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天写评论的技巧

2013-08-15 00:46刘安庆
黑龙江史志 2013年24期
关键词:篇目志书论据

刘安庆

(河南省舞钢市地方史志 河南 舞钢 462599)

粉草绿色封面、大32开、比一般书厚得多、在书柜上数百本书中显得分外别致、分外醒目、分外诱人,宛若是一方硕大的绿色宝石,是那么亮丽,是那么养眼,是那么让人称奇啊!宛若是百花苑中的牡丹花,是那么鲜艳,是那么华贵,是那么让人陶醉啊!宛若是一座样式新颖的举世罕见的大仓库,里面储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光闪闪的宝物,给人遐想、给人智慧、给人鼓舞、给人动力。

该书是于平天先生60多万字的大作《志苑躬耕与断想》。它的内容异常丰富!一幅幅他参加全国、省外、省内研讨、讲学、评稿的照片,一封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上海、江西、重庆、贵州等地方志单位或个人给他的信函,一篇篇他应邀撰写的评续志篇目、评市县志、评城市区志、评村志、评水利志等评论文章,令人目不暇接、令人激动不已、令人废寝忘食,如同干渴时痛饮山泉,如同饥饿时饱食美餐,阅读时的心情如何?妙不可言!

他退休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给他《关于〈当代市县志书编修教程〉篇目征求意见》的函,函中说:“现在篇目虽已初步拟定,但必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希望您能够拨冗给予审读和修改。”他按要求寄去修改建议。中指组为什么要征求他的意见?他的意见就那么值得中指组征求吗?他的意见对中指组修改志书编修教程就那么重要吗?中指组对他这位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如此之重视说明了什么?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个斑点,可窥视全豹。于平天先生是全国十万修志大军之佼佼者啊!

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致特邀续志培训授课专家、学者的信中写:“于平天先生:特邀请您为河北省2002年续志培训授课人(讲授内容见附表)。此次培训对象主要是市、县、区方志办主任和续志主编。”

黑龙江省阿城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给他的信中写道:“您是我们《阿城市志》评稿会的特邀专家,恳切期待方家前来金都故地——阿城作客。……我们早已获悉您是一位方志名家,多有建树。《阿城市志》稿亟需提高质量,烦劳您在百忙中仔细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把关、拔高,不胜感激。”

《黑龙江史志》原主编、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编审、《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兼专家组成员梁滨久给他的信中热情地说:“全国像您那样认真研究问题的不多,如有大作除河南要用,我们也愿成为您笔耕之园地。”

我国当代方志大家、中国当代方志学者、《中国志坛群星集》主编邵长兴,对他高度评价:“筹划全省市县志工作、志书整体设计、评审志稿、撰写论文、办班讲课、培训队伍、主编刊物等等,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救、求援,无一不积极应对,予以圆满解决。他曾与省史志办邵文杰、鲁德政、许还平三位主任共事,都能积极主动考虑工作,以超前的意识当好参谋,使他们都感到得心应手。使业务工作走在各省的前列。他以效率高、成果优的特点,以及某些超前的意识博得上上下下一致的赞誉。”

于平天先生的著作除该书,还有《方志杂论集》、《志鉴探说》,三部文集共收入文章百余篇,近百万字。文集的内容提要被收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纂出版的《新方志理论著述提要》一书。这是他从事地方志工作20年结出的内容广泛、指导性强、极其珍贵的丰硕成果!这是他在任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市县志工作处处长、《河南史志》主编时,繁忙工作之余,挑灯夜读、认真钻研、辛勤笔耕结出的丰硕之果!这是他到省内、省外讲学、评稿、调研结出的丰硕之果!他朴实、勤奋、深入一线,参与实践,升华理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指导,勇于创新。他是一位会发现问题,会解决问题,会提高志书质量的方志专家。

