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温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013-08-15 00:54杨丽丽李惠芬张兴平
科技视界 2013年12期
关键词:通渭温泉旅游

杨丽丽 李惠芬 黄 亮 张兴平

(河西学院 文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 34°55′~35°29′之间。境内的矿藏资源,主要有温泉地热、花岗岩、汉白玉、硅铁矿、高岭土等。而温泉作为重要的地热资源,在通渭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渭水自黑水峡至涔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温谷水”即温泉,“平襄”即今通渭。通渭温泉素有“陇上神泉”之美誉。笔者就本文着重分析合理开发利用通渭温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途径和目的,以及保护通渭温泉的措施。

1 通渭温泉地热资源

1.1 优势

对于通渭温泉地热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并且温泉的开发具备相当优越的条件。

1)温泉资源品质上佳,资源异常丰富。温泉资源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实地调查,通渭温泉属硫酸纳型矿泉,温泉水眼共11个,地表下200米恒定水温高达113℃,地面水温达54℃日出水量600吨以上。

2)交通便利。温泉位于县城西九公里处,西距兰州200公里,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东距天水125公里,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距温泉度假村8公里。西兰公路、定天公路穿越其境,310国道横穿东西,靖天、通甘、马陇等公路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是兰州市民或天水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特别是随着关中至天水经济圈的建设,引进一大批外商及外资企业,更加为通渭温泉度假村提供了更多的人流和客流。

3)电力充足。据调查,目前全县境内拥有110千伏送电线路,2条142.66公里,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47500千伏安;35千伏送电线路9条175.05公里;35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容量70500千伏安;10千伏线路45条1568.68公里,配电变压器1652台总容量69170千伏安;低压线路3315.98公里。充足的电力资源为温泉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

4)资源生态环境良好,温泉度假区规模扩大。目前,通渭温泉将建成一个具有古典园林特色的融旅游、度假、医疗、保健、娱乐、矿泉水生产、热水养殖、种植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非常成熟的景点景区已经形成,通过多年来的建设,绿化、娱乐、洗浴等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1.2 劣势

政府重视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温泉的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不大,地热资源利用率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温泉的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温泉地质资源具有稀缺性、脆弱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温泉是极易被污染的的地质资源,污水回灌、盐碱化、水位下降都会对温泉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温泉地质资源的正常开发利用。缺乏鲜明的品牌形象,尽管通渭温泉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在甘肃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却没有形成强有力地品牌形象。产品单一,缺乏创意,目前,通渭温泉的旅游产品还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洗浴等方面,开发地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的思维模式,呈现以洗浴,疗养,休闲为主,以观光、娱乐为辅的组合,建设项目大同小异,产品开发单一、缺乏新意。

1.3 挑战

对温泉地热资源开发,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生态系统破坏,我们在对其开发时应考虑其承受能力,不能无限度的开发。发展、保持、恢复是硬道理,生态才是铁道理。

2 通渭温泉资源开发现状

为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通渭温泉的开发利用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接待模式,个别开发较成熟,目前通渭温泉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旅游业

2006年,通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举红色旅游旗、打温泉休闲牌、兴通渭农家乐”的旅游业发展思路,旨在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发地热温泉、发扬民俗文化、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给通渭温泉的再次发展创造了机会。随着经济的增长,温泉旅游迅速升温,成为度假旅游的主要类型之一。将温泉建设成封闭性公园,广种奇花异草,点缀古典建筑,修建古典式温泉宾馆综合服务楼一幢,并装修成不同等级的豪华型客房,配套仿古式餐、娱乐厅、健身房歌舞厅、卡拉OK、桑拿、浴室、游泳池等同时修建与之相配套的其他附属设施。将通渭温泉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地方,成为拉动通渭经济内需的战略基点。

2.2 卫生保健疗养业

卫生保健疗养业是开发通渭温泉的主渠道,人们认识温泉是从他的医疗性开始的,就其温泉而言,最本质的是其具有治疗、疗养、保健的功效,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关于通渭温泉就有记载,其水温之高、水量之大,水质之优居西北温泉之前,为全国优质矿泉之一,温泉洗浴是高档次纯天然的保健享受,能使皮肤光亮润滑、强健身体,坚持洗浴,对各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作用。浴泉疗法、饮泉疗法,达到消除疾病、解除疲乏的功效,他可以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目前已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医疗康复楼一幢,这个项目建成以后达到洗浴、疗养、休闲的国家丙级疗养院的基本条件,吸引更多游客及疾病患者光临,重视通渭温泉的神奇功效,并提高通渭温泉的知名度,为今后还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渭温泉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能提神美容,故有“陇上神泉”之美誉。

