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秸秆切碎还田必要性及可行性

2013-08-15 00:46胡百可柏琦琦
河北农机 2013年4期
关键词:肥料秸秆农民

胡百可 柏琦琦

据统计,去年我国粮食年产5.7亿吨,棉花、油料等约3000万吨,这些作物的秸秆年产量至少在6亿吨以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不足35%,其中处理后的秸秆利用率更是不足20%。随着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变革加深,农业秸秆总量持续增加,农业生产由畜力主导转变为机械化主导,农业劳动力大批外出务工,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民生活燃料多样化且不再以秸秆为主,因此农民处理秸秆的方式简单粗放,“一烧了之”成为各地农民首选的秸秆处置方式。这种处置方式虽省时省力,但社会危害性巨大。

1 秸秆焚烧带来的社会危害

首先是加剧大气污染。有数据表明,每年夏收夏种期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数都会达到高峰值,严重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其次是烟雾缭绕,降低了能见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再次是焚烧秸秆,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山林附近,一旦引发大火,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后是焚烧秸秆使得地面温度急剧升高,会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不利于作物对土壤养分地充分吸收,进而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质量及农业生产效益。

2 秸秆综合利用方法的探讨

纵观国内外的秸秆处理方法,主要是将秸秆用作“五料”,即肥料、饲料、原料、燃料和基料。

从国外情况看,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多种用途,开拓出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值得我们借鉴。如加拿大的农业区,将切碎的玉米秆作为肥料返到田里;美国实行土地休耕制度,鼓励、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动再生能源事业;丹麦用秸秆发电;日本68%的秸秆翻入土层中还田用作肥料,10%左右的秸秆用作粗饲料喂养家畜,7.5%的秸秆用来沤制肥料。上述材料表明,尽管发达国家农业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探索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多种方式,但是由于成本问题、技术因素,这些方式大面积推广的价值还不显著,因此秸秆就地切碎直接还田仍是秸秆处置的主要方式。

就国内的情况看,各地都做了很多探索,主要做法有:秸秆还田用作肥料、秸秆收集打包用作饲料、秸秆作为原料生产沼气和电等清洁能源,结果同样表明秸秆就地还田投入少、易推广、更具有普遍性,能消耗大量秸秆,是最简便、快捷、有效、可行的秸秆处理途径。

3 秸秆切碎还田的方法及意义

所谓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散在地表,使之腐烂分解或直接将农作物秸秆深耕还田。

直接还田无需经收集、运输、加工、抛撒等作业就可完成,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农业作业效率。还田作肥料,一方面降低化肥施用量,节约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能够将作物吸收的大部分营养元素,尤其是钾、钙、镁及部分微量元素回归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对维持土壤营养平衡有积极作用,提高土壤肥力,使粮食产量提升10%~15%。秸秆直接切碎还田消耗了大量秸秆,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进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秸秆直接切碎还田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一条途径。

4 发展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存在的问题

4.1 广大农村农民认识不够。主要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对保护性耕作认识不足。

4.2 农民对秸秆切碎还田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效益较低,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意愿和投入能力不强。

4.3 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缺乏相关的法规政策,存在制度漏洞;部门交叉管理,容易形成互相推诿现象。

4.4 技术要求高,配套设施不足。将秸秆彻底粉碎的大型机械和粉碎后进行深耕的大型拖拉机保有量相对较少,农机配套比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推广。

5 解决秸秆切碎还田问题的应对措施

5.1 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意义的认识。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加大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产增收、节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5.2 加快秸秆切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鼓励科研机构研究和推广性能优良、质量可靠、操作方便、经济适用的秸秆还田机械技术,解决农民对秸秆还田的后顾之忧。

5.3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置大型拖拉机等大型、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鼓励农户及农机合作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作业,示范推广秸秆切碎还田技术。

5.4 加强技术服务,实施激励措施。实施秸秆直接切碎还田,作业环节增多,技术性较强,作业质量要求高。因此,基层职能部门要强化技术培训,开展优质技术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秸秆处理在一定阶段内仍将是困扰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持续、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国家、地方和农民三方共同努力。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困难程度,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尊重规律,积极作为,最终实现秸秆问题的全面解决。

猜你喜欢
肥料秸秆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