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

2013-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晏阳初梁漱溟建设

刘 勇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为解决农村极其严重的衰败问题,在中国不少地区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建设乡村事业的浪潮,学术界一般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提倡和参加乡村建设的人员,既有一批进步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农业专家和有志青年,也有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改良派,还有一些则是国民党政府各级官员。主办乡村建设的机构,有学术机关、高等学校,也有的是民间团体,还有一些是政治机构。乡村建设者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对乡村做了全方位的设计和改造。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队伍相当庞杂,先后有600多个团体跻身其中,但有明确的乡村建设方案,长期坚持实践并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当数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派。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在河北定县、湖南、四川等地进行的乡村建设历时最长、范围最广;梁漱溟在河南、山东进行的乡村建设内涵深远,在国内影响最大。晏阳初与梁漱溟二人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既有相同之处,亦有较大的不同,当前学术界对于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梁漱溟的哲学思想及乡村建设思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二者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却较少,本文旨在对二者的乡村建设理论,方案和实践做一对比研究。

一、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对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影响

晏阳初与梁漱溟走上乡村建设的道路有着相似的思想出发点,他们都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但是他们既不支持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也不赞同中共的阶级斗争理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晏阳初和梁漱溟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根本在乡村,只有改变乡村破败的现状,由乡村问题切入,以教育为手段,改进原有的社会组织,改良生产技术,开发农民的“脑力”,由下而上地改良中国社会的基础,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的面貌。

但是由于二者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有着极大的不同导致他们从事乡村建设的思想基础有着明显的不同。总体而言梁漱溟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晏阳初则受西方政治思想影响较深。

梁漱溟始信奉佛学,继而推崇孔子,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可谓思想嬗变。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五四”时期,属于“国粹”派。梁漱溟对东西方文化的独到见解,并且梁的思想文化哲学底蕴非常深厚。他的独树一帜的新儒学政治观是以其开启的新儒学思想为理论前导,对中国基本国情、社会性质和改造中国的道路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入探索。梁漱溟在20世纪20年代初撰写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试图将传统儒学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相结合,通过后者对前者的重新诠解和发挥,实现儒学的现代化转换,这样就从文化和哲学两个方面形塑了现代新儒学的思想进路。在该书中,他从生机主义哲学观出发,提出了西、中、印“文化三期重现说”,并认为中国人现在应持的态度是:“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1]。从而向世人昭示了新儒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目标。

梁漱溟以“文化复兴中国”为理念,以中国社会特殊的国情为认识基础,认为中国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中国固有的“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组织构造在“欧风俄雨”中遭到破坏,渐趋瓦解,而西方的“个人本位”的社会结构又没能在中国建立起来,中国文化和社会遂呈现出“旧辙已破坏新轨未立”的混乱局面。所以,中国问题的实质是由外部引发的极严重的文化失调,“中国问题根本不是对谁革命,而是改造文化,民族自救”[1]。由此,他否定中国走西方民主政治道路和走阶级革命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断定“我们政治上第一个不通的路——欧洲近代民主政治的路”[1];“我们政治上的第二个不通的路——俄国共产党发明的路”[1]。同时,他认为乡村不仅是中国的“国命”所在,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根本前提,而且还是复兴中国文化的基地和必由途径,由此他提出了“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走“乡治”之路。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践源于平民教育。晏阳初1916年到美国留学,他惊叹于美国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指出“今日的世界为民族知识的战场,以目不丁的民族和饱受教育的民族相竞争,瞎子斗不过明眼人,这是何等明显的事理!”[2]1918年,他自告奋勇去法国为华工服务。当时在法国的华工有20多万人,其中90%的人目不识丁,深受外国人的歧视。在为华工服务的过程中,晏阳初深切感受到华工不识字的痛苦,也发现了华工的潜力。于是他感受到,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矿、银矿,而是“脑矿”,世界上最大的“脑矿”在中国。这巨大的“脑矿”一旦被开发,将会改变人类,使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而要开发“脑矿”,必须要靠教育。1923年,晏阳初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根本宗旨。1924年,他把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经过在定县的调查研究,他与平教会认识到中国农村存在“愚”、“穷”、“弱”、“私”四个基本问题,“非同时谋整个的建设不可”[1],于是又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结合起来,进行四大教育、四大建设的乡村系统改造。

晏阳初明显受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影响较深,因此他在内涵和精神方面赋予“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代儒家传统的政治哲学思想以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而形成了其现代民本政治观,作为他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核心。这一点与梁漱溟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思想基础是有较大区别的。

