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京欧亚新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2013-08-15 00:53王树春万青松
战略决策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欧亚成员国普京

王树春 万青松

在2011年9月24日召开的 “统一俄罗斯”党代会上,被统一俄罗斯党推举为2012年总统大选正式参选人的俄总理普京 (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在俄著名的 《消息报》 (Известия)上发表了有关未来欧亚一体化新方案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他对未来欧亚联盟进行了勾画,正式提出了他的欧亚新战略构想。①王树春,万青松:试论欧亚联盟的未来前景,《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2期,第191-209页。此文一出,立即引起俄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和讨论。作为对普京欧亚新战略构想的呼应,2011年10月17 日,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Александр Лукашенко) 在 《消息报》 上发表了题为 “关于我们的一体化命运”②Лукашенко, А.(2011).“О судьбахнашей интеграции”, Известия, 17 октября.的文章;10月25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Нурсултан Назарбаев) 也在 《消息报》 发表了题为 “欧亚联盟: 由构想到未来”③的文章。两位总统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了对普京欧亚联盟构想的大力支持,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乐观展望。俄白哈三国主要领导人此番异口同声的表态,实属罕见。虽然普京欧亚新战略的提出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至今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④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普京欧亚联盟战略的讨论,参见李新:“普京欧亚联盟设想:背景、目标及其可能性”,《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1期;王树春,万青松:“试论欧亚联盟的未来前景”,《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2期;王郦久:“俄‘欧亚联盟’战略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4期;刘古昌:“普京组建欧亚联盟与上合组织不冲突,两者可并行发展”,2012年6月5日,人民网-国际频道;欧阳向英:“欧亚联盟—后苏联空间俄罗斯发展前景”,《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第4期;李兴:“普京欧亚联盟评析”,《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6期;宋志芹:“普京建立欧亚联盟计划的动因和变数分析”,《西伯利亚研究》,2013年第1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探讨欧亚联盟战略提出的背景、动因、建立的条件、可能的困难以及实现的前景等方面,而关于欧亚新战略的实现将对中国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中俄关系将何去何从、中国将如何应对等一系列迫切的问题,学界至今未给予详细的讨论和足够的重视。中国作为未来欧亚联盟的重要邻国,是其成员国发展对外安全合作、外交合作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象国,欧亚联盟的建立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予以必要的关注与分析。

一、普京提出欧亚新战略的背景与内容

自苏联解体那一刻起,欧亚大陆地区的重新一体化进程就开始了,但时至今日,仍未取得预期效果。在推进欧亚重新一体化进程的初期,由于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固有的矛盾与利益分歧,以及地区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稳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加快推进一体化的基础较为脆弱,一体化举步维艰。直到1995年,时任俄总统的叶利钦(БорисЕльцин)表示, “俄在独联体地区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在国际社会占有相应位置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盟,以巩固俄在原苏联地区的政治经济新体系中的领导地位。”⑤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курсРоссии с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участниками СНГ: Утв.Указом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 940 от14 сент.1995.//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995.23 сент.自此,俄积极主导欧亚地区一体化事务,花了很多精力,签了很多协议,组织了很多峰会,致力于实现独联体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根本改变地区一体化的不平衡局面。普京执政后,俄改变了叶利钦时期 “全面一体化”的独联体发展战略,改为有选择、分阶段地在独联体内推进一体化进程,俄白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等组织就成为其推进欧亚一体化的重要工具。近几年来,俄逐渐把重心放在实现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下的军事安全一体化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下的经济一体化上面,即发展 “小而精”的一体化组织,期望在缓慢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中有所突破。虽然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俄经济遭受重创,但相比1998年的危机,俄经济恢复较快。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2010年7月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正式运行以及2012年1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启动,就是俄近十年经济迅速崛起的明证。俄借助自己的传统经济优势,确立了其在一体化过程中的核心国地位。

