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出险溃坝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2013-08-15 00:51杨朝娜
中国水利 2013年12期
关键词:溃坝坝顶石坝

杨朝娜

(太原理工大学,030013,太原)

我国土石坝工程建设历史久远,早在3 000年前就开始建造,20世纪50—70年代达到建设高峰,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一种坝型。但是,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筑坝技术落后、建设标准偏低、工程质量较差,加之多年运行、管理不到位以及工程老化等问题集为一身,土石坝成为病险水库。本文分析了我国土石坝溃坝成因,探求其不安全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提出土石坝溃坝的预防与病险处理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溃坝事件的发生。

一、土石坝出险溃坝的成因及其分析

土石坝溃坝的成因虽然很多,但也有规律可循。因此,在土石坝水库运行过程中不断加强巡查和观测,对隐患成因和规律及时进行总结分析,针对险情成因准确地制定科学处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溃坝。

1.滑坡(脱坡)

坝体滑坡或脱坡,主要是边坡失稳下滑造成的险情,开始在大坝顶部或边坡上出现裂缝,随着裂缝的发展形成滑坡,造成大坝失稳导致溃坝。坝体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坝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临水坡土体大部分处于饱和状态,在渗透压力作用下浸润线升高,土体剪切强度降低。当水位骤降,临水坡失去外水压力支持,加之土体自重增大的情况下,坝体可能引起失稳滑动。特别是坝坡过陡时,上游水位发生骤降更易引起滑坡。二是大坝下游排水系统损坏,坝体浸润线过高,下游浸水面增加,土体剪切强度降低。三是坝身为透水性较大的土料填筑,而背水坡是透水性较小的土料,在高水位运行时间较长,坝内的水不易排出,抬高了浸润线,加大了渗水压力。四是大坝本身稳定安全系数不足,加之持续降雨时间过长,坝顶、坝坡土体大部分处于饱和,引起坝体失稳滑坡。五是风浪过大,波峰高涌,大坝临水坡在风浪一涌一退的连续冲击下,大坝土料或护坡被水流冲击淘刷,造成滑坡坍塌险情导致溃坝。

2.漏洞

土石坝长时间在高水位运行的情况下,大坝背水坡及坡脚出现漏洞,随着漏洞的发展,土石坝就会出现塌陷甚至溃坝。出现漏洞险情的主要原因:一是土石坝填筑质量差,均质坝身夹有沙土,或筑坝土料有机质多,或工段之间接缝处理不好,或存在水平薄弱层,又无防渗斜墙而产生漏水。二是白蚁、獾、狐、鼠等动物在坝内作洞穴。三是坝体与涵闸、溢洪道、输水洞等建筑物接合处填筑不密实,高水位运行时细土料被带出形成漏洞。四是对沿坝基下旧涵洞、战沟、碉堡、坑窖和埋葬的棺木等,拆除或处理不彻底,给大坝渗漏留下通道。

3.渗水

高水位运行时间较长,在渗透压力作用下,坝前水向坝身内渗透,在背水坡形成上下干湿两部分,分界线为浸润线。线下土体湿润,有水渗出的现象称为渗水。土石坝渗水的主要原因:一是水位超过设计标准持续时间较长,坝体水力劈裂产生水平裂缝。二是大坝断面不足,背水坡偏陡,浸润线抬高,在背水坡上出逸。三是坝体下游没有反滤体,或反滤体没有满足反滤要求,浸润线抬高,渗水从坡面逸出。四是上游铺盖的防渗能力不足或长度厚度不够。五是大坝土质多沙,透水性强,又无防渗斜墙或其他控制渗流的工程设施。

4.管涌

土石坝高水位运行时,在大坝背水侧平地上出现如同沸腾开水一样的翻沙,冒孔周围形成一个或多个沙环。如不及时处理,带出的沙粒增多就会把坝基淘空,形成管涌导致溃坝。出现管涌的原因一般是大坝下有强透水层,在高水位时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水流损失小,大坝背水坡地表的覆盖土层下面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压力水流冲破覆盖土层就会将粉砂、细砂土等随水带出,形成管涌;或者在背水坡脚以外地面因取土、开渠、钻探、基坑开挖及历史溃口留下冲潭等,破坏表层覆盖,在较大的水力坡降作用下冲破土层,将坝体中的粉细砂颗粒带出而发生管涌。

5.裂缝

裂缝是土石坝常见的一种险情。裂缝以横向裂缝和滑坡裂缝危害最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坝基础地质、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基础边界条件变化,填土高差悬殊,压缩变形不同,均可引起不均匀沉陷裂缝。二是大坝与刚性建筑物接合不好,在不均匀沉陷以及渗水作用下引起裂缝。三是施工段接合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陷裂缝。四是在高水位渗流作用下,背水坡抗剪强度降低,或临水坡水位骤降,或坝脚被淘空,均有可能引起滑坡性裂缝。五是施工中土料含水量大,或采取黏性土填筑引起干缩,或冰冻裂缝,或用淤土、冻土、硬土块筑坝,出现各种裂缝。六是振动,如地震、爆破造成大坝基础或坝身砂料液化引起裂缝。

