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渗透流行语教学的思考——“首要教学原理”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探讨

2013-08-15 00:50李素梅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语词流行语大学语文

李素梅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通识教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3)

由于语文课程没有明确完整的知识体系做支撑,因此语文课程教学从基础教育阶段的认字拼音之后,主要采用了以文本语篇为主要支撑的积累、语感、熏陶等方法。进入大学,这种教与学理念支配下的语文课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或者被讽为“高四语文”,或者认为课堂之内的教学可以取消,或者被《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代替,传统语文课程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渐渐处在边缘化状态。细探原因,传统语文课程的内容与方法在大学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成为最特殊的课程,因为大学是崇尚自主学习的地方,学生对语感、积累、熏陶等教学方法已有了经验,完全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大学阶段的语文如果不能提供独立的知识体系与方法,它被漠视在情理之中。因此,大学语文需要构建适合课堂教学的大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和教与学的方法才能彰显其独立价值。事实上,许多前辈时贤一直在做着不懈努力。在目前尚未取得明显进展的境况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可在某些方面做一定探索。

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戴维·梅里尔(M.David Merrill)于2002年提出了“首要教学原理”(也叫“五星教学原理”),该原理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种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将各种优秀理论兼收并蓄,并博采众长地汲取了各种教学原理的共同成分,“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的肯定并且有实证研究的支持,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1]。“首要教学原理”的主要观点是强调教学要以“面向完整任务(聚焦解决问题)”为宗旨,教学过程由“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阶段构成的循环圈。其中,“面向完整任务”是重中之重,它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该原理还认为目前可以确定的影响学习效果的三类因素分别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传递方式,其中教学内容的影响力最大,占50%,所以教学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审视大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和积累、语感、熏陶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有新的尝试和突破,流行语词的教学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挖掘。由于语言学界对“流行语”的界定没有统一,本文的“流行语”概念包括词、词组以及大于词组的语言结构。

一、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大学语文渗透流行语教学的价值探讨

“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1]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似乎无处不在,又似乎无迹可循。每个人从出生起便时刻都处于语文的包围之中,口中日日所言是语文,耳中时时所闻是语文,眼中处处接触的汉字也是语文,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息息相关。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倍感困惑,因为学习了十几年的语文,进入大学之后仍是一样的选文,一样的按篇析文,一样的讲授,学生没有感觉到知识的突破,不能感受到能力的提高,不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又十分遥远。语文课与生活这种至近至远的关系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让语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余根元先生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唤醒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并且帮助它发展。”[2]流行语的探讨与学习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它的教学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流行语体现着当下社会的普遍文化价值,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量,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流行语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突出的社会文化现象,流行语的产生既受语言自身内部发展规律的支配,更多地是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和折射,流行语中包含着更多反映文化价值和文化含量的因素。具体来说,在当前语言规范政策宽松的环境下流行语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最前沿的文化发展审美情趣,就当下来说,流行语反映了一种大众文化潮流,这种大众文化消解了雅俗之分,高低之别,对民间文化和经典文化兼收并蓄,是无歧视无偏见的文化,它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如,2011年度流行热词“hold 住”,言简意丰,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hold住”一词最直接的理解是“能够控制住或镇得住场面”、或做某事能够“坚持住”。这个词既体现了英汉混搭的潮流,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名士风范的从容淡定、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中大众自我意识的回归和自信张扬的呼唤,西方“洋文化”与本土文化混搭的时尚性在这个词中体现得非常充分。2012年度十大流行语“赞”字包涵了赞美、赞赏、赞叹、赞同、赞许等多种情绪,“舌尖上”、“接地气”则传递着草根喜乐。