2008年全球爆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发展遭受重创。欧美国家被此次全球经济危机所困扰,经济实力大大衰退,其国际地位也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欧盟部分成员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面临解体的风险,欧洲一体化发展面临新考验,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俄罗斯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迅速崛起,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加。虽然俄经济也遭遇经济危机的重创,但由于俄政府及时采取反危机措施,其经济现已走出危机困境,实现了年均约4%的GDP增长。此外,金融危机也使独联体各国经济发展遭受沉重打击。欧美忙于自身经济复苏,无暇顾及独联体地区,于是该地区一些国家开始重新选择投向俄的怀抱。就像普京所说: “经济危机使得一些国家希望加入一体化进程,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这对于正在进行的一体化是一个好兆头,为俄进一步推进欧亚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⑥Путин, В. (2011).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для Евразии-будущее, 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сегодня”, Известия, 5 октября.鉴于此,独联体国家对俄的向心力有所增强,俄则抓住这样难得的机遇逐步强化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在俄的主导下,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欧亚大地快速推进。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普京的欧亚新战略就应运而生了。

按照普京在文章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归纳出他所勾画的欧亚联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欧亚联盟以各国共同利益和互利共赢为原则,建立在新的政治、经济以及新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是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的核心,欧亚联盟是最终目标:第二,欧亚联盟是一个超国家联合体,未来将成为世界格局中新的一极,同时发挥它作为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的桥梁作用。欧亚联盟还将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组织共同维护全球发展的稳定:第三,欧亚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遵循平等、主权和自愿的原则;第四,欧亚联盟的最终建立得益于欧盟的发展经验以及各成员的集体力量。换句话说,普京欧亚新战略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抓住因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力量重新调整的契机,组建新的世界力量中心——欧亚联盟,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取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实现强国富民的蓝图。其中欧亚联盟将是普京欧亚新战略的重要依托,其核心就是推进 “后苏联空间”的全面一体化。

普京在其第一篇总统竞选纲领性文章中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他认为,“目前的世界所面临的是严峻的系统性危机和全球转型的结构性进程。这是一种向新的文化、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时代过渡的成熟表现。世界正进入一个 ‘湍流区’,而这一时期无疑将是漫长而艰辛的。由于 ‘唯一超级大国’已经没有能力维护全球稳定,而新兴大国又尚未对此做好准备,这使得国际形势的不可预测性不断加剧……但俄罗斯身经百战,克敌无数,从来都不是一个在挑战面前退缩的国家,俄罗斯正在养精蓄锐,准备应对各种挑战,只有善于利用危机中的 ‘机’,才能巩固俄罗斯在不断变化世界中的应有地位。”⑦Путин, В.(2012).Россиясосредотачивается-вызовы, накоторыемы должны ответить,Известия, 16.01.无独有偶,俄罗斯外交界几乎年年都会举行纪念俄国19世纪下半叶成功运用均势外交的著名外交家哥尔恰科夫 (Александр Горчаков)的活动,组织年度哥尔恰科夫论坛和哥尔恰科夫外交思想报告会。俄罗斯人认为之所以要纪念这位外交家,是因为今天的俄罗斯面临的处境与1856年克里木战争后的困难年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当时哥尔恰科夫临危受命出任俄国外交大臣, “明确提出俄应该更多地依靠外交技巧回复欧洲均势,更充分地利用列强间的矛盾为俄国利益服务,以赢得医治内部、积蓄力量的时间。”⑧学刚,姜毅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270页。正是哥尔恰科夫运筹帷幄,熟练地推行均势外交,使俄罗斯得以应对挑战,最终脱离困境。同时,他还首倡俄对外政策的基础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国内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普京这篇总统竞选纲领性文章的标题引用的正是哥尔恰科夫的那句至理名言: “俄罗斯不生气,它正在养精蓄锐。”⑨Горчаков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биография, http://www.hrono.ru/biograf/bio_g/gorchakov_am.php.回顾普京执掌俄罗斯8年的外交政策,我们可以发现,正是他实行以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左右逢源的均势外交政策,为俄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俄一步一步地向复兴强国梦靠近。普京强调, “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的 ‘重建’时期已经过去, ‘后苏联阶段’在俄罗斯甚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中已成为历史。俄罗斯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建立在新的基础和新的起点之上,能够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生活机制健康繁荣的全新阶段。”⑩Путин, В.(2012).Россия сосредотачивается-вызовы, накоторыемы должны ответить,Известия, 16.01.从这个意义上讲,普京所提出的欧亚联盟完全可以认为是其振兴俄罗斯强国地位的又一个新战略,符合其一贯的治国理念。

