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决议》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启示

2013-08-15 00:48吴文春
关键词:决议理论课实效性

吴文春

(龙岩学院思政部,龙岩364012)

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的曙光小学召开,史称古田会议,大会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史称《古田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会议提出要加强党和军队的思想建设,解决在农村环境中,把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决议》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1]《决议》对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开展红军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作了论述,体现了一个核心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胡锦涛指出:“古田会议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个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学习研究《决议》,探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对培养合格、优秀的大学生意义重大。

一、《决议》启示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政治信仰的教育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决议》开篇就明确指出红四军要担负起中国伟大革命斗争赋予的任务必须首先加强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对红军进行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官兵们树立中国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观念,坚定红军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政治信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实效性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教育。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是决定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能否树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曾说到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红”是指正确的政治观点,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简单来讲就是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一颗红心向着党主要得益于高校成功的主旋律教育。《决议》分析红四军党内不正确思想的来源时指出:“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1]当前我国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社会经济大发展,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怎样理解中国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媒体、理论作出了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看法。大学生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他们善于、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向大学生输入正能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主旋律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担负起这个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3]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离开了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便成了空谈。

古田会议强调思想上建党,加强了红军官兵的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坚定了革命军队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坚定政治信仰,在此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红军将士们靠着这一坚定的政治信仰克服了一个个巨大的困难,创造了伟大的辉煌。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称为铸魂工程,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4]党充满自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也要培养这种自信。成功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能让我们的大学生正确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和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冲击,牢固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终必定能在社会主义的旗织下继往开来,开创新的辉煌。

二、《决议》启示之二:应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4]。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者,要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两个基本素质的要求。

一是“学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为完善的多学科知识。《决议》在好几个部分的论述中都提到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如在分析红军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宣传员成分太差,俘虏兵也有,伙夫马夫也有,吃鸦片的也有,有逃跑嫌疑便把他解除武装塞进宣传队去的也有,当司书当不成器便送入宣传队去的也有,因残废了别的工作机关不要,塞进宣传队去的也有,现在的宣传队简直成了收容所,完全不能执行它的任务了”[1]。一方面,当前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种种原因,领导、辅导员、行政人员为评职称而兼任的课大多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在课程中花的精力可能要比专业的任课教师少,同时他们的专业素养、学科背景可能也不能胜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需要。孙正聿先生曾说:“我感到,教师能否用理论说服和掌握学生,首先是取决于教师对理论的研究程度,如果教师把理论当作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果和空洞的说教,学生怎么能不兴味索然甚至对理论产生反感呢?如果教师能够以坚实的理论功底讲出理论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巨大的逻辑力量,学生又怎么能不全神贯注甚至进入忘我的理论享受的境界呢?”[5]可见教师的理论素养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说起来重要,实际不受重视和欢迎,是一种被边缘化的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待遇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低一等,在很多专业课教师的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有可无的,专职思政课教师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不多,加上自身上进的积极性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正如《决议》中讲到的“对宣传员的训练没有计划,同时对他们工作的督促不好,因此宣传队的工作简直随随便便,做一点不做一点都没有人理它。”[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受重视,师资队伍质量不能保证,教师只是为教而教、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是第一目的,久而久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学生“睡觉课”、“玩手机课”……

二是,“身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感受到教师的有责任心、爱国情感、社会主义的信仰。如《决议》中论述到“怎样使党员到会有兴趣”[1]指出党员到会少兴趣的原因有“负责人事前没有很好的准备”[1]“主席轻易停止党员发言,发言偶有题外,便马上禁止他,他便索性不做声了。如发言有错处,除停止外还讥笑他。”[1]如果一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不认真备课,没有敬业精神,不热爱学生,这样的教师很难把课程中的“爱岗敬业”讲到学生认同。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是学生的榜样,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殊性、重要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身正”。

三、《决议》启示之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知识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决议》在讲述到“士兵政治训练问题”时重点论述了士兵政治训练的方法,方法第一点提出了“上政治课”,并详细论述如何上好政治课达到无产阶级思想教育的目标,提出政治课按教育对象即士兵的职务、知识水平、教育目标分为普通班、特别班、干部班。当今的大学生总体思维活跃、积极上进、关心时政,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就高校目前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文科学生有兴趣接受较理论的知识,希望教师能在课程的教学中理论知识讲深些、系统些。而理科的学生更希望教师简单明了讲述理论,他们更重视知识的趣味性和理性分析知识的逻辑关系。由于文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而导致同一教授内容、方法,基至同一位教师的授课产生的效果相差很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的差异讲授知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文理科学生有差别,同一个班级学生按实际情况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暂把他们称为积极分子,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一小部分本身对课程有兴趣的学生。他们能比较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部分学生上课认真,能积极参与课堂发言。教师在课堂讨论或提问学生时,较难的理论问题时可让这类学生回答,并且要告诉他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是不容易的。第二类,暂把他们称为落后分子,占班级学生人数一小部分,他们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甚至反感,表现出来的状况是迟到、早退、旷课,或者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做别的科目的作业。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一是在课堂上多点名、多提问、多走到他们身边去,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只好“被迫”听课。二是对这类学生可以适当的时候找他们谈话。《决议》列举了要和有偏向、受了处罚、对工作不安等八种类型的人作个别谈话。第三类,一个班级除去第一、二类学生剩余的就是第三类学生了,暂把他们称为中间分子,他们占学生人数的大部分。这部分学生既不特别喜欢也不会特别讨厌思政课,他们是否听课、是否参与到课堂中主要取决于教师课上得好不好,对他们是否有吸引力。这部分学生是教师应争取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能在班级中对这三类学生作一个区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区别对待。

四、《决议》启示之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决议》在讲述士兵的政治训练问题时列举了要采用启发式、由浅入深、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等10种政治课的教授方法,对今天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增强实效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不佳。出现这种情形原因有二,一是,高校思政课教材固定,内容体系理论化,知识性强,比较枯燥。并且其中很多理论学生早在中学已经学习,一小部分内容即便没有学过,但学生自己也能看懂。到了大学,中考、高考的压力已不存在,思维活跃的大学生,面对熟悉的内容,面对已经厌倦的灌输式教学,如果思政课教师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听课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增强思政课的实效了。二是,在竞争的社会中,面对就业压力,学生学习的“功利色彩”强,目光“短视”,从短期效应来说,不少学生认为大学思政课对他们没有用。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增强思政课的活力和实效。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6]高校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要达到这一目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解决方法问题。一是采用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教学,构筑平等、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让学生辩论诸如“现代人才是德重要还是才重要”等问题,提前布置,让学生准备,辩论时正反方分左右两边坐,正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后得出的结论学生也会更认同。二是灵活应用多媒体、博客等现代技术,形象生动地高效教学。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课堂灵活应用网络视频、博客等现代技术,实效会有大的提高。

1929年12月,在福建西部一个边远、贫穷的小山村——上杭古田,一群心系劳苦大众的共产党人,一支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武装,在这里召开了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伟大的《古田会议决议》,它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军队、对革命的重要意义,并详细论述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决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的原则、主体、客体及方法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新时期应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爱的课程。

[1]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M].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编印,2012:1,29-3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89.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35.

[5]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0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9.

猜你喜欢
决议理论课实效性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