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再议甘温除热法机理

2013-08-15 00:44高广龙指导岳妍天津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93
江西中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甘温中气阴火

★ 高广龙 指导:岳妍 (.天津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 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30093)

金元医家李东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脾胃虚损,中气不足的发热现象,提出了阴火理论,并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提出了甘温除热的治疗方法,为内伤发热证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对于甘温除热的机理,东垣未系统解释,笔者结合《内经》及黄元御“圆运动理论”,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对甘温除热法的机理进行阐释。

1 热病病因

1.1 气机升降理论

气机升降理论源远流长,《内经》首先提出了“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及“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的自热界气机升降观点,并依据天人相应学说揭示了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其对脏腑生理特点及功能的描述正体现了脏腑气机的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篇 》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更表明脏腑气机升降观。

1.2 圆运动理论与脏腑气机升降

《内经》对于脏腑气机升降已有很深刻的表述,然而其对于具体脏腑气机升降表述未明确。清代医家黄元御则结合五运六气学说,对各脏腑气机进行了具体的表述。黄氏首重中气,认为中气是气机升降之枢纽,中气属土,“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运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1]同时他认为:“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1]即肝在中气的作用下主升,心在中气的作用下主降,肺主降,肾主升,各脏腑在中气的作用下完成心火下温肾水,肾水上滋心火的心肾相交的气机升降过程。

以上是各脏腑正常的气机升降,如果由于内伤或外感等病因致脏腑气机升降失调,则会引起气机郁滞。正如《赤水玄珠·郁证门》曰:“夫郁者,结滞而不通畅之谓,当升而不得升,当降而不得降,当变化而不得变化,所以为郁”,《丹溪心法》曰:“气有余便是火”,可见热病病因多为气机升降失调。

2 甘温除热法

2.1 气虚发热病因

东垣在创制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证时,提出了阴火理论,以释患者的热象。由于阴火机理未明,气虚发热原因也是莫衷一是。然而基于其在临床上良好治疗效果,一些医家抛开阴火理论,提出了清气不能从居中的胃散发,没有输于脾,也不能输于肺,清气不得散于诸脏,郁而成“内火”[2]及气机运行失其常度,致遏郁停滞,郁而化热者即可谓之火郁[3]的郁滞学说。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干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及“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可见饮食之物的代谢正体现了脾胃及脏腑气机升降。如果中气虚损,脾胃气机则升降失调,继而各脏腑气机升降失调,郁热故而发生。黄氏也曾提及郁热形成,在其所著的《四圣心源》中曰:“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结合《内经》及黄氏所释可见气虚发热的本质为中气不足,中焦脾胃及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气机郁滞而生热,这正是气虚发热病因。

2.2 甘温除热法中的气机升降

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笔者即以此方阐释甘温除热法的气机升降观。此方由辛、苦、甘温之剂组成,药物的性味决定气机升降,辛味药物能散、能行,苦味药物能降。此方中,甘草、人参、白术、黄芪甘温健脾益气,以恢复中焦脾胃的升降功能;升麻、当归、柴胡味辛,以升提脾气,升发肝气,以恢复脏腑气机升发;橘皮苦温降胃气。综观全方诸药以调节气机为主,健脾益气以恢复中焦脾胃的气机升降;升提脾气、肝气,稍佐以降胃气,以气机升发为主,升中有降,以恢复脏腑的气机升降,从而最终达到“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的全身气机升降协调的状态。

2.3 甘温除热法调节气机的特点

气虚发热主要是中焦脾胃及脏腑的气机的升降失调,气机郁滞,故郁而生热。补中益气汤治疗郁热只是甘温除热法的一个缩影,甘温除热法主要通过健脾益气恢复中焦脾胃升降及促进脾气、肝气的升发,调节中焦脾胃及脏腑气机,以恢复整个人体气机升降协调。脏腑气机在升发的过程,降的过程已经开始,气机的升发正可以驱动脏腑气机的降,升降过程协调进行,这也正是圆运动理论的气机升降观。近代医家彭子益在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也提到:“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东垣同时重视轮轴的升提,脾气、肝气升发的同时,肺气、胃气则能收降,人体气机也就循环起来,郁滞之热则自除。

3 小结

甘温除热法是后世医家对东垣治疗气虚发热一系列方子的总结,后世解释此法以温补为主,然其实际上主要调节脾胃及脏腑全身气机,甘温之剂补益中气,其目的在于使中气旺,俾中焦脾胃升降恢复,辛苦温之剂则调畅脏腑全身气机升降。临床上对于气虚发热证,如能更多的从调理全身气机角度考虑,使郁热散于无形,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2

[2]高兴.“阴火”理论新解——论心配土说的合理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6 -17.

[3]郑锐锋.火郁与阴火学说浅探[J].中医杂志,2007,48(1):89

猜你喜欢
甘温中气阴火
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现代临床应用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运用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从“中气”论治术后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论培土生金法对临床治疗COPD的指导意义
浅析“阴火”
浅析中气与湿温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甘温除热法源流与实质探讨
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