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语文教学观摭谈

2013-08-15 00:42叶先堂
文教资料 2013年19期
关键词:教材生活语文

叶先堂

(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潢川 465150)

读书就像吃饭,如果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那么岂不是白忙活?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阅读和写作,任何时候都必须与生活实际发生紧密的联系,因为语文须臾离不开生活,生活也须臾离不开语文;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要想语文这条河流汩汩流淌奔涌到海,仅有源头活水还不够,还要保证这水流永远是新鲜活泼的,所以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

中外教育家在这方面有诸多共识: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需要而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说:“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顾黄初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让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无处不生活。叶圣陶主张“我手写我口”。刘国正说:“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毫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引领学生运用学得的语文知识和技巧,抒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功利化的应试教育让课堂枯燥乏味,标准化试题的训练,将原本充满诗意的语文,变得索然寡味。语文要靠习得而非练得,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生活情景,体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散文,离不开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而且都会有各自的生活情味。在教学《荷花淀》时,不妨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根据地优美的风土人情,再进一步体悟这么美的家乡岂能容许日寇铁蹄蹂躏,下面分析人物、把握主题,就好驾驭了。

(二)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读书重在涵咏(曾国藩),所以对文中所写的生活现象、情景、情味的体悟,绝不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理解上,而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尽量挖掘其底蕴,并形成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见解。“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感知,而体悟则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绝不能越俎代庖。

(三)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教材所选的范文,有的很古老,有的是外国的,不少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因而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以利于学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四)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原因之一主要是不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写作实践。要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撷取写作素材;其次要用心感受生活,抒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最后要运用课堂习得的规律和方法表现生活,并充分展示个性风采。

二、让语文走进生活

生活无处不语文,一切语文皆生活。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低慢差废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用脱节,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来学习、运用语文。

(一)巧用校园生活学用语文。校园生活绚丽多彩,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班集体及校园生活中用心感受师生之情、同窗之谊、学习之乐,在各种团队活动中体验交流、合作、成长的温馨愉悦,并大胆尝试用所学的语文技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真实地表达出来。可利用举办文学社及刊物、读书会、朗诵比赛、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学习、应用语文。

(二)借助家庭生活学用语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形成、个性发展、健康心理及健全人格形成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唤起回忆、现实体悟等方式,用心体会亲情并形诸笔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用语文,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三)利用社会生活学用语文。社会是个大舞台,也是个大熔炉。学生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经验,都必须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又要适时引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语文。

三、让语文生动活泼

(一)把教材教活。叶圣陶说:“教材只是例子。”教师要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组织教学时,除了要以语言教育为基础,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还要联系各种生活实际,组织生动活泼、富于创造的课堂教学。每堂课都尽可能做到“有得、有趣、有用”,就必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而且这种“活”是建立在“实”的基础上的,只有把“实”和“活”结合起来,才能把语文教学搞好(刘国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要洞明世事,就要观察、分析、联想;要练达人情,就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研究人,就要在交际中体情察物,从而产生独特的见解和感受。那种以本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导致教学沉闷乏味、学用脱节,学生学了许多文章,听了诸多说教,遭遇生活实际还是茫然无措,交流起来词不达意,写出的文章往往空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遑论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独特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社会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于漪),既要把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范文的研习与社会生活的比照,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力;又要把当今社会出现的新形势、新思维、新观念引入课堂,让学生运用课堂学得的规律和方法正确理解、表达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知情明理;还要把当今社会的新科技成果、新教学手段、新思维方法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处在时代的前沿理解时代,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让学生个性飞扬。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的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要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的摇篮,而不能成为扼杀个性的屠场。要杜绝低效乃至无效劳动,教师绝不能满足于照搬教材、教参,也不能依据自己的褊狭经验,让学生成为教材内容的奴隶、教师思想的复制品和传声筒,而应设法鼓励学生发展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致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开发,让学生个性飞扬。

(三)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场所,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展示每个学生独特价值和个性的缤纷舞台,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让个体生命自由舒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从而为学生构建诗意栖居的乐园,完成学生完整独立人格的培养。

实践证明,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让课堂生动活泼,不仅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1]张国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究与实践.

[2]杨寿礼.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挖掘学习语文的素材.

[3]戴美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4]滕宏江.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5]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

[6]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

猜你喜欢
教材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