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治疗抑郁症43例

2013-08-15 00:44王任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郁证达州心脾

王任昌

(四川省达州市民康医院,达州635006)

归脾汤治疗抑郁症43例

王任昌

(四川省达州市民康医院,达州635006)

归脾汤;抑郁症;中医药治疗法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生活规律的改变,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疗法,但是西药抗抑郁剂副作用较大,使用顺应性较差,所以许多医家开始关注中医药的抗抑郁疗效,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笔者应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抑郁症4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门诊患者,男19例,女24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28.6±9.1)岁;病程1月~3.7年,平均病程(10.1±8.5)月。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过敏史,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无严重自杀倾向。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17分[2]和《中医内科学》郁证中辨证为心脾两虚证[3],证见:多思善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健忘,失眠,纳差,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1.2 治疗方法 均用中药汤剂治疗,基本方:党参15g,炙黄芪30g,白术30g,茯苓30g,龙眼肉30g,酸枣仁15g,木香10g,当归、远志各12g,大枣5枚,甘草9g。加减: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郁金12g,佛手12g理气开郁;以气血两虚为主要表现者加五味子20g、熟地黄15g、白芍12g;头痛加川芎12g活血止痛。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每次150ml,6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

2.2 疗效 痊愈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7%。

2.3 典型病例 某女,42岁,2011年12月就诊。1年前出现纳呆,恶心呕吐,泛酸,嗳气,上腹弥漫性隐痛,腹胀,便溏,乏力,头昏等。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2月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便出现多思善虑,认为患了重病,治不好了,感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做事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困难,或早醒,纳差,倦怠乏力,面色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西医诊断:抑郁症、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郁证。辨证为心脾两虚证,用归脾汤加味治疗。药用白术20g,党参30g,炙黄芪30g,当归15g,甘草9g,茯苓30g,炒枣仁30g,木香10g,砂仁15g,郁金12g,白芍30g,炒枳壳15g。水煎服,1日1剂。服8剂后症状减轻,以后随症加减连服40余剂,症状消失,无特殊不适。随访6个月,病情未见复发。

3 讨论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抑郁症属于西医病名,但中医对其认识较早,古代医家对于该病的论述也比较多。抑郁症在临床上常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但脾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思伤脾”,过度思虑,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乏源,运化无力;《灵枢·本神》云:“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故出现多思善虑,心悸胆怯,睡眠不安,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方中党参、白术、茯芩、黄芪、甘草、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妨碍脾胃运化功能,使方中诸药补而不滞,共奏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之效。结果表明,归脾汤加减治疗抑郁症有效率为83.7%,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165.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73-376.

[4]赵晶,抑郁症从脾论治[J].吉林中医药,2011,31(6):506-507.

张文娟

2013-02-08)

猜你喜欢
郁证达州心脾
吉尼斯世界纪录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从“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探讨郁证从肺论治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