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临床分析*

2013-08-15 00:45廖颂明沈伟俊江焕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5期
关键词:尿激酶开颅血肿

廖颂明 沈伟俊 江焕新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 广州 510600)

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临床分析*

廖颂明 沈伟俊 江焕新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 广州 51060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结果:本组良好41例,不良16例,死亡5例,其中包括2例再出血、1例肾衰竭及2例肺部感染。结论:微创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操作方便,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

*广州市白云区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KZ-14)

高血压脑出血在死亡率和致残率上均有很高的比率,一般为中老年人多见,因其病情变化比较危重[1]。目前我国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既可进行保守治疗,又可使用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碎吸以及小骨开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是一般的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风险大且创伤重,而且病情需符合足够的手术指征。故在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人们开始研究创伤小、疗效佳的治疗方式。2007年2月~2009年6月我院采用软通道引流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有62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62例患者均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且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男性39例,女性 23例;年龄 38~80岁,平均(60±3)岁;平均出血量25~60 mL,其中18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入院后检查具有高血压史53例,血压为17~32/12~18 kPa,平均25/16 kPa。发病后1 h~3 d来我院进行诊治。临床症状:处于意识清楚阶段15例,已经产生嗜睡情况23例,先昏迷19例,中度昏迷伴有脑疝2例,中度昏迷但不伴有脑疝3例。出血位置:基底节区35例,丘脑8例,小脑2例,顶叶3例,颞叶12例,枕叶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 h 13例,6~48 h 37例,>48 h 12例。

1.2 手术方法 依据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使用山东威海村松颅脑外引流装置,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做好横纵座标,标示出头皮穿刺点,并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区,计算出钻颅点至血肿中心偏下的长度,并应用恰当的引流管和穿刺针,进行正常的消毒麻醉后,使用颅锥刺入头骨,必须以垂直的角度。当颅锥突破硬脑膜时,更换带针芯引流管插入颅内血肿中下1/3处,拔出针芯时可见陈旧性血液溢流出,缓慢抽吸约血肿量1/3~1/2即可,切忌用力抽吸或试图抽尽所有血肿,防止引起继发性出血,达到降低颅内压目的即可。注入3~5 mL冰冻生理盐水,利于止血。然后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1~3万U液化血肿,接引流袋,保留2~4 h后放开引流。期间可做头颅CT跟踪,根据血肿引流情况调节引流管位置和尿激酶用量。本组持续引流3~7 d,尿激酶使用2~6次,拔管时需用CT确认血肿的消失程度。

2 结果

经CT检查,研究对象血肿清除率在术后24 h时为34.6~73.2%,术后3 d转变为72.5%,剩余病例则在术后14~21 d完全消失。术后及出院随访6~9个月,本组完全恢复及生活能自理者(良好)41例,保留意识但卧床不起及植物状态(不良)16例,死亡5例,死亡率达为8.1%,其中包括再出血2例、肾衰竭1例以及肺部感染1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病的死亡率极高,经传统的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50~60%[2],而开颅手术则因麻醉过程复杂,手术时间损耗大,创伤重,有效率较低[1]。面对这种病情变化急骤、死亡率高的病症,医疗卫生处开始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兴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此种治疗方法提高了血肿清除率,使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3],适用于各个年龄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3.1 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 微创血肿清除可治疗除桥脑、延髓部位以外浅部以及深部的血肿,适应的疾病范围比较宽泛,禁忌证不多。如果颅内血肿量在30 mL以内,有明显的体征,或是超出了30 mL而血肿牵扯相应的功能障碍,位于重要的功能区,幕下或丘脑>10 mL、脑室内出血均可采用微创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血肿巨大且已出现脑疝的危重病人,微创血肿清除也可作为传统手术前的急救措施,增加开颅手术额外的时间。诸多研究显示,血肿一般在脑出血半小时内形成,并且可以自行停止,6 h后病情开始变化,逐渐产生较为严重的血肿周围水肿,如果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与受压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且具有不可逆性,所以7~12 h是出血后清除血肿的最佳时机,当颅内压降低,周围组织摆脱了血肿的压迫,病理过程被中断,死亡率和致残率将大大地降低,脑功能可尽早恢复[4]。

3.2 手术注意事项 (1)穿刺点的确定。根据CT片,明确出血位置、出血量、形态(肾形、球形、百爪形等),确定一个立体概念,以便更精准地确定穿刺点。依据血肿的位置形态,主要选择从前额、颞部、枕下穿刺。额叶和基底节长形血肿在前额穿刺,颞叶及基底节不规则血肿可在颞部穿刺,小脑血肿选择枕下穿刺。为不损伤重要血管和功能区,有些血肿选择切开头皮钻骨孔直视下穿刺。颅内血肿置管位置最好在血肿中心靠下,这样有利于较彻底引流血肿,也方便调整引流管位置。(2)置管抽吸血肿后常规用冰盐水注入,注意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尿激酶注入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5]。(3)手术后处理。根据复查头CT情况,逐次使用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引流管的调整要依据血肿的减少情况来进行,并且放置时间尽量短,以免导致颅内的感染。复查CT显示血肿仅有20%以下的范围,患者的意识开始出现清醒时,可以考虑引流管的拔出。通常情况下,一周后即可拔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严加观察患者的情况,预防出现以下各类情况:(1)颅内再出血。当血压持续性升高时,再出血可以在不同时间出现,主要原因为术中吸除血肿太快太多,或者患者原有非高血压性血管病变。例如本组中1例患者穿刺后引起再出血,及时做开颅血肿清除,病理报告为海绵状血管瘤。后期再出血主要为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术后应用降压药物及镇静剂有效控制血压尤为关键。(2)颅内感染。原因有手术及药物注入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手术伤口感染及血液逆流回引流管产生。所以保持引流管干燥并及时更换,及时给伤口换药,预防性进行消炎处理等措施可有效阻止伤口感染,出现脑脊液漏。(3)肺部感染。意识障碍者、高龄患者最容易发生,故需加强翻身吸痰,必要时及早作气管切开。(4)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小脑出血和深部出血(包括脑室)患者。术后使用泮托拉唑可很大程度减少其发生率。一旦出现,应立即禁食,并应用洛赛克及胃黏膜保护药物。(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主要原因为摄入不足和排出过多引起,过多使用脱水和利尿药物也是其发生的原因。所有术后要定期复查生化,电解质有异常时及时给以纠正,适当使用脱水利尿药物[6]。经统计,本次研究5例死亡患者的中因肾衰竭1例,肺部感染1例,再出血2例。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不仅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变生活质量,还具有快速安全、微创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王红兵,刘秀梅,路芳振,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2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24):2 295-2 296

[2]宋来高,孔月春,李邦民,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8):68-69

[3]彭小祥,胡小红,葛林通,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 376-2 378

[4]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9

[5]李小进,王孟.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杂志,2006,4(10):612-613

[6]吕中华,赵春波,李瑞岩,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12):9-10

R743.34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5.010

2013-05-20)

猜你喜欢
尿激酶开颅血肿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