2.3 矿泉水生产

近年来,瓶装矿泉水作为清凉饮料或佐餐饮料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欢迎,矿泉水利用历史悠久,可从古代留下的许多珍贵医学书籍上,可找到不少矿泉水治疗健康,延年益寿的记载。并且作为饮料,他将大量的开发利用。 矿泉水的开发,投资少,销路广,获利大,经营风险小,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工业,矿泉水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把开发矿泉水资源列入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搞,是千百年来白白流失的矿泉水变成通渭永不枯竭的财源,这是发展通渭经济,振兴定西地区的途径之一。利用矿泉水生产高级饮料,投资小,上马快,效益十分可观,就能收回投资,据有关专家估计,矿泉水在国内、国外的市场上容纳量都很大,其销量在今后还将继续增长。通渭温泉交通条件不错,发展矿泉水生产、瓶装矿泉饮料作为商品流通,覆盖面大,前景十分广阔。 可在河川南部,选一适当地址,修建高级矿泉饮料厂,在建场前应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

2.4 养殖业

据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这个地方热水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很大。渔场应贯彻以鱼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围绕渔业搞一些加工业,并在热水鱼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温水鱼的养殖,充分利用水热条件,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整合现有万家塘鱼池养有数万尾热带罗非鱼和温泉垂钓池,建设一个大型的温泉垂钓养生佳地,发展温泉垂钓产业,促进温泉开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2.5 种植业

利用地热来栽培蔬菜和种植瓜果,在河川南岸,修建以地热为能源的温室及土壤增温设施。为了发展种植业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育种和科研基地,二是建立培训基地,它不仅是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好地方,也是培训广大农民,向农民普及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地方,为振兴定西地区,加速通渭经济发展的一项农业智力开发投资。三是科技人员之疗养地,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把科研交流、培训和疗养结合起来,必将为科技人员创造出一个优越的环境。

2.6 地热孵化

造价低、费用小,一次性投资后,再次孵化不再花费巨额电费,地热孵化不受季节限制,劳动强度小,管理方便,孵化箱内温差小而稳定,孵化过程无噪音,环境能保持安静,有利于文明生产。通过地热孵化工艺,还可应用于其他禽种的孵化,可见通渭温泉搞地热孵化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3 通渭温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低热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破坏严重

地热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破坏严重。通渭温泉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泉开发弃土弃渣、生活垃圾大量堆放于汤底和沟道内,使通渭温泉及部分较大的冲沟存在泥石流隐患,流域内沟坡严重,植被耕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加剧了沟坡冲蚀强度,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据调查,汤底沟在五十年代前仅为洪水沟,从未发生过泥石流,七十年代以后,由于沟道大量堆积弃土弃渣,泥石流爆发频繁,不断给流域区村民及汤底温泉接待中心造成危害。经济和文化因素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3.2 没有科学合理的开发导向,基础设施差,管理混乱

没有科学合理的开发导向,基础设施差,管理混乱[3]。整体开发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开发无序;水资源保护不到位,可持续发展存在风险,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对温泉的开发缺乏根本性认识;卫生质量和服务问题刻不容缓。职工人数少、素质差、缺乏经费、没有任何新型的理疗设备。并且通渭温泉的领导力量不足,管理混乱,通渭温泉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同他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同发展温泉旅游业的要求相比是极不适应的。因此,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较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

3.3 政府重视度力度不足,缺乏资金

政府重视度不够,缺乏资金。温泉资源开发缺少可操作性的总体规划,有些低热资源在利用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了投资和资源的浪费,温泉的开发,需要一定的资金,为解决开发温泉急需的资金,应采取多渠道集资的方法。应在统一规划指导之下,实行“谁有钱,谁来参与开发”的政策,大力筹集资金,实行优惠招标,吸引外地的资金,实行合资经营或招标,申请省上按照计划,拨出一定的专款。