6.漫溢坝顶

土石坝,特别是纯土坝,当水溢满坝顶时会将坝顶冲毁而降低坝的高度导致溃坝。造成洪水漫顶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游发生特大的洪水,来水量超过水库设计标准。二是施工时大坝填筑未达到设计高程,或土方填筑时夯实密实度不够,大坝运行沉陷量大,无法达到坝顶设计高程,或坝顶行车、人为取土、开挖过坝路等,使大坝实际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三是遇恶劣的气候条件,风浪过大。四是上游漂浮物堵塞溢洪道、泄洪洞,使水位壅高,泄水断面减小。

7.泄洪建筑物出险

大坝上的涵闸等泄洪建筑物出险,致使溃坝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坝体、溢洪道或泄洪洞与所在的山体发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泄水建筑物发生断裂、裂缝或坍塌。二是放水涵洞的涵管有质量问题,或年久老化损坏出现漏水,致使涵洞管涌,大坝坍塌溃决。三是坝体和涵闸接合部填筑质量差,出现渗水或漏洞。四是建筑物闸、涵基础下地基发生严重渗透破坏,地基土大量流失,造成闸、涵本身塌陷、断裂、下沉,甚至导致大坝溃决。

二、土石坝险情处理措施

1.滑坡处理

一是固脚阻滑。大坝滑坡的主要险情在于内脱坡,有条件的水库应立即停止放水。在保证大坝有足够的挡水断面的前提下,将滑坡体主裂缝上部进行削坡减载。同时在滑坡体坡脚外缘抛块石或沙袋等,作为临时压重固脚措施,阻止继续滑动。二是滤水土撑。对于背水坡局部滑坡,滑坡土体较小、裂缝错位不大时,在其范围内全面抢筑导渗沟,导出滑坡体渗水,降低浸润线,并采取间隔抢筑透水土撑,防止背水坡继续滑坡。三是滤水后戗。对于背水坡滑坡险情严重,在其范围内全面抢筑导渗后戗,既能导出滑坡体渗水,降低浸润线,又能加大大坝断面,可使险情区域稳定。四是临水截渗。临水坡滑坡,采用抢筑黏性土戗截渗。背水坡滑坡严重,范围较广,在背水坡抢筑滤水土撑、滤水后戗及滤水还坡等工程。

2.漏洞处理

一是迎水坡堵塞。先摸清洞口位置及洞口大小,如果洞口较小,周围土质坚硬,可用大于洞口直径一倍的铁锅扣住,或用软楔、草捆等堵塞洞口,四周用土袋;如果洞口土质软化,又有多个洞口,可用棉絮顺坡铺盖,上面再压土袋。漏洞堵塞后,在压土袋处用透水性较小的散土顺坡推下,帮坡截渗。如果迎水坡无明显洞口,也可以用含水量较高的黏土顺坡抛填,减少渗水浸入。二是抽槽截流。对于坝身断面面积较大,人力器材充足,漏洞距坝顶不深时,在大坝中心挖一平行坝轴线的沟槽,槽宽0.6~0.7 m,深达漏洞以下,找出漏洞通道后,立即用棉絮、木板等堵塞断流,再以干土回填夯实。三是围井导滤。在迎水坡难以找到洞口的情况下,在背水坡面漏洞出口周围,用土袋做成圆形滤井,然后依次铺粗砂、碎石、块石等,各层厚20~30 cm。围井高度视其情况确定,只要使水流不挟带泥沙流出即可。当库水位降低后再根据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处理。

3.渗水处理

大坝防渗处理的主要措施:一是反滤导渗。这种方法又可分为反滤沟导渗和反滤层导渗。反滤沟导渗是当大坝背水坡大面积严重渗水时,开挖导渗沟,铺设反滤料、土工织物和加筑透水后戗等办法引导渗水排出,降低浸润线,具体采取砂石、土工布、梢料等导渗沟。如果遇到坝身含水过多、土质稀软、开沟困难时,采用边开沟边导渗处理。反滤层导渗是对大坝透水性较强、背水坡土体过于稀软、利用导渗沟确有困难,同时反滤料又很方便时可采取这种方法。具体是在渗水边坡上铺满反滤层使水渗出。二是临水截渗。为了减少向大坝的渗水量,降低浸润线,控制渗水险情的发展,一般根据临水深度、流速,风浪的大小,取土的难易,采取土工膜截渗、抛黏土截渗、土袋前戗截渗。三是透水后戗。此法既能排出渗水,防止渗透破坏,又能加大大坝断面,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一般适用于大坝断面单薄、背水坡较陡、渗流严重的情况。具体根据实用材料不同采用沙土后戗、梢土后戗等措施。四是黏土防渗墙。套井回填黏土防渗墙处理,用于均质土坝和宽心坝的渗漏处理,具体做法是利用冲抓式打井机,在坝体的渗漏区中打井,用黏土料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形成一个连续的截水墙,截断坝身或坝基的渗流。