普京曾经说过: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ПосланиеФедеральному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25 апреля 2005 года, http://archive.kremlin.ru /text/appears/2005 /04 /87049.shtml.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普京对于苏联时期的国家实力是很怀念的,而他提出欧亚新战略也完全符合其个人的一贯风格。2012年3月7日,俄罗斯联邦中央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总统选举结果,现任总理普京得票率为63.6%,远远超过胜选所需的50%得票率,当选为俄新一届总统,重返克里姆林宫。“俄中选委正式宣布普京当选俄新一届总统”,2012年03月08日,人民网-国际频道,http://bookmark.people.com.cn/toViewBookmark.do? id=208565.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意味着普京将再领导俄罗斯6年甚至12年。2012年5月7日,普京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的当日就签署了有关俄罗斯外交政策法令,明确表示他将独联体内部的合作视为首要任务,特别谈到俄白联盟,以及通过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来推动欧亚一体化,并重申欧亚经济联盟将在2015年成立。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и 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УказО мерахпо реализации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курса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kremlin.ru/acts/15256.在2013年2月公布的最新版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普京再次确定了上述优先方向和任务。Об обновленной Концепции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 //www.kremlin.ru.这就意味着普京在其任期内将竭尽全力推动其欧亚新战略,振兴俄罗斯民族,使俄罗斯在未来的国际战略格局中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战略力量,进而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与新型国际关系的一支重要力量。该战略的实现势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产生一系列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二、欧亚新战略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首先,欧亚联盟的提出可以为中俄开展合作提供新的平台,有助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充实与深化。

未来欧亚联盟的主导国,毫无疑问,仍然是俄罗斯。在所有欧亚大陆国家中,俄罗斯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经历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展开务实的合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两国最高领导人更是高度评价中俄关系,认为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在新的国际形势大背景下,中俄两国外交战略诉求日益趋同,主要集中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国家经济层面。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国际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发展两国睦邻合作关系,对于保障两国边界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促进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与深化,维持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拉动地区经济合作,保障国际战略力量的平衡,争取在国际舞台的大国地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都提出了自己的崛起战略且都以自己的方式崛起。中国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俄罗斯早在世纪之初就提出了重振国家的 “强国梦”。然而,中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两国 “面临着外部势力的挤压,无论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某些西方国家都将中俄崛起视为是对西方世界的挑战,不断打压中俄两国。”吴大辉:“新普京时代的俄国可能走势”,《人民论坛》,2012年第10期。在这个过程中,中俄两国就离不开彼此的相互支持,两国只有联手协作才能降低各自崛起的成本。欧亚联盟的提出可以看成是俄罗斯 “圆梦”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未来,俄罗斯期望借助欧亚联盟在国际舞台发挥重大作用,那么其新主张、新倡议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同时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进行更多的战略互动。中国可以通过多边形式与俄罗斯在欧亚联盟框架内开展新的务实合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欧亚联盟的建立可以为中俄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新的平台。

其次,欧亚新战略旨在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机遇。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之间都在追求通过区域一体化的方式来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的发展。通过特殊的区域安排,加强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欧亚联盟作为新的一体化方案,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由于原苏联各国经济融合度和相互依赖度较高,历史上这些国家之间就形成了共同的基础设施、共同的工业生产空间、共同的语言、科技、文化空间,这些有利因素有助于推进一体化进程,为各国在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开放的发展空间和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同时,通过合作关系还可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拥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迫切希望通过加强地区一体化来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摆脱困境,实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谋求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实现区域一体化得到了独联体的大部分成员赞同,特别是中亚国家。从长远来说,加入一体化进程符合它们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目标。

