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慎 文 化” 刍 议*

2013-08-15 00:44赵学清
中州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许慎汉字文字

赵学清

中国文字学会和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于2005年和2010年在河南漯河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两次会议都有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就“许慎文化”与《说文解字》进行学术研讨。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倡导和宣传,“许慎文化”成为河南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在河南文字学会会长王蕴智教授提出“许慎文化”概念并大力倡导中原家乡进行许慎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后,也有部分学者加以响应并撰写了有关文章①。关于如何理解“许慎文化”的内涵、如何利用“许慎文化”强化河南文化建设乃至中华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上述两方面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并加以简单论述。

一、“许慎文化”的提出

许慎用数十年心血完成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不仅在汉字学史上为奠基之作,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说文》自产生以后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历朝历代研治《说文》者大有人在。至有清一代,更是大家层出,学者们对《说文》的推崇更是达到顶峰。“家有洨长之书,人习《说文》之学”②,《说文》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历代注疏之学,多得益于《说文》,历代工具书大抵是直接或间接祖述《说文》。今天,《说文》仍是我们认识汉字、分析形义关系所必需借助的工具书,也是我们弄懂其他古代文献的锁钥与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核心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正是由于《说文》的重要地位,后来形成了所谓的“《说文》学”或称“许学”。在大力建设先进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河南文字学会会长王蕴智教授明确提出“许慎文化”的概念。这与近年来学术界重视《说文》研究、重视《说文》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密切相关。1985年,在河南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于安澜先生的倡议下,中国训诂学会在河南大学和许慎故乡漯河市郾城县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纪念许慎学术研讨会,同时建立了许慎纪念馆,修葺了许慎墓、许南阁祠,扩建了许慎陵园。王蕴智教授参与了纪念许慎的各种学术活动,并撰写了一些论著,逐渐将“许慎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提出来。③2005年和2010年在漯河召开的两次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以及学者们的相关论著标志着“许慎文化”已经得到学界的认可和重视。

二、“许慎文化”的内涵

2005年7月初,王蕴智教授在《许慎的历史贡献和许慎文化资源的开发》一文中提出许慎文化的内涵“包括了许慎精神和《说文》学两方面。这个界说还可以广义一点来理解,即‘许慎文化’当是指华夏同胞热爱汉字、学习研治汉字的传统人文精神以及由许慎所发凡、创立的汉字学”。此后,河南文字学会也发出过“关于进一步弘扬许慎精神、促进许慎文化资源开发的倡议”。河南漯河利用许慎和许慎文化的宣传作用,进行了较多的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设施的建设。不过,大家对于许慎文化的内涵并未再进行深入探讨。在2010年10月的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专门举行了“许慎与中华文化”名家访谈活动。访谈专家包括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教授、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台湾大学叶国良教授、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古胜隆一教授等。学者们就许慎文化的内涵、许慎作为经学家和文字学家的关系、许慎文化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及许慎文化在“汉语热”中起到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者们大多认为许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文化、经学成就和许慎精神。④我们认为许慎文化的最高层面是许慎精神,呈现出来的是汉字学、汉字文化以及经学贡献。

(一)许慎精神的本质是求真务本、兼容并包、发展创新的学术精神

许慎在东汉时期的今古文之争中,不满对于一部经书的随意解释,而要从本源上来清理文字,从而为正确释读经书打下基础。汉代很多学者对经学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都希望凭自己的学说走上仕途。许慎和他们不同,他用20多年写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做学问,并且表现出求真求善的研究精神。他身上具有近现代学术的很多精神,比如善于归纳和分析。《说文》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与许慎写作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分不开的。许慎不满当时今文学者根据隶书随意解释经典的做法:“诸生竞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⑤他自己的研究都是“信而有征”,“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⑥。许慎之子许冲在《进说文解字表》中也说,其父秉承了“圣人不空作,皆有依据”的问学传统,而这一传统恰恰是我们古已有之又经过许慎发扬光大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用这种基本精神来研治学问,就能做到求真务实的考辨。许慎正是具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写出下面这一段实实在在的话:

叙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⑦

没有一种认真的求学态度,不可能写出这5个非常精确的数字。用这种精神来治学就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在许慎时代,有不少学者具有这样的求实精神,在做扎扎实实的学问,所以汉代学术被称为汉学,后世又称之为朴学。朴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影响深远,一直到现代还有大批的追随者。

