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病学的内涵与外延探讨※

2013-08-15 00:44李运伦张蕴慧杨传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病心系外延

解 君 李运伦 张蕴慧 杨传华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中医心病学的内涵与外延探讨※

解 君1李运伦2*张蕴慧2杨传华2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根据中医心病学科发展规划以及研究任务,提出了学科建设内涵与外延内容,规范概括学科内中医名词术语,准确心病学科、心病及心病学科研究对象等概念,开拓心病学科外延,其在医学分类、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都不断完善和增加,吸收多学科技术和进展,使中医心病学科规范、持续的发展。

中医心病学;概念;内涵;外延

学科建设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的本质是学术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和开发学术研究人员的能力,使学术研究活动获得最大的效值。搞好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开展学科内涵和外延界定的研究,该项研究对于指导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心病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高血压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病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高血压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药监局心血管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目前学术团队由31人组成。为促进学科更好地发展,我们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钻研,对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并融汇于实际工作之中,使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1 中医心病学的概念

中医心病学科是内科临床三级学科。中医心病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病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在全面整理古今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以心藏象为中心,以心主血脉、心主神明为理论基点,联系心之外窍、外合,涵盖心、心包络、小肠及相关脏腑、经络、舌、脉的临床病证及其辨证论治等内容,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与思维方法来阐述心的生理功能、心与血脉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其疾病证治规律、预防理论和实践及护理理论和实践,并建立可靠的疗效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1]。内涵与外延属于哲学逻辑概念。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准确把握中医心病学的内涵和外延是中医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中医学科建设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2 中医心病学的内涵

中医心病学的基本内涵是明确的,主要包括临床、教学、科研3个方面。

2.1 临床医疗内涵 ①发现并提出临床新理论、新观点与新思维方法。如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丁书文教授根据中医心系病证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多年防治经验,在考察心系疾病的源流的基础上,探索心系疾病发病规律和治疗方略,提出了心系病证热毒理论体系。再如本学科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完成了国内首个高血压血脉理论传承、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在明确提出血脉理论指导高血压血管病变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技术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血压病血脉理论。②研究与规范中医心病名词术语,赋予切合临床实际的定义,如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杨传华教授以《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为依据,以古今的临床实践为准绳,对中医心病学领域相关的部分名词术语如“经”、“脉”、“经脉”、“经隧”、“血脉”、“气口”、“脉口”、“寸口”、“人迎”和“络脉”开展了文献考证以及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为中医“心主血脉”理论的现代应用提供理论基础[2]。③重视中医病因病机创新,为对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如本学科在系统梳理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我院中医心病学科几代人、50余年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主要与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脾的运化转输失司和肾的阴阳虚损有关,特别是肝、肾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而提出了高血压病肝肾失调病机理论。④重视个体化辨证施治方法,优化中医治疗方案研究,如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组织协调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35家高血压重点专科单位,在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各自方案,以及领域内高血压病专家研讨共识基础上,制定了汇集和体现国家级高血压重点专科水平和特色的“高血压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方案”,并初步达成了行业性共识。同时,不断进行方案优化,现已在2008年版基础上,形成2009年版和2010年版。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重点专科检查中,我院负责制定的专科协作组的诊疗方案,国家局已确定为专科建设的评价标准。⑤建立临床可控的诊疗评价体系,如采用Markov模型的理论,以临床队列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将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综合干预和西医常规干预下的疾病转归划分为4个Markov状态,计算其健康效用值及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建立Markov决策树模型,藉以比较两种干预措施下患者在各Markov周期的期望寿命及人均质量调整生命年,预测疾病的动态及预后,综合评价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优势,以期建立一种切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模式。⑥提出新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法,提高心病学难治病临床疗效,如除传统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之外,先后开展了系统评价的研究、文献资料的数据挖掘研究、证候量化诊断的研究、证候及方剂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和证候及方剂作用的网络生物学研究[3]。

2.2 教学方面内涵建设 ①教材建设。重视完善中医心病学课程体系建设,制定中医心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了中医心病学的教学大纲,在突出心系疾病的中医药诊疗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将以研究生为授课对象,编写具有浓郁山东特色的《中医心病学》讲义,并立足于实用性、指导性,涵盖中医心系多病种的诊治规律,构建逻辑性强、系统性好,与现代医学密切相关的中医心系疾病的实践性教材。②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中医心病学的特点设置课程体系,精选教学主要内容,选择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等12个疾病,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站在中医“理-法-方-药”的视角,探索现代疾病的病因及病机演变规律、证候表征及证候传变规律、治则治法、选方用药,同时将学科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③重视教学方法革新。如采用讨论、中心发言、小组学习、PBL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教学实践、临床实践、早期介入科研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教学进步,提高教学效果。

2.3 科研方面的具体内涵 ①心及心病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②心病证治规律、有效方药、诊断与评价体系的临床研究,如以临床准确辨证为目标、中医理论为指导、文献研究为支撑、专家经验为参考、人群调查为依托、四诊信息为依据,借鉴量表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循证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拟编制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系病证诊断量表,建立心系病证的宏观量化诊断模型、诊断和量化分级标准,并进行临床诊断性试验,探索病证结合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可行思路与方法。③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的同时,开展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等。复方中药运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合理配伍,从整体观上治疗许多疑难疾病。尽管现代中药生物活性成分筛选的方法已经深入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上,但复方中药“君臣佐使”、“升降浮沉”等理论和整体性作用机制很难在单一机制的药理模型和分子水平上加以诠释。复方中药的整体性作用机制和疗效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将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挖掘”,因此代谢组学技术也适于复方中药作用机制和疗效研究。

3 中医心病学的外延

中医心病学是研究心、血脉及与其他学科相关疾病的一门科学。其外延范围包括:①相近的学科有: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老年病学、实验诊断学、临床药理学等;②相邻的学科有:人体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心脏病学、高血压病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③边缘学科有: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信息技术等。

通过学科的学术外延可能分化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学科,包括:①基础学科:心病生理学、心病病理学、心病药理学等;②应用基础学科:心病病因学、心病病机学、心病诊断学等;③临床学科:心病治疗学、心病预防学等。

综上所述,中医心病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涵盖了很广阔的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秉承与发扬传统中医的同时,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如系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循证医学、医学流行病学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中医心病学科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与实践,做到目标明确,规范、有效、持续的发展,使这一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方向的学科,成为理论体系完善、学科成员优秀、在中西医学术界均能具有优势的学科。

[1]沈绍功,韩学杰.中医心病学正名与标准化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485-487.

[2]李明,麻京豫,李兴渊.中医心病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10-11.

[3]韩学杰.中医心病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临证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8(4):258-26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45

1672-2779(2013)-05-0068-02

王志华

2013-02-2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发2009-30号]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心病心系外延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心系“国之大者”
关注孩子的“心病”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平面低压降肖特基二极管外延氧化工艺
入坑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产业化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