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碧沙岗公园及文化产业构建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碑刻烈士纪念馆

董 婧

一、碧沙岗公园的历史与现状

(一)碧沙岗公园的历史回顾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军阀拥兵自重,残酷压榨百姓,人民生活在苦难黑暗之中。为了拯救国家,打倒军阀,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国共两党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在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开始了北伐战争。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民党革命将领冯玉祥将军,积极与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接受李大钊先生“出兵西安,会师郑州”的建议,出兵潼关,直趋中原,连克洛、偃、巩、郑。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1928年春,冯玉祥将军将部队调回河南境内休整。为了殡葬历次作战中阵亡的官兵,他先后拨款20万元,选中郑州以西一片叫做“白沙岗”的地方,设立烈士们的陵园。这片白沙岗,长期风沙弥漫,形成高低起伏的沙丘,不长庄稼,在这里建造陵园不占百姓的耕地。正和将军心意。特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思,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陵园建成,各地军界要员送来挽词,并勒石纪念。

在碧沙岗公园建成后,冯玉祥将军驻郑期间,每逢星期日必须亲自赴碧沙岗之烈士祠行致祭礼,并到墓园躬自填坟,还希望退休的时候,在这里看看书,写写字,陪陪这里的英烈。即使在他离开河南十年之后,还于1936年的清明节专程回郑州,为烈士扫墓献花。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经历历次战争炮火之灾,郑州碧沙岗公园,一片荒凉。直至新中国建国之后,才重新修建。

(二)碧沙岗公园的现状

1.地理位置。碧沙岗公园位于郑州中原区。北临建设东路,南至中原路,西临嵩山路。而建设路,中原路,嵩山路也都是郑州市区的主干道。交通便利。现在的碧沙岗公园并非原来碧沙岗陵园的全部辖地。南北约600米,东西约410米,较为四四方方,面积约24.6万平方米左右。碧沙岗公园处在繁华市区之中,本身就有利于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2.公园结构与分布。原来陵园由烈士祠、中山公园、烈士公墓和民生公墓四个部分组成。随着1956年政府将大批烈士墓迁往黄岗寺烈士陵园,现在的碧沙岗公园主要由烈士祠和中山公园两部分组成。民族、民权、民生三座碑亭,以六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屹立在公园之中。中轴线上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战士永垂不朽”大型纪念碑矗立,汉白玉的围栏,石桥和喷泉。既庄重又充满生命力。

3.公园内现存文物情况。公园内现存的文物主要有照片与大量碑刻。照片主要是北伐军重要的将领,以及冯玉祥将军的照片居多。此外还有许多国共合作的照片。碑刻主要分为四类:缅怀烈士纪念碑,主要是纪念陵园落成和祭奠北伐战士的碑刻;十六块挽词刻石,赞我英勇战士;北伐军阵亡将士名单碑刻;以及大量镌刻着烈士姓名、籍贯、职衔、部队番号的墓碑。碑文有竖行、阴刻、魏碑字体。不乏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保存完整,数量较大。这里题词众多,包括中央,省市领导人、社会各界以及来自台湾亲民党的宋楚瑜先生的亲笔题词。这都是郑州碧沙岗公园文化推广的重要资源。

4.知名度。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日报》的海外版就对外介绍了碧沙岗公园。本地媒体也对碧沙岗公园进行过宣传和介绍。但是,近几年来,媒介推广的愈来愈少,加之碧沙岗公园的文化产业建构迟迟不前,知名度一度下滑。

二、碧沙岗公园文化产业建构设想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之一。不仅具有消耗物质资源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突出特点,而且与旅游、电信等行业日益融合发展,具有提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依托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发挥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特点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增添新的动力。郑州的碧沙岗公园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碧沙岗公园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来建构和推广。查阅中西方文献汲取经验,为碧沙岗公园的文化产业建构提出以下措施。