他用什么方法在评稿会上表明自己对志稿的看法,他用什么方法在续志培训班上讲课,他用什么方法指导全省的编修志书工作?他的方法是写评论。他能评论什么呢?他能评续志的篇目框架。他能评一部几十万字、上百万字、一二百万字的大志书。他能评几部志书的某一共同点,能评十几部、几十部的志书,甚至百部以上的志书摆在他面前,想评什么就能评什么。无所不能,无所不准,无所不新。评论优点有分寸,评论缺点评得准,帮助修改给方法。别人写评论想达到他的水平,很难啊!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他有指导工作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手熟练的与众不同的写评论的技巧。于平天先生写评论的技巧是什么?请看。

提炼论点技巧

写评论首先要有论点。没有论点就没有什么可评,就没有话题可说,就没有文章可写。明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论点。论点犹如军队之统帅,无统帅之军队,是乌合之众,就不能称其为军队。没有论点,就不是评论。有了论点才具备写评论的最重要的条件。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及所持的态度。它是评论中确定意见以及支持这一意见的理由。它是评论的核心,是评论的灵魂。它派生出若干个分论点,形成评论的框架结构。

论点从哪里来?论点从论题中提炼出来。它是评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统一的产物。提炼的论点要正确、要新颖、要有针对性。论点是否正确,是否新颖,是否有针对性,决定评论的质量,决定评论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因此,评论者的主观意识要正确,要客观,要敏锐,要超前。还要有较恰当的提炼论点的方法。为什么呢?同看一部志书中一个篇章,同看一部志书,同看一部续志的篇目,有的能提炼出所需要的论点,有的提炼不出,有的提炼的是质量不高的或是不是所需要的论点。这是为什么?除有主观的因素,还有提炼论点的技巧因素。于平于先生是这方面的行家。他运用多种方法提炼论点。

比较提炼法

比较提炼法是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进行辨别,找出其异同或高下,从而提炼出评论的核心。它常常与其他方法同时运用。它在提炼论点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多次阅读视野所及的109部城市区志,总结出其中区志名称的五种写法,将其比较,第一种写法按现行行政区划、直辖市、省辖市名称加区的名称定为区志名称,如《北京市房山区志》、《扬州市郊区志》、《郑州市金水区志》,他认为这种写法比较科学,其他大部分写法不科学。从而提炼出论点:关于城市区志名称问题。他以此为题撰写的评论,被《河北地方志》采用,刊登在该刊2001年第5期。109部志书摆在面前是多大一堆啊,阅读它需要多大的毅力,研究、分析、比较、总结付出了多少心血,提炼论点写成文章付出了多少时间,像他这样在全国10万志友中有多少人?实在是不多啊!他阅读平顶山、南阳、白城等市志3部,新野、郏县、三河、濉溪、嘉定、盐城、辉南等县志8部,普陀区志1部,共12部续志的凡例。反复比较,总结出其中的4个优点:一、内容比较全面。二、所采用不同的体例结构书写得比较明白。三、记述的重点交待得很清楚。四、说明了使用的新体裁。经过比较还存在4个缺点:一、个性特色不突出。二、文字过于简略。三、一条中书写多项内容。四、缺少编纂者编纂思想及编纂方针、原则的条文。这是不被重视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从中提炼出续志凡例应该写出个性特色的总论点,并提炼出分论点和小论点。他以“续志凡例应写出个性特色”为题,撰写的评论被《河北地方志》采用,发表在该刊2004年第1期。

归纳提炼法

归纳提炼法是对一系列具体的事物进行概括、分析,得出一般性的原理,提炼出论点。它是用得比较多的提炼法。它对提炼论点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于平天先生阅读了省内、省外大量的首届志书,认真研究专家、教授、学者对首届志书的评价,分析首届修志理论研究滞后的经验教训,归纳提炼出总论点:续志编修应强化“四个意识”。提炼出分论点:一、强化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创新。二、强化服务意识,体现续志宗旨。三、强化特色意识,突出“四个特色”。四、强化主体意识,加大人物分量。他以此撰写的评论被《黑龙江史志》采用,刊登在该刊1997年第6期。被《河北地方志》收入1997年增刊。他提炼这个论点是难之又难,看的听的想的是首届志书,提炼的是续志如何编修,没有超前的意识,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娴熟的提炼技巧,没有丰富的修志经验,很难为之!他阅读了15万多字的《县级综合年鉴编纂概要》,归纳提炼出该书的3个特点:一是首开河南省年鉴编纂专著之先河。二是实践性。三是实用性。他以这些特点撰写的评论作为该专著的序言。《〈县级综合年鉴编纂概要〉序》发表在《河南史志》1999年第4期。他阅读了黑龙江、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的26部城市区志续修篇目。从以上26部续修篇目中归纳提炼出总论点:解读26部城市区志续修篇目,又提炼出分论点和小论点。他以此撰写的评论为河南省“续志如何反映特色暨区志篇目研讨会”论文,刊登于《黑龙江史志》2003年第2期、《中国地方志》2003年第4期,被收入《全国城市区志南阳研讨会论文集》、河北省地方志编印的《第二轮志书分志撰稿培训参考资料》。一篇文章得到这么多家的厚爱啊,让人多么嫉妒!这在全国志坛多么少见!可见该文论述的内容对续志编修是多么重要啊!

