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时评提升舆论引领水平——浅谈地市党报时评的有效性

2013-08-15 00:43□郑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1期
关键词:驻马店时评党报

□郑 刚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一流时评提升舆论引领水平
——浅谈地市党报时评的有效性

□郑 刚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增多与革新,平面媒体能否在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提供思想性强的独家时评,成了决定报纸影响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报纸时评是思想的产品,是报纸的声音,代表本报的观点,传达本报的意图,引导本地的舆论导向,有着其他新闻体裁无法比拟的引领作用。

笔者认为,党报欲提升影响力,就必须确立评论的地位,增加评论的分量,让报纸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地市级党报应该做到逢大事要发言,第一时间发言,并且正确发言。报纸时评引领作用不可小觑,不但不应该削弱,而且应该加强,使党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形成强势媒体、权威声音。

地市级党报如何做好时评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予以加强。

时评要体现党报特性

党报评论一般重视解说功能,即宣传党和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准确、全面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对于地方党报的时评而言,应多发针对性强、引导性强的时评文章。

增强时效性。地方党报作为一级党政机关的喉舌,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舆论发布者,在一定范围内,地市党报评论具有相当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时事评论是有兼理论和评论两者特点为一体的新闻理论指导性体裁,它和消息、通讯等一样,具有时效性。新闻评论因事立论,在一个时期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可以给予社会舆论以程度不同的影响和引导,直至形成某种主导性舆论。

提升引导力。党报时评,表达的是报社对某个事件、某项决策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特别是面对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不同见解时,通过党报新闻评论的强势介入,形成主流共识和统一意志,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例如,2012年11月19日,驻马店市召开了“富而思源”座谈会,号召部分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为社会事业和弱势群体献爱心,企业家们当场认捐近千万元资金。会议消息发表后,为了继续营造企业家参与社会事业、为社会献爱心的氛围,引导先富群体真挚回报社会,《驻马店日报》又连续刊发了《富而思源回报社会是以先富群体为代表的企业家共同的社会责任》等3篇评论员文章,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强化服务性。党报要提高竞争力、走向市场,必须强化服务性。为此,党报除了有效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之外,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主动为受众不断解惑释疑和提供观点、思想服务。

时评要致力改进创新

党报要发出权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必须改革与创新。以本地重点、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评论的内容,就能够提高原新闻的社会效应和报纸影响力、增强报纸的亲和力。而评论内容选取外地新闻事实,则能给读者带来新信息、新观念、新文风,可以使评论有更高的立意和更新的冲击力。

改变时评文章表现形式的“呆板”面孔。一些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一版评论、言论要么短小明快,体现活泼性;要么庄重大气,体现权威性。不管是哪种风格,形式多样、语言活泼、论理明晰应该是追求的目标。而一些市级党报一版的评论、言论形式相对单调,语言不活泼,周期也不统一,位置也不固定,这些都是应该改进的地方。

走出时评文章选题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怪圈。时评文章选题直接影响着评论的高度和力度。地方党报作为当地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要体现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思想,体现当地的主流文化,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发展,更加贴近百姓。

改进时评文章视野狭窄的弊端。地方党报时评要立足本地,但又不能拘泥于本地,对异地新闻时评较少,本地题材言论较多,这些均限制了时评视野。

时评要充分体现贴近性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与灵魂。评论追求平和说理的风格,改进表述方式,避免居高临下式的高调论述,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与读者平等起来,相互沟通,倾心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多说建设性建议,多说读者听得懂、好接受的话,使用来源于生活本身的新鲜语言,才能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产生共鸣,才谈得上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表现力。

增强活泼性。传统意义上的时评文章,一般而言都庄重有余、活泼不足,使用的书面语言偏多,采用社会生活中的新词汇、鲜活词汇较少。语言呆板影响思想、观点表达的效果,也会影响到有效传播。时评要力求通俗易懂,不要过于追求高深,文风尽可能活泼一些,多采用生活中新鲜、生动和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词汇。

讲究针对性。相对于消息、通讯而言,时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想鲜明、观点犀利。作为党报的评论工作,必须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及时发现问题,大胆指出问题,使有关部门引起警觉,及时纠偏。例如,本地一著名企业在生产中因违反操作规程,致使一名工人触电死亡,采用消息文体报道对于企业声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对此,《驻马店日报》就采用时评文体,以《珍惜生命》为题,点到即止,既对企业起到警示作用,又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追求共鸣性。地方党报的时评除了关注国家大事要闻外,只有从“民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选题,拉近评论与读者的距离,扩大共同兴趣,才能受到欢迎。

时评需要一支评论员队伍

做好时评工作,建立评论员队伍十分重要。很多地市级党报虽然也重视评论,但没有固定人员、没有阵地,这就给党报发出声音、引导舆情造成了被动。

从制度上保证时评工作的稳定性。驻马店日报社在机构设置上特别增设了理论评论部,从报社抽调有经验的采编人员充实到评论部,并号召全体采编人员撰写评论,对优秀评论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采编人员撰写评论的积极性。

采评结合,保证时评稿件的多样性。驻马店日报社打破新闻实地采访和新闻评论写作互相隔离的传统弊端,强调先有采访再有评论,评论从采访中来,紧扣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务必使新闻评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以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吸引和感染读者。

大力培养评论写作者队伍。采取增设贴近性强的评论栏目的方法,广纳众言,发动读者,百家争鸣,让读者参与热点话题讨论,为时评写作开辟源源不断的源泉。

总之,党报要在新媒体时代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必须要提高报纸的思想力,而时评对于强化报纸思想深度的手段更优于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打造一流的时评,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党报的思想内涵,更能提升报纸品位,最大程度地赢得读者。

作为市级党报,只有进一步提升站位,提高认识,做到版版有时评、天天有声音、周周有版面,才能彰显地方主流媒体的气魄与风范。

猜你喜欢
驻马店时评党报
我还未出生(外一首)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驻马店驿站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党建时评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