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更具责任感的治理体制

2013-08-15 00:53罗黛琳
中国机构编制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国国情体制联合国

● 罗黛琳

过去30年来,中国六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取得巨大进步。这六轮改革始于1982年,当时改革的举措是提高政府效率并提拔年轻干部;接下来是于1988年开始的第二轮,重点是政府职能转变;1993年的第三轮,重点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政府职能;1998年的第四轮,重点调整和撤销了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了宏观调控;2003年第五轮,继续努力建立更加强大、协调、高效和透明的政府;最近一轮,集中力量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及2008年开始的大部门制改革。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为了在2020年前建成中等富裕的小康社会。过去25年,支持这些改革一直是联合国驻华机构的重点工作,这些改革的诸多方面一再被列入联合国支持的许多发展项目中。我们认识到,健全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更加高效、公平、公正的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

当前或许没有比事业单位改革更为紧迫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阶段的事业单位改革关乎重要的组织问题,如管理模式、人事制度及质量保障机制等,涉及全国120多万家事业单位的3000万名工作人员。此外,它还会对中国人口金字塔的每一位成员的福利产生影响。它决定了回应公众需求的、优质的和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向所有人开放的程度,并体现了直接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提供机构与公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之间的重要相关性。它还是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与人人平等享有公共服务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2011年中国取得了重大进步。《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之后,事业单位的分类和规范正在有序推进。精简职能重复的冗余事业单位、合并职能类似的小型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编制定额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开始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等五省(市)开展改革试点,探究并提出事业单位不同分类和规范模式。

进入事业单位改革的第二阶段,事业单位治理成为重要内容。什么才是最理想的治理结构,可提供负责任、开放并可参与的、有效的公共服务?为达到这一目的,管理委员会应如何构成?应设立什么内容的章程?应如何进行绩效评估?应如何分配收入?在事业单位分类之后,目前需要建立一个更具一致性和责任感的治理体制。

医疗与教育是两项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如果治理效率低下,成本支出必然是庞大的。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数量甚众,显然改革必须做到仔细、审慎。中国国情特殊,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因此,联合国机构所带来的跨国和国际经验旨在抛砖引玉,让中国了解其他国家如何应对类似问题。这些经验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是否对中国有帮助,有待于中国同事们的判断,它们如何在中国发挥作用也将取决于中国同事们。

猜你喜欢
中国国情体制联合国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浅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影响因素
基于中国国情药理学教学的立体化改革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国情国力
中国国情国力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