对中国来说,既然欧亚联盟是一个旨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开放性的区域合作组织,中国也一直是区域合作的坚定的支持者和倡导者,那么 “对于新生成的欧亚联盟中国更应该抱着欢迎和支持的姿态,因为独联体框架内的任何一体化进程对中国是利大于弊。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形式与欧亚联盟展开密切合作,取得共赢的局面。”邢广程:“与俄罗斯怎样相处”,《世界知识》,2012年03期,第53页。中国与未来欧亚联盟的成员都愿意保持密切的贸易、经济和政治关系。就像俄专家分析的那样, “充分利用欧亚国家推动区域合作的机遇,中国将从欧亚一体化进程中获益良多。”Тавровский, Ю.“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могутмного выиграть отсинергии развития”, http://www.ng.ru /courier/2011-11-28 /11_eurasia.html.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完全可以参与欧亚一体化进程,与欧亚联盟的未来成员国开展区域合作。

最后,欧亚联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按照普京的构想,他希望独联体大部分成员国都能加入欧亚联盟。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白俄罗斯是不会打退堂鼓的,哈萨克斯坦也不会动摇,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明确表示有意愿加入欧亚联盟。虽然乌克兰仍把融入欧洲、与欧洲实现一体化作为其外交部既定政策,但迫于压力其正一步一步向欧亚联盟靠近,最近乌政府签署成为关税同盟观察员国的备忘录就是明证。其他一些国家现在处于观望期,态度摇摆不定,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就会马上加入。这样看来,未来欧亚联盟的大部分成员国都是中国的近邻,一旦这些国家内部局势发生变化以及它们对待中国的态度转变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虽然苏联解体之初成立的独联体名义上是一个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但其内部新型次地区一体化组织林立,组织日益松散化,俄罗斯的主导地位日渐削弱,独联体地区 “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这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寻求新的方式推动一体化进程。中国可以把欧亚联盟看成是俄罗斯整合目前独联体地区分阶段、不同速度一体化合作的新形式。特别在安全领域,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十分紧密。近几年来,俄把重心放在实现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下的军事安全一体化,中亚地区是重点合作区域。毫无疑问,实现安全一体化也是俄打造欧亚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与这些国家发展紧密的安全合作不仅有利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整个中亚地区形势的和平与稳定,而这一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在当前中国东部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的背景下,保持西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欧亚联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 “对中国来讲是好事……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专访刘古昌大使:普京催生‘欧亚联盟’,非欲复活苏联”,《香港文汇报》,2011年10月11日。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三、欧亚新战略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首先,欧亚联盟的建立将对中国与其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普京表示,未来欧亚联盟将是以关税同盟与统一经济空间为核心。目前两组织已经正式运作,其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换句话说,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改变了单个成员国对外经济活动的规则,各国对外经济活动将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及贸易政策。目前中国与未来欧亚联盟的成员国都保持密切的经济关系,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白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未来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将加入关税同盟,届时无疑会对中国与欧亚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国的排他性影响。

排他性是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国的排他性影响,是指三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筑起了一道壁垒,壁垒程度由关税同盟对外统一关税税率水平以及其他大量非关税壁垒措施构成。虽然关税同盟的总体关税水平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原有关税水平差别不大,中国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将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但哈萨克斯坦进口关税的提高可能对中哈贸易产生某些不利影响。此外,关税同盟成员国确立了统一的海关程序和商品检验检疫标准,这些标准明显高于现有标准,海关程序的要求也更加复杂化。上述措施的实施将在短期内加大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可能导致出口下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会面临这样一种局面,即欧亚联盟的成员国都是关税同盟成员国。中国的伙伴国就是以俄罗斯为首的欧亚联盟。虽然关税同盟的排他性是针对所有国家的,但中国则有可能是受关税同盟排他性影响最大的国家。

第二,对中国与欧亚联盟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未来,当中国的合作伙伴变成欧亚联盟的成员国时,之前的双边贸易摩擦就会变成多国贸易摩擦。届时,中国与其中一国贸易摩擦的影响范围会自动扩大至其他所有成员国。中国出口到任一成员国的商品,会受到其他成员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中国与关税同盟国任一成员国的贸易摩擦将不仅影响双边,而且影响多国的经贸合作。