二、乡村建设方案与实践对比

(一)乡村建设方案比较

晏阳初从事乡村改造的核心目标是救治“愚”、“穷”、“弱”、“私”。因此,他和平教会采取了对应的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等四大教育内容,并以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三大方式连环推行的基本措施。同时,将四大教育运用到乡村建设中,又形成了乡村文化、经济、卫生、政治的四大建设。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融为一体,以此来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就能实现改造乡村、造就“新民”的目的。

而梁漱溟与晏阳初乃至其他许多从事乡村建设的人主要区别之处在于,他在理论设计上和在具体实践中,不是着眼于救济、改良,而是为建设一个新国家奠定基础。他说,乡村建设“实是建国运动”、“它为自己创造出它在政治上所需的前提条件——统一、稳定的国权——于先,又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建设而推进政治民主化,以至奠立完全的民主政治制度于后”[2](P365)。因此,在乡村建设的具体方案上,梁漱溟认为,“不是建设旁的,是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即“中国固有精神与西洋文化。另外梁漱溟侧重于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晏阳初要培养具有现代观念的人。

(二)乡村建设实践比较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践以1933年7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由乡村建设研究院负责,侧重于人才的训练及问题的研究。1932年国民政府内政会议划邹平为全国五大县政建设实验县。邹平的乡村建设与国民政府的县政建设实验合二为一。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1926~1929年,平教会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和初步的社会概况调查。1929~1932年,由平民教育转向全面乡村建设。1932年,国民政府内政会议划定县为全国五大县政建设实验县。定县也开始了与政府合作的新阶段。

由于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性质上都是改良主义的,两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具有颇多相同点,他们都把改造农民教育放在首位,他们的教育实践均比较重视识字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识字教育方面,晏和梁均制定了一些识字教材,例如晏阳初制定的《平民千字课》、《通用字表》、《基本字表》和《词表》,在邹平杨效春编写了《乡农的书》等等。为解决失学人员的识字问题,梁晏二人均借鉴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

在社会教育方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规定教员除了教书之外,还应时常与村众接头,作随意的亲切谈话,随地尽其教育功夫;注重实际社会活动,向着一个预定的社会改良活动或社会建设事业的目标进行;更要紧的是吸收全村人众喜欢到村学来聚谈,努力把村学办成全村人众经常聚会的场所。定县的社会教育中心组织是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同学会原则上一村一个,村同学会设立委员会,文艺委员、生计委员、卫生委员、公民委员各一人,处理会内事务。同学会除继续四大教育外,还要鼓励毕业生参加四大教育的活动,并将四大教育介绍给乡村民众,使毕业生成为各地乡村建设的中坚。同学会在当时的乡村社会改造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的很多成员为四大教育做出了较大贡献。社会教育有效地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文化和知识,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建设的进行。

由于梁晏二人思想基础有较大不同,二人的教育实践还是有一些不同点。

例如:二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侧重点不同,梁漱溟比较重视“精神陶炼”,即“人生的”、“精神的”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理的人生态度与修养方法的指点;二是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析。“三者皆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核心”。邹平村学的成人部和妇女部设置识字、唱歌、精神讲话、军事训练四门课,而以精神讲话课最为重要。晏阳初的公民教育与梁漱溟的精神讲话颇为相似,只是其在晏阳初心目中的地位不及梁漱溟。晏阳初更重视公民知识教育,以达到“作新民”的目的。

晏阳初乡村教育中最独特的是生计教育,此项工作具体分为农民生计巡回校、表证农家、实验推广训练三个阶段。设立农民生计巡回学校着眼点在使农民在农村中取得应用于农村实际需要的训练,以生活的秩序,为教育的秩序,顺一年时序之先后,施以合适的教育。春季3个月为植物生产训练,夏季为动物生产训练,冬季为农村工艺及经济合作训练。表证农家,就是挑选合适的农家,将实验场的优良动植物品种交其科学耕种或饲养。经表证农家表证,平教会将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表证经验及结果向一般农民推广,使农民了解如何选种、如何栽培。此项教育实践,定县做的要比邹平科学、具体、系统,收效也大。

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召开后,邹平和定县的县政改革便迅速开展起来。邹平划为县政建设实验县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权限扩大,以教育机关、学术机关兼为行政机关,将县以下地方行政改革包括于实验区工作的内容之内。梁漱溟推行政治实践的机构是村学乡学。它由学董、学长、教员和学众四部分人组成。学董是村中或乡中有办事能力的人。村学学董由试验区县政府就本村人士中遴选,经邀集村民开会同意后,由县政府正式聘请3-5人充任。乡学学董分两种。本乡各村村理事及未设村学之各村村长为当然学董,由县政府聘任本乡资望素孚热心公益者1-3人为聘任学董。村学学董、乡学学董分别组成村学学董会和乡学学董会,作为乡学村学的办事机关,负责办理公众事务。

