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奥涅金》的审美特点

2013-08-15 00:45
关键词:奥涅金柴科夫斯基连斯基

王 彬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在俄国乌拉尔山区的卧特金丝科镇,从小就性格敏感,并常常伴随忧郁的情绪,于是他选择了音乐作为宣泄情感吐露心声的方式。他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虽然使他的生活不平静,但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到了19世纪70年代,柴科夫斯基就已经创作了许多形式的音乐作品:歌剧、舞剧、交响曲、标题管弦乐作品、钢琴协奏曲、浪漫曲和歌曲等等。在这些创作中,有抒情的、诗意的,但他的音乐更侧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对大众化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奠定了他与众不同的现实主义音乐风格。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歌剧作品《奥涅金》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杰作。

《奥涅金》全称为《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根据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同名长篇诗文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三幕歌剧。

在创作歌剧《奥涅金》之前,柴科夫斯基就对歌剧创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摸索,经历了歌剧《总督大人》、《水神》的失败,后来的《禁卫军》、《铁匠瓦库拉》等虽然在演出效果上有些好的反响,然而柴科夫斯基并不乐观,他看到了这些歌剧在脚本内容和音乐风格的结合上存在一些问题,虽然他力图改变,可还是未能取得满意效果,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击他的创作热情,他积极探索俄罗斯民间音乐与欧洲音乐传统的结合,注重音乐风格、结构形式与歌剧脚本的契合,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并有了更多的思索。直到1877年,莫斯科大剧院的一名歌手提议柴科夫斯基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热情被激起,并在开始谱曲前一晚,规划好剧情与场景的安排。然而就在他几乎完成了全剧三分之二的创作之时,同年两度婚姻的失败,严重影响了该剧的创作,直至1878年全剧才创作完成。

奥涅金的故事当时在俄国相当著名,柴科夫斯基在该剧中大量运用普希金的原诗,歌剧剧本中的语言运用尽可能贴近普希金的原著,之后再加入音乐和戏剧元素。这部歌剧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全剧只用奥涅金人生中几个重要场景来交代主角的命运和感情世界,剧情发展并非整体连贯,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柴科夫斯基对现实人生和人类本性的看法,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下面我们从审美的角度来品味一下这部欢快、抒情同时富有幽默感的歌剧,并考察柴科夫斯基是如何在作品中贯穿他的戏剧理念的。

一、戏剧性张力的构成

在歌剧创作中,作曲家往往通过运用人物的矛盾冲突、情节的跌宕起伏、演员的舞台动作以及宏大的场面来体现戏剧性。在《奥涅金》中,我们从简单的场景、少有的动作中同样体会到剧中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性。

戏剧中的对比能够产生力量,柴科夫斯基恰当地运用了对比法则。在《奥涅金》中,无论是一个人物的前后性格的变化对比,还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形象对比,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

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奥涅金来到外省的乡下,和热情单纯的年轻诗人连斯基成了好友,并在他介绍下结识了老太太拉琳娜的长女达吉亚娜。达吉亚娜向奥涅金表白爱情,但奥涅金不愿受家庭的束缚,因而拒绝了达吉亚娜。其中,达吉亚娜这个主要角色在对待爱情时的感性与理性的前后变化是剧情发展的主要线索。在第一幕中,达吉亚娜是天真、冲动、充满幻想的可爱形象。少女时期的达吉亚娜对于爱情完全是感性的、理想化的。然而命运往往喜欢捉弄人,第三幕中,在圣彼得堡一个舞会上,奥涅金和达吉亚娜重逢了。这时的达吉亚娜已和当年那单纯朴素的村姑判若两人。现在的她已是一位将军的夫人了。地位和荣耀都和奥涅金平等了。这时奥涅金遇见达吉亚娜,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可这时的达吉亚娜已经无能为力了,她含泪拒绝了奥涅金。也许在她的内心当中是相当煎熬的,可是她已经别无选择了。这时的她所表达出的是理智、坚强与无奈。达吉亚娜虽然对自己的初恋对象仍然有种特殊的情感,但她已不再是冲动、天真的少女了,所以她理性地作出了选择。这种前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得到了升华,使几近疯狂的奥涅金大为失望。命运似乎给男女主人公都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让他们相遇总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这就决定了他们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发展。

对剧中对奥涅金的描写,也同样采用了对比手法。在第一幕和最后一幕中,他的形象也是截然不同的,起初他是冷淡的、傲慢的、无情的,最后则变成了充满热情、悔恨以及痛苦的形象,前后的巨大反差令人吃惊。

