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模块化课程开发研究

2013-08-15 00:50张岩岩邵林涛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会展模块化模块

张岩岩,邵林涛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江苏 无锡 214063)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兴业态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会展教育应运而生,高校纷纷开设会展或相关专业。然而,几年来陆续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供不应求。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同时并存,一是认为会展产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另一种说法是会展教育存在泡沫。会展教育与会展产业对接问题成为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高职高专是我国会展教育的主体。截止到2012年,我国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的高校中,高职院校约占70%。国家教育部将会展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专业名称列为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前者归属旅游大类,占高职会展教育的89%,后者归属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严格讲属于艺术类招生。然而就目前专业设置而言,各高职院校纷纷依托本校办学优势,多学科嫁接,会展专业学科划分含混,现行开设的专业分别隶属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广告学、艺术设计等学科大类,造就课程设置泛杂,尚未形成核心技能突出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课程的经典定义为“跑道”,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人才培养过程得以实现的载体。因而,解决会展产学矛盾,使会展教育为会展产业提供适应性人才,有必要对会展课程设置进行开发研究。

1 模块化课程理论

模块化课程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职教办学经验推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模块化课程引入时,原本概念指将各种课程分别编制成在深度上有差异的几种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在弹性选课制度下,学生可依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模块,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1]例如,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知识与技能,世界劳工组织MES课程模式以技能分解为单元建构课程模块,加拿大CBE课程模式以能力分析为基础组建模块课程。这些模块化课程构建原理各异,但是其课程内容的选取均遵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强调能力本位。

模块化课程被引入我国职教界后内涵开始泛化。学者们注重根据中国实际对原型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最著名的是蒋乃平创设的职业集群模块课程,即“宽基础、活模块”。“宽基础”面向职业群,注重通用技能的培养。由四大模块组成,即包含思想理论、数学、语文等课程的德育文化类模块;包括外语、计算机的工具类模块;包含公关能力与职业规划的社会能力类模块;以及涵盖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职业群专业类模块。“活模块”面向工作岗位,注重实用性,强调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具体职业选择课程内容。该模式把传统的各类课程归类于不同的模块之中,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建构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诸如此类,被称为广义的模块化课程。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学主要实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而言,即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对职业类课程的模块化设置,依据职业能力对课程门类、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规划。

2 会展专业模块化课程开发

2.1 会展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会展业是指从事会议、展览、节庆和奖励旅游等活动的策划、组织与配套服务行业。会展业涉及面广,活动丰富。会展市场调研的目的是明确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会展职业能力,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会展职业活动是职业岗位中相对独立的,具有关联性、系统性的一个个工作,对完成会议、展览、节庆、奖励旅游活等项目起重要作用,包括项目管理、文案策划、营销推广、展示设计以及相关服务。课题组对无锡、上海等地会展公司进行访谈以及对智联、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络搜索后发现,各大公司对五种典型职业岗位的人才均有需求,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

会展项目管理人才,指在会展活动中从事项目运营的工作人员,一般是会展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如会展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需求分析、招展计划制定、项目进度跟踪、客户关系维护、市场宣传策略制定、现场协调、成本控制等工作。这类人才须熟悉会展活动整个运作环节,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会展策划人才,指在会展活动中负责项目调研、撰写策划案等方面工作的人员,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意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并能根据预算方案合理出具策划案。

会展营销人才,指通过各种渠道对客户进行开发和维护,从事会展活动推介、招商招展、市场推广工作的人员,如会展销售代表、会展观众组织专员。这类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销售技能,善于表达和沟通,具有灵活、机智的处事能力,涉外工作还需具备外语交流能力。

会展设计人才,指根据客户要求从事会议现场布置、展台设计工作的人员。这类人才须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及创意水平,能运用电脑软件制图。

会展服务人才,主要指为会展上述各主要岗位提供支持的人员或会展项目运作中的后勤保障、接待服务人员。如现场布置、财务管理、人员接待等。这类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熟悉商务礼仪知识和法律常识,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调研发现,会展项目管理不适宜高职层次的毕业生,该岗位能力作为会展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技能,更需要毕业生的后续学习。而会展策划、营销、设计和服务等一线岗位,用人单位可接受高职高专学生,特别是会展营销岗位和会展服务岗位,高职高专毕业生比较受欢迎。

2.2 会展模块化课程设置

会展模块化课程设置首先要解决课程门类问题。会展专业知识综合性显著,与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艺术设计学、信息学、营销学等分支学科相互交叉,彼此联系。在有限的学制内,对会展人才上述能力进行培养,课程门类必须有所限制。通过对各类课程设置体系的研究,我国学者得出了经验数据,专业课程,包括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数量约在10到20门之间。数量超过20门就会跨越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领域范围,而少于10门则可能覆盖不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3]66会展课程设置的数量应遵循这一规律。

会展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内容的取舍,这是会展模块化课程开发的核心。源于会展典型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将会展课程体系横向设置为策划、营销、设计和服务四大并列模块。会展策划模块主要由会展策划、会展文案课程组成。会展营销模块主要由会展服务心理学、会展营销、会展英语等课程组成。会展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构成设计、广告设计、会展设计等课程。会展服务模块主要包括会展接待实务、会展礼仪、会展法律与法规、会展财务、会展信息管理等课程。以会议、展览、节庆和奖励旅游等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会展知识和技能,将课程体系纵向设置为会展项目模块,包括会议组织与管理、展会项目管理、会展旅游、节事活动组织与管理等四门课程。会展业综合性强,不是单一的工作过程,因而横纵两条主线既考虑到会展主要岗位工作任务,也兼顾单项活动的完整性。会展模块化课程是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换的课程以及分析整合课程的集群。各模块内的课程排序要体现工作逻辑,遵循认识学习的规律,同时要考虑到模块间的隐性联系,以使学生较为容易地接受序列课程。

2.3 会展模块化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完善的课程标准是会展模块化课程施教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参考课时、课程内容、考核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等六部分内容。制定模块化课程标准应以每项模块对应的会展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课时、教学内容以及施教方法,并以会展职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为考核依据。会展模块化标准主要由骨干教师和教研人员共同制定,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论证而形成。会展综合性强的行业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的会展人才不仅仅具有一项职业技能和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注重职业能力的内化,培养的人才能够依靠自身内化的职业能力在变动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因而总体设计思路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教学内容与会展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以过程性知识(实践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为辅,即以职业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3]69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训、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

3 会展模块化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

(1)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会展职业能力或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会展模块课程开发,是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相应地,教学方式也需要改变过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也就是说,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转向了学生自主的学。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是更多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或指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能简单地视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会展学科实践性强,学科知识信息量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课堂学习的有限性,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通过现代教育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体到会展专业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2)为课程提供相配套的实践环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展模块化课程,必然需要在真实或模拟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始终在特定的情境下,在个体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出来。学习在本质上是情境性的,情境决定了学习内容与性质。按照这种学习观,建构知识与理解的关键是参与实践。[5]所以,会展课程教学需要为课程提供配套的实践环境,不仅包括校内实训室、多媒体模拟软件,更重要的是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保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从而获得职业能力的发展。

(3)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如前所述,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会展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并具备职业实践能力。从高职院校师资现状来看,会展近似学科背景的教师占绝对高的比例,因而在会展活动实践中整合所学知识,也是高职会展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培养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同时从企业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1]蒋乃平.模块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28):16-19.

[2]徐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典型模式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52-55.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4]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6):9-12.

猜你喜欢
会展模块化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