选择提炼法

选择提炼法是从若干人或若干事物中挑选能表现自己意愿的能表现本质的能表现一般原理的那些部分,从中提炼出论点。此法要求提炼者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具有较强的去粗取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它常与其它提炼技巧配合运用,为提炼论点发挥重要作用。它是运用得比较多的最能考验提炼者基本功的方法之一。于平天先生拜读了河北省的第一部志书《晋县志》。该志是获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的佳志,它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论题写成评论。他选择《晋县志》的篇目结构特色作总论点,又提炼出分论点:一、明设小编,暗分大类——框架结构之特色。二、按需要设无题小序,不求划一——宏观层次设置上的特色。三、与众不同的集中、突出、鲜明的三个编——《经济总情》、《土特名优产品》、《党政要务》。四、变《附录》为《杂记》——把志末集中“附”,改为编、章、节、目下分散“附”。他以此写出题为《志体无定式贵在有特色》的评论,被收入《河北地方志》1997年增刊。他阅读河南省《商丘地区志》(续卷)、上海市《黄浦区续志》、河北省《丰南县续志》及安徽省《濉溪县志续编》。四部续志的内容非常丰富,要评论的论题有很多,他选择了其中的总述加以概括、分析,提炼出总论点:从四部续志看总述编写模式的多样化。撰写的评论被《广西地方志》采用,刊登在该刊2005年第1期。于平天先生撰写评论时还运用对比提炼法、综合提炼法、仿效提炼法等提炼论点技巧。

运用论据技巧

论据是组成评论的三要素之一,是评论的重要内容,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因此,要求论据要真实、充分、精当、说服力强。论据失真,论点就不攻自破;论据不充分,论点就难以成立;论据精当,要求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要紧密,是必然的内在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要选用以一当十的典型材料作论据;论据说服力强,要求其具有很强的论辩能力,使论点产生无可争辩的令人十分信服的社会效果。要使论据对论点负责,服务于论点,评论者就要具有挑选论据的锐利的眼光,具有运用论据的娴熟的技巧,二者缺一就会前功尽弃,就会使评论失败。于平天先生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他选用的论据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都符合上述标准。他按照论点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运用论据的方法。他运用论据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运用权威法

运用权威法是在评论中运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省委、省政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等有关文件中的某个内容作论据。运用国家领导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人、省领导人、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领导人的有关讲话作论据。运用专家的有关研究成果作论据。这些享有很高的威望,表现出很强的权威性,给人以很强的信从力,让人们乐意接受论点的要义。请看,于平天先生如何运用此法。《〈内黄县民政志〉评稿意见》引用,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废除人民公社。原来的人民公社变为乡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关于市县志篇目设置中的几个问题》引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从戏剧、报纸的创新谈妨碍志书体例创新的两种思想》引用,天津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郭凤歧讲,不能错误地认为,过去的志书就是志体,只要不违背志书的基本特征,放开创新,即使与旧志有全新的不同也仍然是志,更何况,志体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的。《从四部续志看总述编写的多样化》引用,《黑龙江史志》主编、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编审梁滨久提出概述的四种类型。一是特点串连体,二是横剖浓缩体,三是史纲体,四是策论体。串连体主要是概括“点”,横剖浓缩体主要是概括“面”,史纲体主要是概括“线”,策论体主要是概括“论”,论述地方治理良策。四种类型各有所长,要融会贯通,博彩众长,形成点面结合,纵横结合、叙议结合的综合体。或以一法为主,兼采他法之长。