4 通渭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要改变现有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保护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政策,加强引导,宣传促销,开拓市场。这就需要今后在资源开发中注意以下几点:

4.1 科学开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开发模式

在开发温泉地热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特定的环境条件,在不破坏温泉资源本身和周围的环境的前提下应该综合的开发利用,温泉地热资源的开发,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发展利用温泉地质资源与优化环境相结合的道路。既要维护资源的品味,又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精心设计,科学开发,总体规划,优化环境,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温泉资源,造福于民,以人为本,倡导可持续发展,努力发展以温泉为中心的一系列产业,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另外还必须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要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紧迫感,并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为通渭人民造福;要有变随意利用温泉资源为计划性开发建设的决心,拿出一定的资金和工地来,以满足发展温泉建设的需要,好克服盲目建设的状态以免给今后的综合开发带来不良后果,应立即组织专业部门对通渭温泉进行全面勘测,充分论证尽快制定出近期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探明和保护好通渭温泉的地下水热资源,严格执行“统一开发,科学管理,合理收费”的原则,保证温泉之水长涌不竭,永续利用。合理开发利用通渭温泉对于提高人民健康、发展生产、加速通渭温泉山区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

4.2 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增添旅游景点

服务质量是一个地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政府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整治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温泉的整体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在通渭温泉地热资源的开发中,必须重视服务质量建设。温泉旅游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旅游,除了景点讲解、酒店、餐饮、娱乐等传统旅游人才需求外,更有温泉养生保健服务、休闲度假服务、旅游体验设计等全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也许走向专业化[5]。通渭县周围的某些乡镇交通极其不便,规划好区域基础交通设施,有针对性的建设好该地区温泉点与高等级道路相衔接的低等级道路,使可进入性提高,加快建设通渭县与周边县城的联系也相当重要,不能忽视。据调查,许多人对通渭温泉的服务态度不够满意,设施太简陋,环境不够好,旅游景点过于单一,缺乏一些美容健身的运动中心,建筑装修等缺乏特色的文化内涵,只是单纯的洗浴,疗养设施跟不上。

4.3 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当地经济

首先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是使通渭温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必然选择,温泉地热资源的销售与知名度的提升,离不开宣传,采取必要的宣传促销手段提升通渭温泉知名度是必行之路[6]。通渭县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大通渭温泉宣传力度、扩大通渭温泉的知名度,使温泉成为通渭县的一大亮点。其次还要在广告媒体中进行宣传,要借鉴其他城市的城市的成功经验高一些温泉节庆活动,如“峨眉冰雪温泉文化节”、“广东温泉节”,在活动中宣传温泉文化、提高通渭温泉地知名度[2]。让外来的人更多的了解通渭温泉,发展特色旅游,提高旅游质量,以旅游带动经济的发展。

4.4 政府应扩大资金投入和对外宣传工作,开发更广阔的市场

通渭温泉地处干旱地区,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热矿泉水资源十分珍惜可贵,通渭县政府应对其开发利用,做好统一规划,均衡开采,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其资源效益。利用有限的投资,合理开发温泉,充分利用温泉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目前开发利用温泉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开发更广阔的市场。合理开发和利用温泉地热资源,将带动整个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全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地方经济,加快脱平致富步伐。在通渭温泉及其附近公路沿线地带,应大力开展绿化环境的工作,搞好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美化周围的环境,与此同时,与有关部门联合起来,认真治理好通渭温泉,完成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

5 小结

本文从温泉地热资源现状的开发与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通渭温泉素有“陇上神泉“之美誉,集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而通渭温泉作为通渭特有的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其对促进通渭经济的发展将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通渭温泉的地热资源的优势,结合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形成综合旅游区规模效应,完善地区旅游产品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渭温泉的发展成绩喜人,“陇上神泉”四字高度概括了通渭温泉在通渭的分量与地位。

[1]燕胜三.红色旅游镇,打温泉休闲牌,兴通渭农家乐[N].人民政协报,2007,10.

[2]王清.大连温泉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

[3]李飞.对我国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

[4]何小芊,刘宇.抚州市温泉旅游开发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2,12.

[5]李文斯.关于辽宁营口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10.

[6]缪小玲,王莉,钟毓华.湖北省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

猜你喜欢
通渭温泉旅游
KAI BEPPU温泉酒店
诗三首(2)
通渭影子腔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