兼容并包是说许慎在写作《说文》过程中,能兼采众长、吸收各家说法,按照许慎的话说就是“博采通人”。通人是当时有学识的儒家学者。许慎本人虽然是古文学家,但是他兼通古今文之学。根据许冲《进说文解字表》等史料看,许慎少年所学很可能是今文经学,到了洛阳之后,师事贾逵,又改治古文经学。在古今文学派的斗争中,许慎善于客观评判是非,兼取两家之长。根据清人陈寿祺辑录的《五经异义》记载,其中既有“古尚书说”,又有“今尚书欧阳夏侯说”,既有毛诗说,也有鲁、齐、韩三家诗说;既有“古春秋左氏说”,又有今春秋公羊说……另外的经书说解也都是今文和古文说解并存。《说文》一书中,直接指明引经的地方有20余处,群书及通人之说有40多种,方言土语40多种。许慎真正做到了好学深思,博学多闻,在创作《说文》中既能坚守师承,又不墨守成规。这样才能凭借自己的深厚功力,又兼采众长,发现汉字构形的规律和系统,在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发展创新是指许慎能在博采通人的基础上,发挥可贵的科学独创精神,写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许慎之前的类似著作都是童蒙识字课本一类的材料,如《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等,这些著作是没法和《说文》相比的。北齐的颜之推曾经给予《说文》以高度评价:

大抵服其为书,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⑧

段玉裁也称赞说:

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讨源以纳流,执要以说详,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乱杂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⑨

许慎通过对小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提炼出540部,阐明了六书体例并用其分析9353个小篆。许慎创立了汉字部首,提出了六书条例并以之揭示了汉字内在的系统性,编写了第一部汉字字典,体悟到汉字表意性质并进行汉字形义关系阐释——他的很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正因为《说文》的博大精深,所以自从公元121年产生以来它就在学术界发挥着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成为解释经典的钤键,规范正字的标准,分析六书的依据,编写字典的示范,考据文字的阶梯,研究古韵的资粮。其影响早已经超越语言文字本身,而遍及整个知识界。这都是许慎具有创新精神并以之来创作《说文》的结果。

(二)“许慎文化”内涵的核心是汉字学和汉字文化研究

在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的“名家访谈”中,黄德宽先生明确提出许慎文化就是汉字文化,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指出许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文化。日本学者古胜隆一教授说:“我认为许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学。汉字学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许多国家,至今都保持着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传统。汉字本身比较难认,但许慎通过《说文解字》,为国外学者打通了一个学习、认识、理解汉字的管道。”⑩黄德宽教授提到许慎对文字学最重要的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许慎的文字学思想具有现代科学意识;二是《说文》保留了当时的很多文字数据,是后人研究古文字的桥梁;三是对中国人传播汉字和汉字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说法都是中肯的。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说文》是一部奠基之作。其在文字学上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保留了经过人为规整同时体现原始构形意图的小篆系统,开创了遵循形义统一原则进行构形分析的基本体例,充分认识并分析了汉字的构形系统性。《说文》小篆字系在整个汉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汉字从古文字阶段到今文字阶段的桥梁和纽带。“汉字的一切规律全部体现在小篆形体之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甲文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了汉字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11)因此,在近代以前,整个的汉字学史基本上都是围绕《说文》进行的,《说文》学甚至成为文字学的代称。《说文》小篆研究一直长盛不衰。新中国成立后,《说文》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说文》研究始终是文字学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这样的一部经典性著作,我们不应该像当代有些学者那样,因为其存在个别的局部的不足就加以贬斥,那种做法是不合乎学术事实的。

从汉字文化的角度看,《说文》也为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而这与许慎对经学的研究和贡献是分不开的。清华大学的彭林教授说:

所谓的许慎文化就是通过准确地解释文字来揭示经典的意义。中国的学术是经、史、子、集,它们是并列的关系,同等重要。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一个人的生活理念,需要一套理论的表述,而这些东西都在经典里面,即中国的核心文化五经。……许慎开辟了一条揭示经典的途径。许慎认为,只有先把每一个字的字义理解准确,才能对经义有个准确的把握。许慎从研究文字入手,以文字解释经学,以经学解释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许慎树立了中国人研究中国学典范,创立了通过文字学研究经学的一种范式。(12)

他认为许慎是为了研究经学而研究文字,研究文字是其研究经学的工具,因此许慎对中华文化的最终贡献应该定位在经学方面。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叶国良教授也认为《说文》本身就是一部经学著作,不能只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待它。

关于这一点,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曾经提到,《说文》这部书其实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说字、解经、谈文化。如果不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说文》,那么对《说文》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的。比如《说文》对“王”字的解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13)

现当代的文字学家,尤其是古文字学家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材料,对“王”的原始造字意图做出新的解释,现在多数学者认可其造字意图是“斧头”。在这样的情况下,许慎对“王”字的解释大遭非议。批评者说,许慎的分析和解释是维护封建道德,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涂脂抹粉。其实,许慎列举的“王”的词义及体现出的王权思想,并不是他自己的思想,而是时代的思想。孔子和董仲舒都推崇王权,被许慎拿来作为例证。“王”的原始造字意图不会是一贯三,从字源的角度看,许慎的说法一定是被否定的,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获得认识上的价值。“中国古代王权至上的思想,从周朝到汉朝,历经一千多年,不断扩散侵润,早已构成一种文化,从思想家到平民,无不接受这种文化的灌输和熏陶。而且人们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功能,把这种文化浓缩附着在‘王’这个形体结构中,使之永久化。”(14)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许慎对文字的解释,与其说是在解字,不如说是在谈文化。因此,《说文》是一部经学和文字学合一的著作,汉字学和汉字文化学构成了“许慎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许慎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上,学者们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尤其在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该如何协调等方面还很值得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建设当代中国文化,不可能全盘搬用西方文化。近代以来,在中国新文化建设方面,学者们就一直有争议。真正有识见的学者认为,我们是需要吸收西方文化乃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但决不能全盘西化。近现代著名学者张君劢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