运用历史法

运用历史法是运用与论题有关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个事实、某个事件、某些资料作论据,表现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增强评论内容的丰富性、知识性、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论点之“根”深深置于历史的“泥土”之中,“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历史赐予论点正确无比以教育世人。他是怎样运用此法的呢?且看,《读村志品三味——品读〈大营村志〉》(重修版),《村志》详记了大营的特产“大营牌”麻花。大营麻花起源于清朝末年,色泽金黄透亮,香咸酥脆,营养价值较高,备受群众喜爱。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回銮路过大营村,村中耆老进献麻花,太后品尝后称其香、酥、脆,遂赐为贡品。……大营麻花已成为饮誉神州的风味食品。2007年9月冲击世界吉尼斯纪录成功。《浅谈续志条目体、章节与条目结合体及其条目设置》,黄俊军先生认为,条目体出现较早,18世纪产生于德国的百科全书,该书以条目为框架,其他辞书亦然。《从村志中认识了温塘村》,温塘古称温汤,与高阳村毗邻,洪流时期是浩瀚的三门湖底。百万年前,由于地壳隆起,湖面缩小。六七十万年前,先民即在山坡上从事农桑、傍湖渔猎。夏代,大禹率众凿开三门,疏水东流,温塘村域渐次显露,先民即从山坡上迁徙而下,形成村落。随着人口的增加,两村连接起来,通称温汤至清末。1912年以后改称温塘。即使从形成村落算起,温塘村也有几千年的历史。

运用典型法

运用典型法是运用与论题关系紧密的显示同一类共同特征的某个人、某些人、某个单位、某些单位等作论据,运用显示同一类共同特征的某个事物、某些事物等作论据,运用显示同一类共同特征的某个事件、某些事件等作论据。他们表现评论者的心愿,表现论点的主旨,表现时代精神,在评论中发挥着极大的证明论点的作用。此法是他在评论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如,《在〈沁阳市电业志〉评稿会上的发言》,沁阳市电业局是国家电力部、省委、省政府、焦作市等各级的先进单位。如,是国家电力部授予的“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省政府批准的“省一级先进企业”,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焦作市委、市政府授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单位”,还是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等。总之,是一个值得大写大书的单位。可以说,沁阳电业人员的奉献史,就是沁阳电业事业的发展史。《品评〈卢氏县志(1988~2000)〉》,《卢志》是河南省第一部全彩版志书。从扉页上的“洛河”,到末页上的“209国道西安岭段”,从志首集中编排的照片,到志文中的随文图照,从数千幅照片中精选入志的408幅,全部是彩色。这种全彩版志书,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由于用铜版纸印刷,清晰的文字配以鲜艳的照片,图文并茂,相映生辉,让人耳目一新;二是充分显示彩照作用,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基本达到了李铁映讲的“读志如看画听乐,爱不释手”的效果。他的评论中还有运用假设法、运用数据法、运用认识法等运用论据技巧。

论证论点技巧

论证是评论的三要素之一。它是用论据论证论点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由分论点或小论点、论据、议论组成。分论点或小论点的位置可居其过程之首、之中、之尾,要突出。议论要和论点保持统一,说理要合乎逻辑。议论的语言要精炼,针对性要强,观点要鲜明,对论据要表明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表扬,或批评,要清楚明白,不要含糊不清。议论要从论据论证到分论点或小论点,强调其作用、重要、意义等。

只有按照上述的要求去写,分论点或小论点才能产生社会效果,论据才会有意义,议论才能发挥作用,论证才能完成应完成的任务,评论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将会导致评论写不成功。此外,为写好论证过程,使其整体形象美,多变化,更富有魅力,还要讲究论证技巧。于平天先生很会运用论证论点技巧。