2.弥补语文课程缺少语言学教学的偏颇,提高母语语言运用能力

合适的语言学知识能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许多研究者都对此做出过严密精彩的论述。如,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认为,“有两种人文学科与语文课有关:一种是文学,它关注的是言语;一种是语言学,它更为关注语言。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指导我们的写作和阅读”[3]其实大学生高屋建瓴地观察祖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文化价值,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一种责任,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应有内涵。但在传统语文课程中,语文教学更强调文学作品的赏析与理解,强调文学作品中一个个单独词语的运用之妙,忽略了从语言学角度的分析,学生对母语语言发展状况的了解及运用处于零乱混沌状态。

刘大为先生认为:“语言知识的领域已经远远不限于传统的语法、词汇和修辞,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意义的就是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分支学科的迅速崛起,如何把这些学科的知识整合到语文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系统中来,是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知识更新。”[4]流行语正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最好的语料资源,围绕流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累贮存语言材料的方法,并学会从语言材料中发现语言现象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在掌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达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创新思维和文化修养的目的。

3.掌握流行语是大学语文课程中母语运用能力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词汇量积累的途径之一

不可否认,词汇量的积累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词汇量的丰富与否也是大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增加大学生的词汇量仍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传统语文课程中,20 世纪80年代之前的经典选文占据绝大部分,虽也有少量“时文”,但终究是点缀的性质。经典选文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性具有永恒的魅力,但从积累新词汇角度则明显不足,再加上高考中考的指挥棒,学生对当下生活中新词新语深入探索和有意识积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学语文应弥补这一不足。

那么哪些流行语词可用于教学呢?因为课堂应有一定规约性和教育性,并不是所有流行语词都可以纳入教学范畴内,一般来说规范的可接受度高的词语更适合教学,本文采纳由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研究,于根元、王铁琨、孙述学执笔的《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中所确定的九大原则,即,“必要的原则、丰富的原则、经济明晰的原则、符合结构规律的原则、重视国际通用的原则、大汉语观、品位的原则、使用和动态的原则、引导的原则”。[5]具体来说以下两种情况产生的流行语词可以直接进入教学:一部分流行语词随着新概念、新现象、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如:卡爷(持有许多银行卡的有钱人)、PK (具有淘汰性质的竞争)、直饮水(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扒分(利用业余时间赚钱)、丁克族(结婚后不要孩子的人)等,掌握这部分词语与认识新事物几乎同时发生。这部分语词的可接收度最高,应该成为学生词汇库的一员。还有一部分流行语词因其较原有语词更洗炼或更生动或更有趣而广为流行,如:零作弊(从来没有过作弊,此表达更简洁)、正点(长得好看,运用比喻增加生动性)、瘦身(减肥,避讳更易接受)、东东(东西,双音节词显可爱)、不差钱(不缺钱,因其方言性增加了趣味性)、打酱油(旁观、不认真对待的态度,委婉含蓄)。如果不属于这两种情况则需要根据九大原则仔细分析,如“搞笑”来自香港粤语,在20 世纪80年代经广东传入大陆逐渐为大家所熟悉,90年代随着周星驰无厘头影视的走红,慢慢成为高频词汇之一。“搞笑”出现之初,带有浓厚的“俚鄙”特点,不适合进入教学,但随着它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的变化,在本世纪之初已适合教学,现在“搞笑”一词的含义有:“1.动词,指通过夸张、幽默、滑稽等各种手段有意作出一些举动或者发表一些可笑的言论制造笑料来引人发笑。2.形容词,好笑、可笑,荒唐。3.好笑、好玩、有趣”[6],感情色彩也偏向中性词,内涵丰富并且褪去了原来的“俚鄙”色彩,因此已经适合进入课堂教学。