第三,对中国企业在欧亚联盟区域投资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关税同盟成员国形成统一市场,消除了贸易壁垒,为相互扩大投资创造了条件,因而部分区外企业的投资将可能被区内企业的投资所取代,例如在某些机器制造和电子商品生产方面,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其次,欧亚新战略的实施可能使中俄关系面临新挑战与新考验。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加和中俄间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际格局变动、国际秩序调整以及中国加速崛起的背景下,中俄关系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就中俄应对全球问题而言,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俄两国如何更加有效、及时地应对这些挑战,如何坚定地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这是摆在两国面前的现实问题。就中俄经贸关系而言,现有的贸易额结构和低水平的相互投资完全不能让双方都满意。虽然我们经常说中俄两国经贸潜力巨大,但这些潜力如何挖掘出来,怎样去挖掘,这也是摆在中俄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问题。就俄罗斯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而言,俄部分社会精英与民众对待中国的态度较为复杂。俄科学院通讯院士、著名亚太问题专家米赫耶夫 (Михеев,В.)就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积极地想要在世界和地区政治与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中国外交和中国资本在世界,包括在独联体地区的活跃表现,俄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适应正在迅速全球化的中国。俞立中主编:《大夏讲坛丛书2:全球化时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0页。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按照包括美国专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评估,未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超过美国。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加,国际地位快速上升,国际影响力稳步提高。面对中俄实力差距的拉大,俄部分精英感到失落。就如俄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卢金(Александр Лукин) 所言: “俄近两个世纪的军事、 政治、 经济发展都优于中国,俄民众已经习惯这样的优越感。现在中国超越俄罗斯的历史性转折使得俄民众的优越感受到挫伤,许多民众难以接受。”Лукин, А.(2007).“Китай: опасный сосед или выгодный партнер? ”, Pro et Contra №6(39), ноябрь-декабр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对中俄关系良好前景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威胁的看法也流行起来,甚至被热炒。赵华胜:“中国崛起对俄罗斯是威胁吗?”,《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2期。就两国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而言,俄对中国仍存战略疑虑。俄对中国看重、借重的同时对中国的怀疑、防范依然存在。2012年3月16日,由普京亲自主持制定的 《2020年战略》最终修订版正式公布,该战略可以说是未来俄罗斯发展的主要规划以及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南针。专家们认为,未来8年俄罗斯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力量中主导俄传统的商品市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提供贷款、收购问题债务资产、直接国际投资等途径加强与西方的积极关系,以及在国际市场的金融扩张,未来1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不断加强。鉴于此,中国将对俄罗斯构成主要挑战,甚至是威胁。“Стратегия 2020: Новая модельроста-новая социа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http: //2020strategy.ru /documents/32710234.html.就中俄在独联体地区的关系而言。一直以来,独联体地区是俄传统势力范围,俄视其为自己的 “后院”,在其对外政策中居于最优先地位,不容外部势力侵犯,这个地区对俄来说尤为重要,或者说是生死攸关,这是不言而喻的。俄是怎么也不愿意看见各种势力纷纷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削弱其在欧亚大陆的传统霸主地位。对于其他区域外国家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俄十分敏感并保持强烈怀疑的态度。中国近几年加强了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这已经引起了俄专家的警觉。俄国家战略研究所出台长篇研究报告指出, “中国已长时间与中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开展积极合作关系。这证明,中国在俄之后视独联体地区为其特殊利益区。中国不仅渗入了欧亚各国的经济,而且取得了欧亚各国政治精英的效忠。所有这些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与欧亚联盟成员国的利益冲突点。”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юзи Китай-интеграция или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 экспертныеоценки, www.regnum.ru /news/1478250.html.此外,普京认为, “中俄两国在第三国的商业利益远不相符,将会认真关注中国的移民潮问题。”Путин, В.(2012).“Россияи меняющийсямир”, Московскиеновости, 27 февраля.中俄间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两国之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的结果就是俄罗斯对中国更加敏感,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加重对中国的怀疑和不信任,不排除俄部分地调整对中国外交政策。而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战略很有可能是俄罗斯应对中俄两国综合实力对比失衡的重要举措,不排除其借此向中国施加影响,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能面临新挑战和新考验。