解释论证法

解释论证法是他对分论点或小论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内容、含义、原因等,并进行相关的论证。此法,他在评论中运用得非常自如。如,篇目的概念。什么叫篇?篇是指首尾完整的文章,或一部书中内容可以自成体系的部分或大段落。志书的篇,是指组成一部志书的各大部分,即分志。什么是目?目是指大项细分的小项目。志书的目,指组成一部志书每一大部分的各小部分,即分志下的章、节、目等层次。什么叫篇目?篇目是指一本书的提纲、内容要点、标题或目录,有的人也称它为纲目、纲要、类目、义例、志目、例目等。志书的篇目,就是用文字把一部志书的格式结构表示出来。通俗地说,篇目就是志书体例的具体化,是志书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是志书的骨骼,是基本框架的基础,是最具实质性内容的部分。篇目是志书的设计蓝图,是收集资料的向导,是整理材料的提纲,是分工编写的依据。

——选自《关于续志的总体设计——在河南省续志编修培训班上的讲课稿》

篇目框架思路清晰。按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文化、人物六大板块,设6卷49篇,前有总述、大事记、专记,后有附录、主题词索引、编纂始末,总体思路清晰,框架结构合理。

——选自《〈濮阳市志〉(评审稿)阅读意见》

举例论证法

举例论证法是在论证过程中,引用论点所需要的具体事实,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推理。评论者针对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证明论点。论证可写在事实之前,可写在事实之后;论证文字可多,可少,以证明论点为宜。如,乡土气息浓郁。《温志》从章节标题到写人记事都有着明显的农村特征,浓郁的乡土气息。比如,从篇目标题上看,有“村街建设”、“村办企业”、“村级组织”、“村民生活”、“村民姓氏”、“农民艺术团”、“村嫂管乐队”等,离不开农村、农民。从记述内容上看,在记述“民间体育”时,记述了“打秋千”、“放风筝”、“摔跤”、“搬碌碡”、“举重石”等独具农村、农民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选自《从村志中认知了温塘村——读〈温塘村志〉收获》

基层政权只能到乡镇一级,村不是一级政权,不能叫基层政权。最近读安徽夫妻作家陈桂棣、春桃写的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书中讲到精简机构时提到中国的五级政府,讲到“我们从查阅到的有关资料得知,在当今二百多个国家中,有八个小国仅设一级中央政府;有二十五个国家只设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有六十七个国家,其中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只设三级政府;而我国现在却是五级制:中央——省——市——县——乡,堪称绝无仅有的“中国特色!”所以我国的政权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村不是一级政权。

——选自《〈内黄县民政志〉评稿意见》

批驳论证法

批驳论证法即驳论。它是在批评中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否决其意见和要求;在批评中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树立一个靶子,即对方的错误观点,然后针对其观点选择恰当的论据进行论证,批评其错误,强调自己的正确观点,突出分论点或小论点。不这样,就完不成驳论的任务。运用此法有一定难度。于平天先生为运用此法做出榜样。志无定例,社会在发展,志书的体例也在发展变化。从方志的发展史来看,方志的体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便适应时代的需要。它曾由汉代的地记,发展为唐代的图经,而普遍以志命名却是宋代,并且直到南宋方志才逐渐形成志体。南宋以后直到当今的志书体例,又有许多发展创新。如果一提到志书体例创新就担心偏离志体,那将造成志书体例的故步自封,就不能使志书体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将使志书有被社会所淘汰的危险,也就不可能使地方志代代相济,永不断章。

——选自《从戏剧、报纸的创新谈妨碍志书体例创新的两种思想》

有人会提出,凡例内容写得具体了,不精炼,文字篇幅就长了。我看不要紧,第一、几十万字、几百万字的志书,凡例写了一两千字,我认为不算长,不算多。第二,志书中只有凡例、编纂始末,是可以写进编者的思想观点和编写经验体会的地方。旧志中方志理论大多在序言、凡例、后记中体现出来。新方志自序很少,大多是领导、名人写序,所以序不能是编纂者写思想观点的地方,只剩凡例和编纂始末了。我曾写过一篇如何写续志“编纂始末”的论文,提出从续志开始就要注意积累资料,要在“编纂始末”中写进编纂者的理论观点、经验体会,为新方志理论增砖添瓦,不能只记编写过程。