吾们要问的是,这时期中国人一方面非学外国不可,但学习之后,是否全跟外国走。我想不会。如学生跟先生走,起初跟先生走,但慢慢学生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亦有其自己前进之方法。所以我们虽然学外国,但我们自己之自觉心、自信力亦因之而增加。二者是互相影响的,学别人的时候,不会瞎睛只跟走的。在此时代中,无论学任何外国,你不会忘记你是中国。中国人在任何学科中,有自己种种眼光,所以你尽管学人,对于国家应如何贡献,有你自己的观察和方法,不会完全与外国人相同。(15)

张君劢先生的这段话讲于70年前的抗战时期,但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适用。今天我们建设自己的文化,仍然必须先弘扬和发展自己的优秀文化。许慎通过《说文》为中华经典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支配中国人思想的五经有重要贡献。“许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地域文化建设上,“许慎文化”对河南中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地域文化的不同特色为丰富中华文化内涵起到重要作用。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原文化曾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中原文化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内容极为丰富。从精神文化的传承来看,由许慎开创的汉字文化研究对中华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具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汉字的产生及其发展的重要阶段几乎都与中原文化密不可分。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甲骨文都出现在中原大地上。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出现在这里。而以许慎为代表的汉字文化更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今天的中原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但不管怎样,都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而以许慎为代表的汉字文化是今天中原文化继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弘扬和发展“许慎文化”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并对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日本等国的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化十分发达,早在两千年之前,汉字就先后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作为这些国家的正式文字使用。汉字在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功不可没。同时,汉字在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中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因此,中国周边几个曾经或正在使用汉字的国家,在文化传统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汉字流入朝鲜半岛并被使用的时代,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到公元5世纪初,在朝鲜半岛的各个国家,汉字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而随着汉字被广泛地使用,汉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汉字在朝鲜半岛成为正式的文字。尽管1444年朝鲜创立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但汉字的使用一直没有被废止,相反,在朝鲜民族的文化与教育活动中,汉字一直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汉字在朝鲜半岛的流传使得中国文化也在那里生根发芽,深入到朝鲜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中朝人民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很快就利用汉字记录日本的语言,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改造了汉字,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假名,就是借用汉字字形的部分笔划作为符号来表示日语的音节单位的文字体系。假名的创立并没有完全替代汉字,直到现在,日本文字中还有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

中国与越南更是自古就有密切的交往。汉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经是越南的官方文字。后来,越南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字喃”。虽然越南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汉字在越南的地位一直相当高,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殖民者侵入越南,推行拉丁化的国语字,汉字的地位才逐渐被取代。

由于汉字在亚洲的重要影响,使得文化界用“汉字文化圈”这个术语来指称东亚、东南亚文化的某些一致性。可见,汉字在历史上曾经代表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今后我们应当继续弘扬发展汉字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更好地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力量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逐年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并已经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在这个世界上,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价值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字不仅是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早已成为凝聚华裔民族情感的纽带,在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国家,华语和华文也是华族的标志之一。这应该与许慎的初衷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加强“许慎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都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注释

①参见王蕴智、吴艾萍、郭树恒主编《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许慎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出版社,2006年;刘春亮:《许慎文化与漯河城市文化建设探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等。②(清)谢启昆:《小学考》俞樾序,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影印浙江书局本。③其中有《中国的字圣许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字圣许慎评传》、《〈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新时期中原家乡纪念许慎活动纪略》、《许慎的历史贡献和许慎文化资源的开发》、《许慎的家乡应该成为“三个中心”》、《关于开发许慎文化资源的规划构想》、《关于进一步弘扬许慎精神、促进许慎文化资源开发的倡议》等文章。参见齐航福:《字圣故里绽奇葩 四海鸿儒话说文——2005年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纪要》,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④⑩ (12)参见《“许慎与中华文化”名家访谈(摘要)》,《漯河日报》2010年10 月27日第2版。⑤⑥⑦ (1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年,第 315、316、319、9 页。⑧程小铭:《颜氏家训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6页。⑨(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64页。 (11)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9页。 (14)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页。 (15)张君劢:《明日之中国文化——中印欧文化十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4—115页。

猜你喜欢
许慎汉字文字
许慎文化园简介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