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论发展马克思主义①

2013-08-15 00:51钱和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特色

钱和辉

(安徽财经大学思政部,安徽蚌埠 233030)

胡锦涛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1]的同时,要求全党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封闭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①“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奥秘所在。”②学习胡锦涛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领会其中蕴涵的实质要求,对于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征程中不断端正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也是实践。1978年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场全新的伟大实践。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与它所面临、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是密切关联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了其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加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情势的发展变化,给我国带来众多严峻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的同时,地区贫富差距扩大,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安全形势严峻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也相伴衍生。“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前进。客观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正是基于对时代发展脉搏、实践发展变化进程的科学把握,胡锦涛要求全党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去观察变化中的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和我们党的自身状况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③。“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④。“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胜利前进”[1]。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催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面对各种可以预想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作出有理论深度、有说服力的科学分析,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正确认识,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同心同德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推动伟大的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思想魅力和发挥指导作用创造了广阔舞台”④。胡锦涛强调:“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的。胡锦涛号召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遇到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所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2],在此基础上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二、“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科学的思想理论必然是开放的、历史的和发展的。理论创新既是理论外在的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理论自身不断丰富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②。“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 。”[1]

第一,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并及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加以凝炼和升华,提出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实践发展同步。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坚持才能发展,如果离开坚持来谈发展,必然会走向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3]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阶级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释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历史发展路径,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体现,是为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此,胡锦涛多次强调,“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3]。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开拓新的境界”②。那些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当作标签任意贴到各种事物上去的做法,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发展实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第二,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立足新情况、着眼新问题,提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的新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以利于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坚持的保证,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如果离开发展来谈坚持,势必导致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胡锦涛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2]鉴于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性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胡锦涛要求全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3],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当时的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方略,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4]。

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与一定时代条件下的伟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2]“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这些重要论断,对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从历史性总结和前瞻性思考两个层面指明了改革开放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现实意义。改革开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

第一,改革开放的既有生动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创造新的丰富条件

马克思主义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学究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现实理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践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和依循。社会变革的需求,时代发展的呼唤,从来都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5]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和生动实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了客观条件。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2],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改革开放催生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主观条件。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发展、催生新生事物的强大力量,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激活了人们的思想,创新了人们的理念,人们的思想观念日新月异,社会思想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多变化的特征。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变化,不同观点、不同主张的交流探讨,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思想创造活力。人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冲破各种传统思想的束缚,渐渐学会理性思考,进而总结新经验,揭示新规律,以新的理论诠释新的问题,由此使马克思主义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创新发展。

第二,改革开放的未来深度推进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势将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将会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我国改革开放现已进入攻坚阶段,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将摆在人们面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亟需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亟需加快,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亟需破除。应对和回答上述问题,必将塑造新的理论视角,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认识、新的实践内涵。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伟大实践必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新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4]。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客观上必然要求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紧紧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不失时机地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及时解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在实践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胡锦涛要求全党必须自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善于从人民群众火热的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善于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努力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5],藉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伴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合着时代进步的节拍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之树根深叶茂,历久常青。

[注 释]

①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903/550829.html.

②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研究班上强调: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1113/311310.html.

③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9-03(1).

④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人民日报,2005-11-27(1).

[1]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8-16(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1).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1).

[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23(1).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