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法人人治治体理理制结结机构构制建建创设设新是是的事事关业业键单单位位

2013-08-15 00:53本刊评论员
中国机构编制 2013年7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经济体制法人

本刊评论员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公益服务需求,是这一重大改革的核心内容。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方向和原则要求;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高度重视。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重要的制度创新。随着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针对事业单位传统的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搞活。通过改革,逐步确立了事业单位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了事业单位的活力;但由于新的规制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一些事业单位受少数“内部人”控制、不合理的小团体利益膨胀、不同程度上偏离公益目标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尚未从根本上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体制框架,尚未真正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服务对象这两个重要关系。通过建立健全以理事会和管理层为主要构架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理事会的决策地位,并让人民群众、服务对象的代表进入理事会,是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单一的行政管理改变为多方共同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在公益事业领域的具体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任务。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具有强大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任务,是对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全面冲击,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为此,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不断完善试点、扩大试点,持续地推进。同时,还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深入研究,切实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比如事业单位内部党组织、理事会、举办单位如何形成良性的协调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内在动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如何使相关法律衔接顺畅和相关政策配套;如何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文化等。

为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12年9月,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研讨会,来自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多位专家学者和改革实践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从不同视角、在不同层面进行了交流,发表了真知灼见,形成了一些共识。《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第7-8期合刊出版,专题刊登此次研讨会上重要的发言,以飨广大读者。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经济体制法人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浅析我国法人人格权现状及立法建议
陕西省法人及其他组织违法失信“黑名单”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法定代表人于法人犯罪之管窥
推进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立健全的思考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