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精神和肉体的朝圣之旅——《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圣经》原型解读

2013-08-15 00:45张建春王玉芬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诺亚玛利亚耶稣

张建春,王玉芬

《少年 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成名之作,该书描写了一位16岁的印度少年在太平洋上沉船后和一只孟加拉虎共处227天的惊险故事,并获2002年英国最高小说奖——曼布克奖。小说在派追求生存过程中伴随精神信仰升华为严肃主题,慢慢展开故事叙事,赋予故事深奥内涵,引发众多网友的评论。评论家则分别从宗教、信仰、生存等多角度对书中象征意义进行阐释。纵观全篇小说,笔者认为,基督教的《圣经》原型意象和故事情节原型贯穿其中,充分表达出小说蕴含的《圣经》意象。

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人物诺斯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指出:“神话是文学的结构因素,文学是‘移位’的神话,神的诞生、历险、胜利、受难、死亡乃至复活,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1]弗莱的原型批评是根据《圣经》建立起来的。他认为文学来源于神话,神话的替换变形产生了各种文学类别。

整部小说一直体现了派将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融为一体,和谐并存于他的精神追求之中,且在他求生过程中体现出耐人寻味的完美,三教之中犹以基督教信仰最为核心,基督教《圣经》故事原型贯穿故事始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U型故事情节

关于《圣经》U型叙事模式,王国喜在《论〈魔戒〉中的〈圣经〉U型叙事模式》一文解释得非常清楚,“简而言之,在U型模式的叙事中:叙事主体在起始阶段处于平和的幸福状态;随着叙事推进,这种幸福状态被破坏,灾难降临;最终叙事主体通过抗争或在外力的帮助下渡过劫难,重获安稳平和状态。《圣经》叙事之所以采取U型,是《圣经》寓意和其蕴含的时间观和历史观使然”。[2]

小说模仿了《圣经》的U型叙事模式上,即“失乐园——复乐园——失乐园——复乐园”,故事跌宕起伏,主人公派出生于一所动物园,那里绿树成荫,动物与人和谐共存,一幅生动活泼快乐的伊甸园的生活场景。派、哥哥和父母过着一种衣食无忧的宁静生活。然而,由于国家政治的动荡,他们被迫关掉了动物园,带着少量的动物,背井离乡,前往加拿大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在前往加拿大的日本轮船上,遭受一场暴风雨,轮船失事,派一瞬间失去了家人和赖以生存的生活物资。派与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一样,失去了自己的物质家园。然而,经过长期的海上漂泊和饥渴的折磨,派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小岛,他得到了充足的淡水,并以充足的海藻为食,派似乎找回了失去的乐园。但一次偶然发现,派醒悟这座小岛并不是理想的生活地方,这里的池塘晚上会变成酸性的大缸把鱼消化掉,他所吃的海藻是食肉的。所以他发现这座岛的生态系统单一,岛上绿色的景象也是虚假,不真实的。因此,他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自己的同类,“我下定决心,我要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同类,我宁愿在这一过程中丧生,也不愿在这座杀人的岛上过孤独的令人不满意的生活,虽然身体舒服,精神却已死亡”。[3]他再一次失去了安逸的生活,离开了伊甸园,漂向未知的茫茫的大海,在海上漂泊了227天以后,他们到达了墨西哥湾,“我挣扎着向岸边走去,倒在了海滩上。……这座海滩如此柔软、坚实、广阔,就像上帝的胸膛”。经过了重重考验,派伊凭着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力找回了失去的乐园。他的故事也有个好的结局,派拥有工作和充足的食物,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健康活泼的孩子和深爱的妻子。

二、“诺亚方舟”的传说

据《圣经》记载,上帝为了惩罚人类犯下的恶,决定毁灭所有的人,只留诺亚一家作为人类新的祖先,因为只有诺亚为人虔诚,与人和睦相处,并坚定不移地信仰上帝。“诺亚造一条长四百五十英尺,宽七十五英尺,高四十三英尺的船。在出发前,诺亚及其家人漫山遍野捕捉各种动物,作为食物,又可以当做祭品。第七天傍晚,他们上了船以后,开始下大雨,大雨连续下了四十个昼夜,大地都被淹没了,诺亚及其家人、还有船上的动物是这场可怕的洪水过后仅存的生命”。[4]《圣经》里“诺亚方舟”的传说在小说中也有充分的反映,派的家人也在前往加拿大讨生活的船上装了很多动物园的动物,但一场暴风雨让派失去了家人和大多数的动物,只留下一条孟加拉虎和他相克相生,相依为命,直到上岸获救。派想象自己的遭遇像诺亚一样,他设想如果哥哥幸存下来,会取笑他说:“你给自己找了一只了不起的大救生艇,在里面装满了动物?你以为自己是诺亚还是什么?”[3]然而,最后只有派一个人和孟加拉虎历经磨难而存活了下来,派之所以活下来是因为他虔诚地信仰上帝,他把一切苦难都看成是上帝对他的考验,他和老虎成为上帝的选民。

