林百货公司。当走到博物馆前面的时侯,我看到大约有十几二十人围在东正教教堂东门口激动地议论什么,我好奇地凑前去一听,原来他们在说这座教堂是封资修的东西,必须破除。在此之前,我曾经听人说过,说这教堂里的神甫是苏修特务,已经被公安局抓去了。因此教堂就关门大吉不开放了。由于脑子里有了这些引人入胜的传闻,所以这时教堂门口的情景就吸引了我,我就挤进去看热闹。据我观察,这些人里面中学生居多。路过的人不断地被吸引过来围观,最挨近大门的几个青年就开始砸门。门是双开的,砸了半天也没能砸开。他们就集中力量办大事。几个人抓住门上的把手同时使劲前后推拉。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弄开一条缝隙,但门上的插栓还在。这时有人说,先进去一个人从里面把门栓打开,好让其他人进去。一个青年立即钻了进去,但他进去后并没有马上把门打开(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我怀疑他在偷东西)。于是又有一人钻了进去,那人进去后照样不开门,其他人随后就一个一个地陆陆续续从门缝往里钻,我也侧身从门缝钻了进去。

进去后我看到的是满堂金碧辉煌,金色的吊灯,金色的烛台,金色的神龛,五彩玻璃窗……美轮美奂得让人睁不开眼睛。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大厅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我前面的一个青年突然抡起地上一把高背椅子往空中的吊灯掷去,“咣当”一声,吊灯破碎了,只余下金黄色的灯架子在半空中晃荡,我惊得呆了。有了这一开头,其他的人立刻学样,纷纷抡起地上的椅子等物往吊灯和神龛上砸。我身后有人打开了大门,人象潮水般涌了进来。这时我听到有人喊:“电台在后面!”我对电台充满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穿过大厅来到后面右侧厢房。这是一个长条形房间,厢房里堆了许多书,角落里立着一高一矮两个铁皮保险柜,我们找了一气没有发现电台。有人开始往外搬书,一些人怀疑电台藏匿在保险柜里,我也是怀疑者之一。我们弄了半天,因为不知道密码,始终无法打开柜子门。这时有人弄来一把镐,我们把保险柜推倒在地,轮流着用镐头去刨,去砸柜子。这其中最起劲的是一个胖乎乎中学生模样的女子。尽管我们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最终还是没能将保险柜砸开,只是在它的背面刨出几个凹坑。当然也就没有找到这神奇的电台。我们只得失望地放弃。我返回大厅,此时满厅狼藉,大厅内外挤满了嘈杂的人群。我登上教堂腰部的递段内走廊,沿走廊转了一圈下来。又去左侧厢房看了一下,书搬走了,零乱不堪,没留下什么印象。然后从后门出来。我惊讶地发现,后门草地上堆了一大堆书,正在燃烧,烟雾弥漫。书都是外文的,其中还有一些盖了红戮子的文件一类的东西。这时有人在指挥一些人手拉起手来把教堂围住,并把还滞留在教堂里的人驱赶出去。我当时心想,他们是在保护教堂,免遭进一步破坏吧。更让我吃惊的是,我班同学赵德魁居然也在里面指指划划地指挥,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侯来的,也没同他打招呼就往回走。刚才挤进门的混乱中我的一只鞋子弄掉了,我干脆脱下剩余的那只鞋子赤脚回去。学校食堂已经开过午饭,原来我在教堂里已经呆了几个小时。后来的事实证明,赵德魁他们不仅没有保护好教堂,而且做得更绝,干脆把教堂拆了。他们拟在原址修建一座毛泽东思想纪念塔,报到中央,中央觉得在教堂上修建这样的纪念塔容易使人把毛泽东思想往宗教上联系,就没有批准(苏联就有在拆毁的教堂地址之上修建类似东西的先例)。最后建了一座不伦不类的文化大革命胜利纪念塔。由全国劳动模范哈尔滨机车车辆厂的苏广铭任建塔总指挥,赵德魁任副总指挥。赵德魁比我晚到,他居然当了“大官”,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活动能力。他们开着车子去募捐,许许多多群众不要求记名,纷纷把钱往车厢里抛。塔建成一个高耸的长条形。2009年我重返哈尔滨时。看到那座纪念塔已经拆掉,那个地方建成一个地下公交车通道,地面则安装玻璃作为采光用。1996年国务院把哈尔滨市位于中央大街的另一座名叫索菲亚的东正教教堂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教堂吸引着许许多多游客前来参观留影。我站在索菲亚教堂前留影,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五味杂阵。

猜你喜欢
厢房东正教吊灯
绝 句
东正教的圣诞节不在12月25日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寿星(外一首)
大蛋糕
中国东正教的现状与反思
茶花女吊灯
在东正教之外
高级定制吊灯
再生铝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