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问题研究※

2013-08-15 00:51周其文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园区农产品

周其文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信阳 464300)

一、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国务院在2009年3月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提到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着力解决农产品物流经营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主产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大型连锁超市、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基于上述文件精神,建立现代化、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节点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建立区域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和物流设施利用率,同时降低农产品物流成品。其次,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卖难与买难问题。最后,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经济集聚和规模效应,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二、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上不足

第一,地方政府对农产品物流认识不够。虽然农产品物流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民得到质量可靠地生产资料供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并带来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但是许多政府认为物流设施建设是企业自身的事,应由市场机制解决。

第二,市场主体对农产品物流认识不够。市场主体中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一般认识到农产品物流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于其增值功能和降低成本功能认识不够,因此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对物流成本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简单认为运输费用即为物流成本[1]。

第三,媒体引导不够。物流园区建设在我国已经走过20多年,各个地区对物流园区的建设一度达到痴迷程度。但是在各地规划建设中很少有农产品物流园区,新闻媒体中也很少见对农产品物流园区的报道。造成人们在传统观念上认为农产品不需要建立专门的物流园区,现有的农贸市场既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

(二)政府管理模式影响大

农产品物流园建设与运营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需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园区的健康发展。然而我国政府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政府不同职能部门缺乏协调。物流园区建设涉及到国土、税务、工商、城建、电力等部门。这些部门各自独立办公,彼此之间协调不畅,没有统一办公的机制。企业在入驻物流园区事需多个部门跑,影响园区建设效率。

第二,有关政策制定难以执行。很多地方政府制定税费优惠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财政紧张而无法兑现。在用地政策制定上,涉及物流规划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两者之间往往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加之土地置换过程中涉及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等多方利益,因此经常在物流用地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2]。

(三)人才资源匮乏

物流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其人才的需求旺盛,我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上也紧跟市场需求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到2010年,全国本科类高校中共有97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在校本科生数量近16000人,研究生不到3000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的在校生约有15000人,这一年为社会输送的各类物流专业人员只有8000多人,即使算上在职人员每年约3.5万人的培养规模,也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3]。

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开设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弊端,人才培养根本不能满足农产品行业对人才的急切需求。因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方向上着重放在工业产品的物流上,将培养重点放在农产品物流上却是凤毛麟角。实践说明,如果不能对农产品特点的深刻了解,去从事农产品物流业的运营与管理是非常困难的。而如何批量培养即懂物流又懂农产品的优秀人才,以解国内农产品物流人才结构短缺的燃眉之急,已成为农产品物流行业重点探讨的话题。

(四)融资困难

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和公益性特点,因此财政投入建设成为理所应当。目前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方向主要在工业和城市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比例较小。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从2000年以来都在10%以内,其中2003年最低为7.1%,2011年最高为9.6%。另外农业支出的总额在不断增加,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在农业支出比重较低,其中2007为11.89%、2008年为17.30%、2009年为17.57%、2010年14.23%、2011年为13.39%。从2010年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所占比重有下降趋势。社会事业发展包括众多方面,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只是其中的一项,其所占的投资比重不会太高。

财政投入不足可以通过信贷解决,但农产品物流园区投资大、收益见效慢、不完善的社会评级机制、缺乏相应的抵押物等客观原因困扰信贷融资。同时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和担保措施较为苛刻,贷款审查程序也非常严格,这对农产品物流园区融资造成相应的困难。

(五)规划不合理

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将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园区,结果造成物流园区利用不足、资源的浪费。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分散,地方政府在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上基本考虑地方利益,很少从全局出发,将会造成一地一园区的局面。其结果一样是造成园区经营困难,不能很好发挥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作用。

目前在部分地区已建的农产品物流园区规模有限,物流企业入驻达不到一定规模,园区经营的规模效应不明显。同时也存在物流园区规模过大,园区厂房闲置、物流设备不能有效利用。

三、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积极引导

近几年政府“一号文件”同时关注“三农”领域,足见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从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的经济意义可以看出其重要性,政府企业农民及新闻媒体应转变观念。

第一,政府观念转变。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有外溢性和公益性,政府在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不能置身事外。因为政府的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所以政府应将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看成自身的职责所在。同时政府不能只考虑眼前的政绩,应从长远着眼看待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的经济效益。从考核机制上转变政府观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官员的重要指标。

第二,企业观念转变。企业应认识到物流属于第三利润源,不是简单装卸、运输问题。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企业从思想上重视物流发展,加大对物流方面的投入。物流运输设备上按最新的食品卫生标准配备车辆。存储上根据农产品特点加大对保鲜技术的投入,减少农产品在存储、运输过程的损耗。信息技术上建立健全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与销售。