三、派的母亲——圣母玛利亚的原型

据《圣经》记载,在加利利河谷的小山坡上有一个拿撒勒村庄,木匠约瑟和她的妻子玛利亚就住在这里,他们不穷也不富,他们辛勤劳动,勉励子女,并对他们寄予期望。他们的儿子耶稣诞生在马厩里。做天才人物的母亲是不容易的,玛利亚从来就不太了解这个奇怪的儿子,但是玛利亚非常聪明,她不愿妨碍一个似乎非常了解自己是做什么事的人。即使有时她不赞赏先知,也未因此不再爱她的儿子。小说中的派的母亲也深爱自己的儿子,正如圣母玛利亚在马厩里生下耶稣一样,派的母亲也在动物园生下派。她对家人充满了爱,尽管她不太理解自己儿子同时信仰三个宗教,对三个不同宗教的头领的赞誉和指责,母亲仍然信任自己的儿子。在小说中,大猩猩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原型,她“温柔平和”,船失事以后,大猩猩“在一圈光晕中伏在一座香蕉堆成的小岛上漂了过来,像圣母玛利亚一样可爱”。[3]大猩猩与人和其他动物和睦相处,在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中,大猩猩其实就是派的母亲的隐喻,她勇敢地跟杀人狂厨师搏斗,救下了自己的儿子。她的这种博大的爱正是圣母玛利亚爱的原型。

四、约伯式信仰上帝

约伯曾是神喜爱的仆人,家产富足,生活无忧,虔诚地信仰上帝。后来由于撒旦的试探,上帝允许撒旦拿走约伯的一切以试探约伯对上帝的信仰,使约伯一夜之间失去了儿女和家产,不但如此,还使他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从此约伯遭受了身心的巨大痛苦,但从没放弃对上帝的信仰,约伯经受住了上帝的考验,上帝重新赐福与他,他又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子孙和财产。派的遭遇和约伯非常相似,他也是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到最后甚至失去了求生指南和小筏子。但他把这一切看成是上帝对他的信仰的考验。他觉得“信仰上帝就是要敞开心胸,就是爱的自由,就是不受拘束,就是深深的信任”。[3]最后,派经受住了上帝对他灵魂和肉体的考验,上帝又把夺取的一切,家庭、财富重新还给了他。

五、上帝的考验和爱

在《圣经》中,耶稣从先知约翰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他接受了约翰的施洗。不久,他决定到荒野之中去,他要在孤独之中寻找自己的灵魂。耶稣主倡的是“爱”的问题。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人们的爱。在耶稣看来,不论男人还是女人,税吏还是官员,圣人还是罪人,都是平等的。耶稣对他们一视同仁。派的形象是耶稣的原型。他中学上的是基督学校,14岁时,他在教堂遇见耶稣,受牧师洗礼,成为基督教徒,他爱看《模仿基督》的图书,他坚持素食,爱芸芸众生,甚至爱威胁他的敌人——大老虎。在饥渴的考验中,他像耶稣一样,仍然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最后派经受住了灵魂和肉体的重重考验,获得了救赎。他说 “第一次在加拿大的一间旅馆房间里的床头柜上看见一本《圣经》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3]从他对《圣经》的反应,可以得出他的得救是因为他的宗教信仰。

世界三大宗教在不同程度上挽救了他的生命,但“爱”和“和谐观”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点。纵观派的整个漂流,是一场肉体和灵魂的宗教朝圣之旅。马特尔的小说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的一些原始情感和《圣经》原型。派的海上旅程代表了21世纪的人类生存状态,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需要重新找回失去的宗教信仰,在宗教中寻找新的力量。

[1]诺斯洛普.弗莱著,陈慧等译.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469

[2]王国喜.论魔戒中的圣经U型叙事模式[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2):119

[3](加)马特尔(Martel,Y.),姚媛译.少年 Pi的奇幻漂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2

[4](美)房龙著,乔菲,刘学政译[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欢
诺亚玛利亚耶稣
守望“蔚蓝”的海洋卫星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生日惊喜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灯节上的玛利亚
玛利亚重现
撒旦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