4.管涌处理

一是反滤围井。在翻沙鼓水处抢筑反滤围井,防止涌水带沙,险情扩大。具体的做法主要是砂石反滤围井、土工布反滤围井和梢料反滤围井。二是减压围井。在大坝背水坡脚附近险情处使用土袋抢筑围井,壅高井内水位,减小水头差,降低渗透压力,减少水力坡降,防止渗透破坏,稳定管涌险情,具体做法有无滤层围井、无滤层水桶、背水围埝。三是透水压渗台。将管涌附近抢筑范围的杂物清除,对严重管涌的水口用砖石填塞,待水势消杀后,用透水性大的沙土修筑平台,即为透水压渗台。

抢筑透水压渗台可以平衡渗压,延长渗径,减小水力坡降,防止土沙细粒流失,使险情趋于稳定。四是水下反滤层处理。在坑、水沟和水渠等水下出现涌泉时,采取方法为水下反滤层,抬高坑、沟渠水位等。五是“牛皮包”的处理。针对地表土层系草根或其他胶结体,把黏土层凝结在一起,渗透水压未能顶破表土而形成的鼓包。一般在隆起部位铺麦秸或稻草厚10~20 cm,上铺厚20~30 cm的柳枝、秫秸或芦苇,然后压土袋和块石。

5.裂缝处理

一是灌堵缝口。已经稳定而又不甚严重的纵向裂缝,用干而细的砂壤土从缝口灌入,再用板条或薄竹片捣塞坚实。灌塞后沿裂缝做宽5~10 cm、高3~5 cm的小土埂压住裂缝,以防雨水流入。二是开挖回填。沿裂缝开挖一条沟槽,深度以看不见裂缝为止,宽度以不致坍塌并便于施工为度,沟的两头超出2 m为宜。选用与坝土种类相同、含水量相似的砂壤土或沙质黏性土,分层填筑夯实,每层厚15~30 cm。顶部稍高坝顶3~5 cm,以防雨水进入。三是横墙隔断。对于横行裂缝,每隔3~5 m与裂缝垂直挖槽,深度直至看不见裂缝为止,分层回填土料方法同前。

6.洪水漫溢坝顶处理

土石坝特别是土坝,不允许漫顶溢流,如果洪水漫溢就会造成垮坝事故。因此,当库水位超过允许最高洪水位并继续上涨时,应立即采取临时保坝措施;在非汛期考虑长远措施。常用的防洪水漫溢主要措施:一是加高大坝。根据工程现状情况,在条件允许时适当提高大坝高度、增加水库库容来削减洪峰,避免洪水溢漫坝顶。二是提高泄洪能力。加强原有泄洪建筑物的利用,提高水库的泄洪能力。三是加固防浪墙。遇库水位急剧上升,把防浪墙作为子埝的临水面,在墙后利用土袋加高加固,或在防浪墙后堆土夯实做成子堤,临时加高大坝,防止超标洪水漫溢坝顶。四是上游控水。在水库上游新修水库、淤地坝等,增加上游控制洪水能力来降低洪水漫溢坝顶的压力。五是抢筑子堤。当遇到超标准洪水入库时,为避免土坝漫溢决口,应采取在离上游坝肩至少0.5~1.0 m以外抢筑子堤,防止发生滑坡。抢筑施工全面铺开时一气呵成。六是采取非常措施。当预报水库会有超标准洪水入库时开挖或炸开非常溢洪道、副坝等方法,加大泄洪流量。但绝对禁止在坝顶开槽溢洪,防止加速整个坝体的崩溃。

7.泄洪建筑物出险处理

一是裂缝堵漏。对于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分缝止水破坏,采取按照一定配比的环氧砂浆堵漏或防水快凝砂浆堵漏,在水位以上部分沿混凝土裂缝凿槽,“V”形槽用于竖型裂缝,“U”形槽用于水平裂缝。倒“U”形槽用于顶面裂缝或有水渗出的裂缝。二是渗漏处理。建筑物闸、涵基础下地基发生渗漏,采取闸上游抛黏土截渗,闸下游筑反滤围井;围堤蓄水平压,减少上下游水头差等措施处理。

[1]马波减.浅析土石坝水库的病险危害性与加固处理[J].中国水运,2010(2).

猜你喜欢
溃坝坝顶石坝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水利土石坝工程筑坝的施工技术要点
某水库洪水溃坝分析
尾矿库溃坝条件下的区域水土流失模拟研究
调节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变形监测分析
深厚覆盖层上高心墙堆石坝坝顶开裂特征及原因研究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巴西溃坝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