两个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是戏剧性张力的来源之一,比如,达吉亚娜的纯情与奥涅金的厌世的对比,连斯基的热情、充满理想与奥涅金的忧郁、彷徨的对比,等等。在《奥涅金》中,在描写不同人物对爱情的憧憬时,运用了主题相似的旋律来表现同一种感情状态,用复调式的情节线索构成戏剧性张力,把整部剧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达吉亚娜与连斯基在对待爱情方面都有执著、真诚、热情的特点。在第一幕第二场中,达吉亚娜的爱情主题与连斯基爱情咏叹调的高潮主题音调相似,达吉亚娜的爱情主题增加了一些多愁善感。当角色不同但心理相同的时候,柴科夫斯基总是采用相同的配器形式,通过这些多样统一元素,大大突出了整部歌剧的爱情主题,同时也把不同人物同样的感情表达用音乐统一起来,形成合理必然的联系,获得了戏剧的整体感。

《奥涅金》的主题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剧性的爱情。表面上看达吉亚娜和奥涅金之间的爱情线索显得有一些单调,好像是一段普通的爱情,像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一样,女方从开始的好感上升到明明白白的爱情,克服羞涩心理大胆表白却遭到拒绝,随之又是男方的追求和被拒绝,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没有过多曲折的情节、悬念和波澜。将这样一种生活化的、平淡的爱情故事搬到舞台上看起来是不够戏剧性的,所以柴科夫斯基在最初的时候将爱情的主题分作两条不同的线索。第一条线索是达吉亚娜和奥涅金的爱情,这也是全剧的主要线索,连斯基对奥尔加的爱情是第二条线索。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也有意识地在达吉亚娜和连斯基二人的音乐中融入相似的旋律,用来强调在这两位主人公身上共同的对于爱情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二人又都在付出了真挚的感情后遭到相似的命运,最终不可能得到幸福的结局。经过对于两段相似的感情描写后,歌剧的主题音乐也就十分明确,同时也能够深入人心了。

在两段爱情故事的出场次序上,柴科夫斯基也做了精心安排:第一幕以第一条爱情线索为主,主要描写达吉亚娜爱情的萌动和表白,二者的情感纠葛并没有任何结果。在第二幕展开了第二条线索,呈现连斯基的爱情以及悲剧性的命运。在结束了第二条线索后第三幕又接着展开第一条线索。这样的安排使整部歌剧的戏剧性、可观赏性大大增加,主要线索在第一幕后被打断,使观众心中对感情上遭到挫折的达吉亚娜后面的命运和性格产生悬念,而第二幕中的矛盾和决斗场面又出人意料,因为第一幕结束时观众还沉浸于第一条线索,即达吉亚娜真挚感情以及表白被拒绝的情绪当中,而在决斗后,也就是在最后一幕中继续达吉亚娜与奥涅金的关系,与第一幕第一场形成完整的呼应,再次强调主题,同时烘托出了这条主要线索。

二、舞蹈推动情节

在舞台美术方面,《奥涅金》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群体性的舞蹈场面,而是个人化的。为了使全剧在听觉和视觉上有好的效果,柴科夫斯基两次运用舞蹈场面进行调节,华丽的舞台和优美的音乐,让全剧如虎添翼。第一幕,达吉亚娜与奥涅金在乡村初次见面时,她的服装简单朴素,眼神迫切而害羞,双手抱胸,前进两步后退一步,体现了达吉亚娜和奥涅金的主动与被动关系。达吉亚娜嫁给公爵后身着华丽的红色长裙,高贵优雅。达吉亚娜生日会的音乐欢快灵动,决斗时的音乐阴郁低沉。欢快活泼的俄罗斯民间舞群舞,则表现了奥尔加和连斯基的亲密关系,两人的夸张动作,使二人的关系得到一个升华。第一幕和第二幕的最后一场都是悲剧结局,第一幕以达吉亚娜遭到奥涅金的拒绝结束,而第二幕以连斯基的死亡告终,而这两处结尾都伴随着热烈的音响、盛大的舞曲。这种场景的转换沉重缓慢,奥涅金眼神空虚迷离,体现了其内心的空虚与孤独,和音乐形成对比,造成了戏剧化效果。

