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的网络化教学

2013-08-15 00:43
电子测试 2013年20期
关键词:因特网传统教学模式

于 红

(大连商业学校,辽宁大连,116000)

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后半叶作为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格提出了“学与教”理论,借此成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模式更多的将焦点放在教师的教,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

可喜的是随着Internet应用及多媒体的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流行建构主义的学习、教学理论,这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中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学者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关系

虽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众多不足之处,难以为国家、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但是不得不承认它的主流地位尚未被动摇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会被网络教学模式所取代,一场变革正在进行。这种取代会实现吗?虽然目前网络教学在火热进行中,但是实践表明没有学生为了考进理想大学不去学校而是上网校,也没有老师脱离学生只面对机器网上授课。由此说明最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仍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仍然在扎扎实实地进行。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培养创造性人才,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模式最欠缺的方面也是最应借鉴学习的方面。另一方面,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交互,而不是师生交互,师生之间极大地缺少了互动、交流,也不利于教师课堂上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恰好与“教学的本质是交流”的新课标理念背道而驰。相较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面对面地随时互通互感,弥补了人机交互的网络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由此得知二者并非对立关系,也并非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相互借鉴,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才是王道。

3 网络化教学的全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迅速延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从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因特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因特网为依托,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正在中国迅速兴起。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中国的因特网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因特网在我们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有所体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以通过因特网快捷、便利的获取所需信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此时也以因特网作为依托在中国国土上迅速延伸,为教育的网络化、数字化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1 因特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3.1.1 从学校教育到网络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

因特网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生机,网络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兴起于近十年,它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在了教学中,这一技术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突破了时空限制,师生可以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中教学互动、交流,学生不必按部就班地到学校学习,老师也不用到教室授课。此外,网络教育中学生科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安排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进度,不必再受传统教学模式控制进度,不仅化解决了社会普通性与个体独立性两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问题,而且加速推进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早日实现。

近年来,网络教育迅猛发展,网络学习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它的社会性越来越强,用户越来越广。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获得文凭并非主要目的。网络学习对用户来说没有专业的限制,只要求知者皆可通过网络学习汲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用户了解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训练用户与时俱进,走在时代最前端。

3.1.2 从情感交流到网络交流——教育目的的动摇

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传统的课堂呈现的是:师生面对面地对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讨论,教师授其所知、解惑,学生思其所需、想其所学、问其所惑才可称之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现求知的内在涵义,获取学习动力用其所学;教师的职责便是指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疑惑。但是网络、电脑的应用会将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使教育事业面临危机,不仅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因为教师与学生不再有面对面的机会进行情感交流,而是在一中虚拟的通信网络环境中“各抒己见”,师生情谊无处生发,心灵火花无处激发。最终冰冷的机器、无表情的交流将会导致学生模糊行为规范,对前途产生迷惘情绪,逐渐对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失去兴趣,从而学校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由此得出:虽然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会因因特网的发展动摇,但在对学生传授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方面仍不可取代教师的地位。

3.2 因特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1 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交互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因特网的发展提供可能的环境和工具促进了交互式教学的实现。

首先,因为因特网的众多便捷,越来越多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学习内容,修改教学难度或是改善教师教学方法,特地通过因特网开辟一块“网上园地”,方便师生间学习讨论的开展。

其次,网络教学通过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便于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亲自参与,求知欲望被无限激发,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因特网是交互式教学最佳便捷的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将主体思想把握,教师在实际课堂上只需传授、解读一些基本方法、原理,之后可有学生们自己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主题有关的信息,并与其他同学互相讨论、交流深入分析研究该主题。

可以预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无疑可以被这种交互式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改变繁重学习过程中带来的苦感,不再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迫害,从中解脱。

3.2.2 获得知识转化为获得信息——学习内容的改变

因特网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种新技术为教育教学创造了新环境,教育工作者担负起为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重任,努力寻求、采用新的应用技术改善旧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反映且概括客观事物,它的概念极为广泛。而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二者的描述。由于因特网的影响,学习本身的含义会有所变化,现有教育也可能彻底改变甚至终结。在那种情况下,学习不再意味着知识与理解仅是单方面地提供信息,使信息被误认为是知识。而事实上,知识是不可能被信息所取代的,信息不等于知识,更无法取代知识。其实一定程度上信息也是原料,而知识则是信息经过加工、孕育后形成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和大脑的思维运动,将接受到的大量信息(来自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按照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思想。网络教学也尽完美,因特网的使用可能致使信息取代判断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采集、整理,接着加以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的大量使用致使学生放弃自我动手、动脑的习惯,照本宣科摘取网上提供的信息为其所用,久而久之学生只是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信息,但并不代表掌握了大量知识,只能说是克隆的另一个检索机器,完全与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3.3 因特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3.1 口传耳听转化为虚拟现实——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看似巨大的地球因为不断发展延伸的因特网逐渐转为了“地球村”,世界各地、各领域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或是差异都缩小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也随之消失了。学生们课余时间拥有了另外一个包罗万象、多姿多彩的因特网上的“虚拟学校”,完成学校开设的固定课程外就可以畅游因特网,开发个人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接受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学习、掌握各类知识。

传统的(教师)口传(学生)耳听式教学方式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运用终将改变,学生不用卖出学校大门便可以“攀”上珠穆朗玛峰,“体验”站在天下第一峰飘飘欲仙的美妙感觉;为了“现场观察”海洋动物的饮食起居可以“潜入”大西洋海底探个究竟;也可以“穿越”非洲对顽强的植物生长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花样多多,趣味多多。“虚拟学校”为学生打破时空的限制,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需要伪装自己、束缚自己,担心成绩的好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可以无拘无束、随心地了解世界、感知世界,而那种凭借滞后的讲授、过时的“消息”、陈旧的文献、道听途说扩大知识面的时代终将会成为历史。

3.3.2 教师主导转变为网络主导——学生价值取向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因特网会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推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自己则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取而代之。然而,它的取代势必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唐代韩愈的《师说》中有谈到:“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同样应用于现代。教师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正确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给学生,学生借此亲身经历、体验,而这些都是电脑无法给予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一旦被取代,后果不堪设想。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更容易使他们追求“现实”的功利,误认为学习是为了寻求一份高薪职位的工作,金钱成为学生评价事业成功与否的现实标准。

总而言之,言而综之: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如同一把双刃剑,网络教育也有明显的利与弊之分。一方面,因特网教育在拓宽学生视野领域是空前的,极大程度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网络模式,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正视,因特网的应用会动摇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不论它的能力如何强大,归根结底它也只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一种工具,如何使用也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所以,接下来真正严峻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因特网为教育事业服务,这是充满挑战性的新课题,而笔者认为应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虚拟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新型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1] 程希《传统教育与网络化教育》 科学决策月刊 2007年6月

[2] 郭存友《浅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因特网传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上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我爱因特网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