4.从教学方法角度分析,流行语词运用有利于营造创意氛围

盛群力教授指出:“为什么要强调营造创意氛围呢?这是因为课堂的心理环境往往比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更为重要。每一个学习者只有心情舒畅地来到课堂,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会因发表自己的见解会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讥讽、取笑,他们才会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会迸发出智慧来。心理放松就是精神放松,就是学习的动力源和催化剂。打造课堂的软环境,展示教师的软实力,这是创造型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7]流行语词比非流行语词更有利于营造适宜教学的创意氛围。首先,流行语更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大学生认知具有理性回归、求新求异、挑战权威和功利性的特点,新语词的纯熟创新使用在大学生的校园及社会生活中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和交际性,且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张扬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流行语词也更能彰显新型大学师生沟通融合的特点。流行语词具有时尚、年轻、活力等身份特点,它与大学生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切感。维特根斯坦说:“使用一种语言就代表着接受一种生活。”教师使用流行语词正体现了新型师生亦师亦友的关系,降低学生的排斥与逆反,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有利于营造安全平和的教学环境。再次,流行语词还具有新颖性与当下感,课堂教学中使用具有幽默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2012年风靡一时的浙大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的毕业赠言因使用了当时盛行的甄嬛体和众多流行语词起到了显著的幽默效果。

二、大学语文渗透流行语词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首要教学原理”认为教学任务的编排应该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规则,学生按照这样的任务序列逐步深入学习将有良好的效果。流行语词的探讨与学习按照了解、分析、运用的内容安排层层递进。

1.指导学生了解流行语词发布途径并积累流行语词

大学生获得流行语词的途径限于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和交流,零散不全面。其实国家有权威语言机构每年定期发布,目前有北京和上海两大系统发布,北京地区的发布单位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两次;上海地区的发布单位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每月发布十大流行语,次年年初发布上年度流行语,每年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中国流行语发布榜》。大学语文要指导学生掌握最新流行语词动态,始终站在语言发展第一线。

2.分析掌握流行语词的构成理据和文化信息等

围绕流行语的学习和研究涉及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语言学、传播学等等,如果把这些全部纳入教学体系将使教学内容变得芜杂凌乱并淹没大学语文课程的宗旨和意图,而非语言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流行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母语素养和语言创新能力,无必要面面俱到全面深入了解。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大学生学习流行语词的目的,大学语文渗透流行语词教学重点在掌握流行语词的意义、来源、构成理据和文化信息等方面。其中因流行语的意义早已被大众熟知,一般不需特别解释;流行语词的来源通过网络等途径较易获得,点到即可;文化信息和构成理据是教学的重点。

流行语词的构成理据一般有词缀法、缩略法、比喻法、仿造法等,通过认识流行语词的构成特点大学生可以达到认识一个掌握一批的目的。如近年新产生了一批类似词缀的能产性极高的“准词缀”,如以“新、炫、暴、零、搞”等为前缀和以“秀、客、族、门”等为后缀的一批新词。“准词缀”具有一般词缀的特点,即它的位置非常固定,居于词头或词尾,且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够自由地创造新词,但这类“准词缀”本身的意义并未虚化,都具有明显实在的意义,是词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掌握“白领”一词后,随之产生的一大批以“领”为后缀的新词,“蓝领”、“灰领”、“粉领”、“金领”、“绿领”、“黄领”等同时也会掌握,为学生语言创新奠定基础。

3.使用和改造流行语创新自己的语言

流行语词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创新的样式,包括思想的创新、概念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创新,思想和概念的创新涉及个体综合能力的体现,表达方式的创新与语文课程关系密切。流行语表达方式的创新方法主要有:改动已有的语言结构、修辞,尤其是比喻、谐音、仿造、简缩或抽取合并、变换词语色彩、变换语体等方法。以流行语为载体,灵活运用语言创新方法,通过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母语运用能力。

[1]盛群力,马兰.走向3E 教学——三述“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6(4).

[2]余根元.用好语文自动升级程序——跟中学老师谈谈心[J].语文教学通讯,2011(1).

[3]王宁,易敏.语言与言语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06(2).

[4]刘大为.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3(9).

[5]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S].语言文字应用,2003(2).

[6]李素梅.“搞笑”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

[7]盛群力.五星教学过程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猜你喜欢
语词流行语大学语文
语言困境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流行语大盘点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巧借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