最后,欧亚联盟可能会增加中国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经济一体化的难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其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作为区域合作的支持者和倡导者,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推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重大成绩。东亚和中亚地区是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两个重点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翼。在东亚地区,中国积极参与并不断推动 “10+1”、 “10+3” 以及中日韩三边合作。 特别是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中国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中亚地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三股势力”、跨国犯罪、走私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成果却是乏善可陈。中国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并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议上得到批准,计划到2020年实现货物、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的目标。但是到目前为止,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贸交流还多停留在双边层次上,组织框架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在该地区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等区域经济组织。现在俄白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已经启动,计划在2015年建成欧亚经济联盟,届时其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将显著提高。这势必会对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上海合作组织能否与欧亚联盟开展合作将具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亚作为俄传统的势力范围,是俄维护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俄对于中国进入中亚一直很纠结,既要借助中国抵御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渗透,拉住中亚国家,又不愿看到中国在此地区的影响扩大,担心中国最终主导上合组织。俄罗斯的这种疑虑部分地体现为对待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合作不积极。近几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俄的疑虑有加重的迹象。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专家马拉申科(Алексей Малашенко) 撰文称, “中国在中亚对俄罗斯的挑战不仅仅限于金融与经济的扩张,中国还在该地区投资修建强大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把自身与中亚国家捆绑,同时以此为平台向欧洲扩张。”他认为, “俄罗斯会采取两种方式应对中国的挑战:第一,通过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以及2015年建成的欧亚联盟维持在中亚的影响力;第二,随着俄实力的增强,俄会加入中国参与中亚的共同项目,比如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并在其中担当主要角色。”Малашенко, А.(2012).“Кто бросаетвызов России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Дипкурьер, 5 марта.俄总统前上海合作组织事务特别代表维塔利·沃罗比耶夫 (В.Я.Воробьев)大使坦承, “中俄在中亚的竞争目前存在,将来也会存在。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保障将取决于中俄两国对待中亚的态度以及两国对中亚利益的相容度,中俄行动的一致性对上合组织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Воробьев, В.(2012).“ШОС какрастущий властелин ‘хартлэнда’”, 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1 Январь/Февраль .当前,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推动欧亚一体化已经成为普京任期既定的战略。未来的欧亚联盟与上合组织在地域、成员国、组织功能上有重合,因此,怎样处理好与欧亚联盟的关系,这是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挑战。如果未来俄罗斯力主欧亚联盟,改变对上合组织合作的立场,可能将会影响到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建设,同时也可能会增加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合作的复杂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一方面,中国可视欧亚联盟为进一步充实与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新平台,加强与欧亚国家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新形式,维护区域安全与稳定的新机制;另一方面,欧亚联盟的建立将对中国与欧亚各国的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使中俄关系发展面临新考验,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在上述有利与不利影响中,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于地区乃至世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中俄两国完全可以通过积极协调立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消除其不利影响。如普京所言, “俄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借 ‘中国之风’扬帆远航,与中国建立更为积极的、新型的合作关系,充分地运用智慧发挥中国潜力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的崛起,”实现 ‘双重一体化’,即将本国东部地区既融入俄国内经济一体化,同时又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最终实现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中国 “视俄罗斯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坚持对俄友好的方针不会改变,对优先发展中俄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会改变,愿与俄共同维护好、发展好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近平晤统俄党代表团:坚持对俄友好方针不会变”,中新社北京2012年12月19日电。由此可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具有持续、不间断性、稳定性的特征。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俄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关系。这主要基于两国都把对方作为外交的优先方向和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双方都愿意继续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战略对话、夯实伙伴基础,巩固中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合作的典范基础,努力构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共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判断,近期而言,普京的欧亚新战略对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我们应继续跟踪观察今后形势的发展,对该战略对中国造成的潜在影响给予更客观清醒、富有远见的认识,有所预判。

猜你喜欢
欧亚成员国普京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