三、从情感出发的声乐曲与器乐曲

歌剧中的咏叹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文学性和戏剧性。歌剧传统的创作方式是先编脚本后写音乐,这种写作流程使歌剧的音乐必须服从脚本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实际剧情发展的需要来安排音乐元素,根据合理的矛盾冲突来安排合唱、重唱以及独唱形式的位置。歌剧发展过程中,在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就过于注重音乐本身的华丽和演员的歌唱技艺,忽视戏剧内容的表达,到19世纪,戏剧在歌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瓦格纳提出的“乐剧”理论主张歌剧中的音乐和戏剧并重,人物的动作、舞台、服装等都成为歌剧戏剧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歌剧同时也必须是戏剧,而不是一连串歌曲的连缀,这已成为歌剧创作的重要原则。

然而,柴科夫斯基在《奥涅金》中却提供给歌剧另外一种可能,即轻戏剧重抒情。柴科夫斯基的回忆录中写道:“他们这样定位这部歌剧我觉得这歌剧一定不会成功和不被观众所注意,内容简单,没什么舞台效果,音乐缺乏光彩和显著的效果,但是我相信某些人听到这音乐后,可能会被那些在我写作时激动过我的感情所感动。那些认为歌剧的首要条件是舞台动作的人们将会不满意它,但那些能在歌剧音乐中寻找不同于悲剧性和戏剧性的、质朴的、日常生活的人则一定会对我的歌剧感到满意。”

通过人物内心流露出来的丰富、真实、细腻且亲切的情感打动听众,这是柴科夫斯基提供给歌剧形式的另外一种可能,这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的感情,聆听者仿佛都能从剧中人物的心理过程和情感发展中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奥涅金》中的歌唱段落不是为了戏剧化而安排的,而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种种情感而呈现的。

四、舞台艺术生活化

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常提到屠格涅夫、果戈理、托尔斯泰、莱斯科夫、莱蒙托德、契科夫这些作家,可我们不太容易完全正确地说出,他们谁是浪漫主义者,谁是现实主义者,在他们的身上多种元素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奥涅金》则是这种倾向的典型代表。

柴科夫斯基曾放弃了很多歌剧的大题材,如皇帝、皇后、群众的暴动以及战争等,他喜欢描写发生在普通人中间的感情生活故事。此外,他还留意添加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元素,使作品具有生活化特征。柴科夫斯基将达吉亚娜这个人物性格作了理想化提升,为现实主义风格增添了浪漫色彩。浪漫时期的作曲家与过去很不同的一点,就是大胆将音乐作为倾诉、寄托自己情感的手段,很多作品带有自传性质。在这方面,柴科夫斯基可以说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不管他讲述什么样的故事,都会把自己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他说:“如果说什么时候,我以真挚的向往,以对主题和人物充满爱念而写作过音乐,那这音乐就是《奥涅金》。在写它的时候,我因无法形容的愉快而陶醉和忧虑,我在写作它的过程中不是冷淡和理性的,而是付出了很多内心的热烈、苦恼、甜蜜、激动。”所以,《奥涅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柴科夫斯基感情宣泄的一个出口,其中的很多唱段都会让人们感受到作曲家本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全剧最后奥涅金遭到达吉亚娜拒绝的时候,柴科夫斯基做了大幅度的情感宣泄,奥涅金发自内心的感叹、羞愧、痛苦,仿佛寄托了柴科夫斯基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剧情怀,尽管这个人物是他不喜欢的。还有连斯基决斗前独白的咏叹调,也包含着作曲家自己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正是他这种将个人情感充分投射到作品中的创作态度,使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歌剧《奥涅金》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柴科夫斯基独特的气质以及生活经历的产物。《奥涅金》从题材到风格十分多样化,柴科夫斯基通过它向我们展示了他在歌剧创作中的突破,他将抒情性风格融入到歌剧形式中,同时也能看出他受到了意大利歌剧和瓦格纳乐剧理论的影响,为19世纪乃至以后的歌剧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和表现可能。他以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技法,在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垄断的歌剧舞台上为俄国浪漫主义歌剧树立了一面大旗,其历史地位可想而知,《奥涅金》也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显示出了它独特的光彩。

[1]杰拉德·亚波拉汗.柴科夫斯基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柴科夫斯基论文书信札记选[M].高士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勒·达尼列维奇.柴科夫斯基的生活与作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4]冯·梅克.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5]柴科夫斯基的奥涅金[M].逸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6]钱仁康.柴科夫斯基主要作品选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奥涅金柴科夫斯基连斯基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补课”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性格成因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
灵感从民谣中来
浅析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咏叹调《假如我喜爱家庭生活》的场景与表演处理
“多余人”的苦恼
——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此情可待成追忆——纪念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纯洁的爱恋
不提他人落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