——选自《关于续志篇目设置中的几个问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续志培训班上的讲稿》

他的评论中还运用阐述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等论证技巧。

运用语言技巧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语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它一视同仁地忠诚地为每个人、为每个团体、为每个阶层服务。服务的质量如何,服务的水平如何,服务的社会效果如何?决定于运用者驾驭它的能力如何,运用它的技巧如何!庖丁解牛,“操利柄而目无全牛。”评论虽不是文学作品,但,也要运用好语言。用好语言,可增强它的论辩力、感染力、说服力,可增强它的可读性,可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于平天先生是在评论中运用语言的高手。

叙述

他将叙述手法多用在提炼论点和运用论据等方面。如,自从1981年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全国新编地方志设篇拟目,不少有以“社会”设志立篇的。但是,在修志实践中,同行们对有关社会志的一些问题,诸如是否需要设社会志,社会志的名称、社会志记述的内容等,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将探讨研究的情况综录如下。

——选自《社会志纷纭录》

为做好全省“续志资料收集和编写经验交流会”的准备工作,我和处里的同志,于8月15日至25日,先后到洛阳、三门峡、开封、周口、焦作等6市16个县(市),对有关续志资料收集和编写情况,进行了调查,加之平时了解掌握的一些情况,现综合如下。

——选自《有关续志资料收集和编写的几个问题——部分市县续志工作情况调查》

他在评论中根据需要分别运用顺叙、倒叙、详叙、略叙等手法,将事实交待得清清楚楚。

议论

议论是论点、论据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是论证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针对论据,紧扣论点,表明评论者的意见,发表评论,分析本质,指明意义,帮助读者理解事情或人物,提高其认识。讲明道理,力求精辟。语言不要空乏,不要冗长,要精炼。我国古代纂修旧志有“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的优良传统。

议论在评论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高与低,决定评论的质量高与低,甚至决定其成功与失败。于平天先生的评论之所以深受同仁们的喜爱,深受省级刊物的喜爱,深受国家级刊物的喜爱,其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议论写得非同一般。

如,《谈谈续志篇目设计——在焦作市续志研讨会上的发言》,我倒倾向于“资治”功能说。如果我们编出来的志书,不能为现实服务,不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当代的人民不喜欢读,不喜欢用,而存起来让几百年、几千年以后的子孙后代用,很难说会有多大的存史价值,也很难说对子孙后代会有多大的用处。所以,我认为我们编修续志的着眼点和立足点,首先要放在为现实服务上……

《揭示始祖黄帝,弘扬中华文明——喜读〈黄帝故里志〉》,总之,《黄帝故里志》是整合了全国黄帝文化的第一部志书,是吸收了许多黄帝文化研究新成果的一部志书,是弘扬“黄帝文化”打造“根在中原”,建设文化强省的一部品牌性志书,你说怎能不让人喜闻乐见呢?

抒情

抒情是评论者对论据抒发的褒、贬、爱、憎之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它以真切的自然之情打动人心,以情动人。它常常作为议论的助手在论证过程中发挥作用。没有它,也可以。有了它,就会让议论大增光彩,就会增加议论的吸引力,就会增加议论的说服力。增强人们对论据的认识,增强人们对论点的理解,增强评论对人们的感染力。此法,在众多评论中能运用它的很少,往往被人们忽视。有的人想用,心有余力不足。于平天先生评论中的抒情,随处可见,且热烈、奔放,非常感人!像他这样的用法,在全国志友的评论中不多见啊,实在不多!请看,《〈读〈井陉县志〉让人倍感清新》,吕先生的序,既是一篇优美的序文,又是一篇深刻的志评,也是一篇难得的续志编纂理论研究之作。这样的序,代笔写序者写不出来,不阅读志书、不熟悉志书内容者写不出来,不了解全省修志情况,对方志理论没有研究者也写不出来。这样的序,既不会与其他志书的序雷同,也会大大提高志书的学术品位。《品评〈卢氏县志(1988~2000)〉》,这是一部始修于1999年夏,历时6年,由方志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出版的110多万字的精品佳作。该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光彩照人,清新悦目。它能让你急不可待地先去翻阅浏览一番,继而让你不忍放下,再去认真研读品味。读后给人的感觉是,犹如一座富丽的殿堂,深藏连城的瑰宝;又是一面明亮的镜鉴,有着无量的资治价值;也是一部厚重的教材,给人以丰盛的精神营养。那么,究竟该志有何特色,几点优长,可从一串数字中一一解析,用点点滴滴去褒扬。《捧读县志我心飞扬——〈浚县志(1986~2000)〉读后抒怀》,读着志中那翔实的内容,简朴的文辞,清新的图照,动人的事迹,仿佛让人亲临其境,亲触其物,亲见其人,我的心仿佛长了翅膀一般,由书本飞到那厚重的文化名城里,飞到那神奇的大伾山上,飞到那志书中记述的人物身边。他的评论中,有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情;有间接抒情,即将内心的感情,依附于论据的事例之中,依附于议论的说理之中。他的抒情有时含蓄凝重,有时奔放热烈,都以真切自然打动读者。他的直接抒情尤其精彩,尤其感人,尤其让人难忘,这在同仁们的评论中不多见啊!