定县县政机构的改革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改组县政府。成立县政委员会,裁局并科。裁局并科后,为增进行政效率,实行合署办公。第二步是公开招考农村建设辅导员。第三步是成立表证示范村。首先成立乡镇建设委员会筹备处,试验地方自治组织。设委员6-12人,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l人,秘书1人。筹备处的主要工作是举办公民训练、协助选民登记、改进学校、训练合作等。其次,举办公民训练。开设公民训练班,招收16岁以上的青年入班学习,给予公民应有知能之训练。第三,成立公民服务团。公民服务团分现役、预备和后备三种。公民服务团以保甲为单位,每甲设一甲团,每甲团设甲团长1人,及政务、经济、教育、保健工作团员各1人,剩余的为普通团员。每保团设保团长1人,秘书1人。第四,召集公民大会,选举乡镇建设委员会委员。公民大会是村公民行使政权之组织,可选举、罢免乡镇建设委员会委员,议决乡镇建设委员会的提案,向轩昂镇建设委员会提出创制案,议决乡镇建设委员会提出的预算及决算。乡镇建设委员会设委员6-12人,均有当地之有资望阅历者担任。

从县政改革开始,梁漱溟、晏阳初实质上已放弃了以纯学术或学术的身份推行乡村建设的立场,而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办社会教育的机关,藉政府力量施行他的社会教育;而政府则藉社会教育功夫,推行他的政令”。[1]他们把乡村建设研究工作纳入县政的轨道,利用政治的力量加以推行。应该说,与政府合作一方面减少了不少阻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定县改变了原来平教会与县政府“因立场不同,各自为政、不相为谋”的状况。而邹平在县政改革前,由于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权力有限,其工作偏重于训练和研究,培养到乡村去服务的工作人员;而县政改革后,研究员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试验上,加快了乡村建设的步伐。

梁漱溟和晏阳初的经济实践主要表现在农业改良和合作经济方面。农业改良方面二者的实践基本相似,在发展合作经济上二者实践有较大不同,邹平建立的合作社种类较多,而定县虽然成立的合作社种类不及邹平,但其合作社成立的准备较充分,组织较严密。二人的经济实践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但都重视流通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扼制高利贷活动,保证农业生产的必须资金具有积极意义。

在社会服务实践方面,晏阳初与梁漱溟各有特色,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作主要集中在乡村组织和乡村自卫方面与公共卫生部,而对公共卫生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而卫生教育是定县四大教育之一,是晏阳初培养农民强健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平教会的社会调查部与公共卫生部在1932年就对定县的医疗卫生情况展开了调查情况。

在改良风俗方面,梁漱溟、晏阳初都非常重视禁止陈规陋习。他们都明文取缔贩毒吸毒、赌博等不良现象;提倡妇女解放,成立妇女组织,提倡妇女接受教育,禁止妇女缠足,戒除早婚;推广新习俗和文艺体育活动,培养读书讲演风尚,提倡公益活动。除此,梁漱溟还利用村学、乡学大力宣传复兴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礼贤尚义、勤劳俭朴、乡邻和睦等。总之,通过移风易俗活动,农村的许多恶习大大减少,社会风气得到良好转变。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两者都没有大的建树。他们并不把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他们乡村建设的重点上,而希望由政府来完成。

综观晏阳初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梁的理论更为宏观系统,他是站在重塑中华文化的高度上立论的,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保守色彩,但总体而言兼采中西,具有进步意义。反观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缺乏这种高一层面的哲学思考,可以说宏观性系统性比梁漱溟有欠缺。但是就实践的具体方法,例如社会调查放在首位,注重实验、训练、表证、推广工作;以社会系统方法论为指导,创立四教三式的大教育系统改造模式;把科学和农村联合起来,强调“科学简单化”,把教育内容用“简单、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传授等。时人就评价说:“平教会的实在贡献在把科学和农村连合起来!”[3]而梁在具体操作上距晏还是略有不足的。

[1]梁漱溟全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蒋廷黻.平教会的实在贡献[N].大公报,1934年05月13日.

猜你喜欢
晏阳初梁漱溟建设
谁更需要读书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梁漱溟的“不贪”
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