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013-08-15 00:50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职工基层政治

李 庆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湖北 潜江 433100)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也是基层政工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特别是在当今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下,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就难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以不断创新的工作,应对不断更新的时代,才能唱响主旋律,才能永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常青不衰。

1 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首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层次的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特征。既然存在多样化和多元化,就意味着差异,意味着矛盾,这些差异和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协调,就会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音符,而要协调这些多样性和多元化,没有新的眼光、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就不可能审时度势,游刃有余,就难免会出现种种不和谐的音调,甚至于矛盾激化,局面失控。

其次,利益的再分配,致使职工的诉求增加。当前,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重组、结构调整、人员分流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使职工产生烦躁、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部分分流人员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危机感”“忧虑感”。职工这一复杂矛盾的心理,既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也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又一热点、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就势必影响企业的稳定。

其三,网络时代信息万变,少数干部观念落伍。近年来,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职工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甚至影响着职工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也对基层思想教育和政工干部提出了许多思考和挑战。

2 创新的途径

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从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中拿出新办法,从困惑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中找到破解方案,把零散的做法升华为制度机制,创造性地抓落实,以变应变,变中求新。

2.1 观念要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就没有新的行动。凡是有利于推动公司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团结群众、有利于增强凝聚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方法,都应大胆地尝试。作为基层党组织,一要增强效益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身的生命力;二要增强服务理念。要切实把职工的冷暖抓在手上,记在心中。看问题、办事情,要把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首选,多为职工群众和基层一线着想,不要让职工在利益上受损、在待遇上吃亏;三要增强维权理念。要树立关心和维护职工实现自身正当利益的观念,不做职工群众反对、反感的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使员工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2 内容要新

要站在企业稳定,队伍安定,人员和谐的高度,不断充实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一是开展“三观”教育。要重点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身处野外一线的职工,工作艰辛,劳动强度大,又长期分散流动在外,建立正确的苦乐观和得失观尤为重要。二是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当今发展的潮流,又符合野外队生产生活的特点。上级的各项指令规定和要求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便捷的传达给职工,职工也可以通过网络吸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同时,在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教育职工学会辨别,学会抵御,学会摒弃,以增强在复杂形势下的防范能力。三是开展厂情队情教育。要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实情,与职工讲优势劣势,讲困难机遇,算大帐细帐,让职工清家底,明方向,知甘苦,不断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以及开展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培育职工“信用至上”的意识和道德,增强员工权利和义务观念。

2.3 方法要新

在教育形式上,要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转变。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渗透到职工生活的各个圈子中,渗透到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教育途径上,要由“单向性”向“多向性”转变,努力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基层党支部应充分利用群众团体特有的相融性与亲和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型的大政工模式;在教育范围上,由“重点覆盖”向“全面覆盖”转变。要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从而,做到灵活多样,“多次覆盖”,不留“死角”、“盲区”;在教育方式上,要由传统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向“和风细雨”、平等沟通交流方式转变。要处理好说教与倾听、讲道理与讲感情,导向与导心的关系。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决不能简单地靠这“禁止”、那“不准”来代替思想疏导工作,更切忌板着脸唬人,瞪着眼训人。做职工思想工作要凸现以人为本,多一点人性思考、人文关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

3 创新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3.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对传统的挑战,然而,挑战也是进步的前提。本文所指的创新,是新时期企业思想工作在继承前提下的科学创新,是在改进过程中的主动创新,是辩证地把握见人与见物的关系,把管人、管事、管物与管思想统一起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化、平面化、单一化向大众化、立体化、多样化转变的创新,而不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的否定,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发生了根本改变,也不意味着要扬弃那些仍然适用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和做法。如,坚持做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膝谈心双向交流,疏导的方法、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形式,永远不会过时,只是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要更科学一些,与改革发展贴得更紧一些,使职工更喜闻乐见一些。

3.2 务实与创新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是“作秀”,贵在务实。一是指导思想要“实”。要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不能图应付、摆形式、走过场。要实打实、心贴心地为员工理顺情绪,解决职工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内容要“实”。系统性的务虚教育应减少,日常的针对性教育应增多;脱离经营活动的教育应减少,密切经营管理的教育应增多;普遍性的灌输教育应减少,针对性的教育应增多。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干部讲什么员工听什么,为员工关注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良性互动。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要“实”。教育中要抓主要矛盾,抓关键问题,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进车间、入班组、上一线、到人头,把作用发挥在决策前,落实在执行中,渗透到管理上。四是为职工排忧解难要“实”。当老职工沉默不语时、青年职工不说不笑时,队伍施工受阻时,职工心态浮躁时,党支部书记应细心观察,主动贴近,耐心倾听,热情相帮,及时通过谈心、家访、帮教等形式,热忱地为职工办实事、理实情、鼓实劲。

3.3 素质与创新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离不开政工干部的高素质。要提升政工干部的素质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政治修养。坚定信念,忠诚于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预见性,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加强道德修养。为人坦率,平易近人,廉洁奉公,表里如一,坚决杜绝油腔滑调,夸夸其谈,不干实事。

加强知识修养。不仅要学好政治理论,还要掌握一定的行政、法律、经济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还会按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去开展工作,以及善于利用网络手段,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细、更活、更深远。

加强能力修养。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善于汲取,乐于奉献。工作中能找准“切入点”、选好“结合点”、把握“着力点”、抓牢“根本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亮点”。

加强身心修养。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适宜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在紧急关头能当机立断,对自己的情感、语言、行为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困难面前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等等,唯有如此,才能担负起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才能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视野和思路。

4 结束语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创新;二是内容创新;三是手段创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地开展工作,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企业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贴得更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

猜你喜欢
职工基层政治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