以上几例充分表现出,叙述、议论、抒情等语言技巧被他运用得是多么娴熟。让它们为吸引读者闪烁亮光,为出色完成论证过程的任务发挥作用,为证明论点的正确作出贡献!

他运用提炼论点技巧、运用论据技巧、论证论点技巧、运用语言技巧达到一般人达不到的水平。他运用得是那么自如,是那么新颖,是那么好的效果!它们为评论奉献出总论点、分论点、小论点,构成精美的整体框架;奉献出论点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论据,使其旁征博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奉献出完美的款式多变的论证过程,圆满地完成论证任务;奉献出美妙动人的语言,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它们各尽其能,群策群力,创建出特色鲜明的于氏评论风格;提炼快、构思快、撰写快、面世快、收效快,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

他创作发表的评论或长篇或短篇,10000多字、8000多字、6000多字、4000多字、2000多字,短的1000多字,都是解决志书“病症”的“良医妙方”。不仅被各省级方志刊物采用,还多次被国家级刊物《中国地方志》采用,为指导续志编修起到很大作用!受到志友们的高度赞扬。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党史研究室龚正栋给他的信中十分感激地说:“新年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收到于老师的信,我内心由衷的高兴,信把我们的篇目分析得淋漓尽致,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谨代表三都史志办的全体同志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重庆市大足县地方志办公室函中写:“于平天先生:由于您在方志领域取得的成就及产生的影响,特请您审阅《大足县志(1966~2005)》篇目初稿,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河北省枣强县地方志办公室步进信中写:“于先生:关于凡例定位问题,我早在思忖。拜读过您的大作,顿觉定准了心弦……”。

焦作工学院教授薛世孝信中写:“平天处长:寄来的大作《志鉴探说》收到,谢谢。……真实记录了我省修志工作的场景,可以说是我省修志工作的缩影。我初读几篇,认为您在方志理论上,很有见解,很有新意,获益匪浅。这是您在志坛上从实践中总结的结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志人树立起典范。”

看了上面这些话语您的心情如何,是志友们抒发的真情实感吧,是他写评论结出的丰硕之果吧,这些话语您见得不多吧?这仅仅是省内省外志友的200多封信件中的点滴之语啊!

他与省史志办三位主任共事,携助指导全省志书编纂工作,是他们的好参谋。他到各市县帮助修改志稿,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这使他勤于著述的思路永不间断如江河源远流长,,这是他写评论的动力,这是检验他写评论社会效果的标准。这个标准他篇篇达到!

于平天写评论备受称赞,志苑里勤笔耕二十余年。经常是节假日仍然加班,读志书摘录卡片数万言。修篇目改志稿走遍市县,一个个大小问题及时发现。“对症下药”评志稿一篇又一篇,看得准“处方”妙纠正缺点,创新篇目突出特色旧貌变新颜,好多省学习他的宝贵经验。为修志他写评论做出大贡献,同仁中不多见真是典范!

猜你喜欢
篇目志书论据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情系志书藏古今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