第三,农民种养观念改变。传统农民种养方式是小规模、分散式的。这种方式不利于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因为小规模、分散式种养增加了运输成本。农民应转变观念组成专业的合作组织,放弃单打独干的种养方式,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品种集中、资源丰富的产品。

第四,新闻媒体多宣传。农产品物流园区对农产品供应、平抑物价、农民增收、解决就业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新闻媒体在日常报道中应积极报道成功的典型案例,树立农产品物流园区良好形象,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接受农产品物流园区的重要性。

(二)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模式

政府应从过去“管家”转化为“服务生”,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一,加强协调,转变管理观念。建立不同部门之间决策过程中的制定化沟通和协商机制,克服决策过程的部门化,确保不同部门在政策执行上高度一致性和整合性。借鉴发达国家“协同政府”和“跨部门合作机制的做法,建立扩部门设计、实施和评价机制,避免部门化可能导致的碎片化、相互掣肘和割裂[4]。政府在管理上努力做到一切从公共利益出发,为企业在园区建设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二,落实承诺,提高执行力。政府不愿兑现承诺与当前我国政府在履行承诺缺乏监督机制有关。所以政府应推进监督体制的创新,加强行政监察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新闻媒体对政府履行承认的监督,对于执行不到位的政策应予以曝光;改进激励机制,对职能部门落实政策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

(三)加快人才培养

农产品物流具有多学科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在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上应采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分层次进行,以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需求[5]。学校与企业应相互配合,各自发挥自身优势。

第一,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高校物流师资队伍大部分是由管理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老师过度而来,对物流相关操作技能欠缺。为了解决物流专业老师实践能力问题:一是高校应派遣老师“走出去”,到一线岗位上锻炼学习,熟悉企业操作流程;二是邀请物流企业专家为老师做短期的培训,使得老师能短时间内熟悉企业物流操作流程。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合格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能胜任农产品物流的人才

第二,学生培养方式革新。实行订单化培养,每年在招收的新生中由农产品物流企业出资根据学生自愿选一些学生设立专门的班级。学生教学工作由在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利用寒暑假在企业实习。

第三,企业加强在职员工的培养。农产品物流人员中很大比例没有参加过正规的物流培训,很多员工对物流理论和概念基本不了解,其工作能力基本上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分批培训。对管理层人员应进行重点培训,培养出一批即懂管理又懂农产品物流的精英人才。

(四)拓宽融资渠道

农产品物流园建设中政府投入不足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化解。首先,政府可以担保人的形式为物流园区建设融资提供担保,银行在政府的担保下可简化信贷程序。其次,允许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或邀请利益相关者参股。再次,采用外资或民间资本以BOT或PPP模式解决融资问题。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它是指政府在具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非政府资本加入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6]。

(五)合理规划

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是一项资本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短期经济效益差的投资项目[7]。在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上,需谨慎考虑周密部署科学规划设立农产品物流园区,杜绝盲目跟风。

第一,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选址要合理。农产品物流园区作为专业的物流园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8]:首先,适应性原则。物流中心在选址上要了解国家、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及政策,同时对物流资源的供给分布和需求分布进行详细了解。其次,协调性原则。物流中心选址应综合考虑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情况。再次,经济性原则。物流中心选址在不同地方起综合建设费用和经营费用显然是不同的,应从总成本上考虑降低费用。再次,战略性原则。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应考虑区域内经济的未来发展情况。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首先,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农产品的存储、加工、运输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园区的地址、水文气象、地形条件的要求要达标。其次,交通要便利,区域内高速公路、铁路、普通等级公路要完备。再次,经济最优化。物流园区的建设不要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考虑市场及产地,同时要兼顾地价及劳动力成本因素。

第二,农产品物流园区规模适度。农产品物流园区从规划超前性来看,物流园区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物流需求来看,园区规模又不能太大,否则造成园区的利用率不足和资源的浪费及运营的困难。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规模上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与区域内农产品物流需求相适应。因为区域内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大小直接决定园区的规模。在确定园区的规模时,可以参考园区覆盖范围内的农产品供应情况及未来增长趋势,来确定园区的规模。其次,与区域内相关设施的协调性。因为农产品物流园区一般建在交通枢纽或城市郊区,应考虑选址的地形地貌,以及当地的土地供应情况。另外,考虑物流园区的物流相关设备的水平。从协调性上来确定园区的规模。

再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后要运营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在园区的规模上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增加,所以在园区的规模上应适当超前,预留相应的空间满足将来的需求。

[1]候茂章,夏金华.重视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J].农业经济,2004(07).

[2]刘小红.物流园区期盼土地政策利好.[2013-3-15].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

[3]胡敏.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培养现状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4]周志忍.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5]胡海博,胡一波.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2(03).

[6]黄伟庭.PPP项目融资在我国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

[7]王红平.山西省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4).

[8]徐杰,郑凯,田源等.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10).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园区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