(一)加强自身资源整合

郑州碧沙岗公园里面,尚存了许多宝贵的照片、碑刻和建筑。首先,应该更加妥善的保存,必要的地方加以注解。方便游客参观。现存的问题是,碑刻内容很多,游客与那段历史岁月有年代相隔,阅读比较困难。其次,现在的公园里面有许多的娱乐措施,与庄重的碑刻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格格不入。建议拆除一些娱乐设施,加设一些休闲座椅等设施。学习碧沙岗初建的时候,例如,园中曾种植有葡萄,葡萄藤下也是纳凉避暑好地方。第三,一些宝贵的文物史料可以考虑适当对外开放,而不应该束之高阁。

(二)联合媒体推广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传媒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文化的推广与传媒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在微博时代,碧沙岗公园可以开通属于自己的官方微博。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动画的形式传播自己的历史文化故事。由于微博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所以碧沙岗公园微博的开通可以与全国各个地区,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建立一种联系。北伐阵亡的将士名单里面,许多人的子孙如今身在海外。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关注,可以方便他们回到大陆寻亲,寻根。同时,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碧沙岗。

其次,利用传统媒体,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在碧沙岗公园里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包括学生讲解员志愿者的招募、举办传承中国文化,写好中国字这样的书法绘画比赛以及公益活动等。提高碧沙岗公园的知名度和活跃度。

(三)建立北伐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是近代兴起的社会文化事业,为社会和广大公众服务一直是其基本职能之一。从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成立起,就确定了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功能。博物馆承载着人类历代积累的“物”的精华,以及通过物质、文化和科技现象折射出来的人类价值观,它也反映着当代人类社会的观念、精神和知识。

纵观国内,已建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但是唯独没有一座实至名归的北伐战争纪念馆。。所以,建立一座北伐战争纪念馆显得尤为重要。

这座北伐战争纪念馆承担着历史的继承和文化的推广。

首先,建立一个纪念馆的官方网站。在网络上推广介绍该馆。在网站上挂出网上展览馆360度的立体展示。

其次,在纪念馆中,要突出体验式参观。借鉴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的体验式纪念馆的经验。可以大胆引进4D技术。带领前来参观的游客通过4D技术的视频展现当年北伐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战士浴血奋战的场面。娓娓道来一段历史,更给人深刻印象。同时,设立电子触摸屏,对北伐中的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有奖问答。提升参观者的互动。把传统的参观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

最后,在纪念馆参观的最后一站。设立一个文化产品的精品店。一个成功的纪念品商店,应该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观众看完展览,往往会对某件展品产生兴趣,如果有与展览相配套的文化产品,就可以将兴趣转化为消费。可以更多的推出北伐系列的漫画书,和平鸽书签,半景画铜版画,折扇将军图等。以精神大餐的吸收来唤起物质产品的需要。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这也是文化产业建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建立纪念馆的提议早在2001年郑州市政府就研究过,“郑政会纪(2001)68号纪要”上显示,当年,郑州市政府在研究解决文化系统若干问题时说,“文考院从烈士祠搬出,在原址上恢复建烈士纪念馆”。但是,纪念馆到现在也还没有建成。其中主要原因是文考院和园林部门有矛盾。止于此,可以参考西方先进国家解决类似的问题的方法。据相关资料,文物及遗产基本上是由单一部门管理,具体到郑州碧沙岗公园的问题,可以考虑政府赋予文化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指导权,尽量早日解决矛盾。让台海两岸同胞期待的北伐战争纪念馆早日建成。让冰冷的碑刻讲故事,让纪念馆成为我们体验历史文化与精神的宝地。让我们的碧沙岗公园文化产业顺利建构,带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她恢复她曾有的活力。

[1]廖永民.国民革命军北伐与郑州碧沙岗[M].科学出版社,2011

[2]冯玉祥.冯玉祥回忆录[M].东方出版社,2011

[3]喻国明.传媒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张文立.阿什莫尔的博物馆管理观[J].中国博物馆,1993,(3)

[5]孙中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文物报,2011-4-14

猜你喜欢
碑刻烈士纪念馆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萧军纪念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碑刻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