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数学情感教育*

2013-08-15 00:54周红林周幼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数学教师

周红林,周幼荷

(1.湖北科技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通城第二高级中学,湖北 通城 437400)

一、数学情感的含义及特征

1.数学情感的含义

所谓数学情感是指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对数学及数学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求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但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数学情感则是指数学学习中的信念、态度、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这些情感因素一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认知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和目标,这也说明数学情感具有双重性。受最近几年心理学界兴起的“热认知”研究的启发,张春莉、王小明等也是将数学学习中的所有非认知因素的学习概括为“情感领域”的学习,从而来探讨情感领域的学习性质及规律。

其实,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界也大多认可将非认知因素统称为情感因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加区分地将所有与数学学习中非认知因素都统称为数学情感。《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的描述也是沿用了这种划定。另外,标准中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的阐述,都是将“情感与态度”作为与“知识与技能”并列的目标来定位,体现了对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视,也诠释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标准的阐述让我们认识到,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如对社会,对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意志力等等。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不仅重视数学认知的学习,而且重视数学情感的培养,那么,“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一个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学习数学,获取知识,收获的将是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这些远比升学重要的公民素质。”

2.数学情感的特征

(1)数学情感的两极性:所谓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数学情感对数学学习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情感都可以找到另一种和它在性质上恰好相反的情感,如满意与不满意,感兴趣与不感兴趣 ,喜欢与讨厌,爱与恨等。在两极之间,还有一系列不同程度,不同色彩的情感,并且两极情感还会相互转化。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和利用积极的数学情感,克服消极数学情感或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本文其他阐述中提到的数学情感及其培养均指积极的、正面的情感。

(2)数学情感的感染性:一般来说,情感是是具有感染性的,即个人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感染别人,使其他人也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数学情感对学生更具有感染性,并且数学情感的感染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感情的共鸣,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动力、兴趣等数学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3)数学情感的迁移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外物,此即情感的迁移性。由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借助于其它生动有趣的画面或描述,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学生有对数学的积极良好的情感也会渐渐的升华迁移为个人良好的品质与情操。

(4)数学情感的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例如,在快乐热闹气氛的情境中一个人就会产生兴奋感和幸福感,相反在压抑悲伤的情境中人则会产生悲哀感,这就是情感的情境性,也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这就启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积极的、乐观向上的学习情境,尽量避免引起学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的的情境刺激。

二、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1.数学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育中,我们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问题解决中的能力培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十分重视数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许多教师或许不知道,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并不是说必须牺牲一个才能保全另一个,若处理得当,它们之间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已经不是单一地进行某一方面的取舍,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整合。新课程中,对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视可以说是空前的,情感目标是与知识和技能并列的目标之一,当然情感目标的实现又必须融合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之中。

数学教育中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关于情商和智商的说法也是一致的。国内已有教改实验证明,情商的重要性不亚于智商。数学教育中重视EQ教育不仅“为解决数学后进生问题提供了一条好的捷径”,更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树立起做人的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EQ水平与IQ水平的均衡发展。

正如专家所言:“数学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改变行为,而且每时每刻创造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从而形成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和学习方式。因此,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参与本身不仅是重要的学习变量,而且也是重要的学习产物和素质。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行为的改变,而且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策略的过程。这些态度和取向学生终身受用。所以说,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2.数学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学习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习本身就包含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情意行为与认知活动是不可分的,他们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影响着人的行动和选择。几乎所有的认知都会有情感成分,而且相辅相成,缺乏情感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任何教学活动都有人的参与,有人必有情感,数学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数学情感对数学的认知学习起关键性的作用,数学情感是他们接受数学信息的阀门。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情感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对数学的美好情感来源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的美的追求,也来源于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美好的情感可以促进数学的认知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 ~90%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更具体更形象,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学生边认识边干就干的越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由此可见,数学学习中积极的正面的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动力作用是多么巨大。

三、数学情感教育的原则

1.激发性原则: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美好情感绝不是自动产生的,它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推动、引领、启迪。这就启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就必须遵循激发性原则。

2.鼓励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赞扬永远比批评有用,奖励永远比惩罚有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经常以赞赏、期待的眼光激励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理想感召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渗透性原则:数学情感的学习不同于知识技能等显性知识的学习,它必须融入各种各样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这就是说,数学情感的教学必须以渗透为主,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4.感化性原则:数学情感的感染性对我们的启示就是: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自己真挚的热情和爱心感动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创建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来熏陶学生。

四、数学情感教育的策略

1.激发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的动机不仅是影响数学认知学习的重要变量,还会影响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积极态度,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明确数学学习目标、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及时反馈并适当评价学习结果、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多开展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等等。

2.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比如:选取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和魅力;组织新颖生动、直观形象的数学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介绍数学史上新奇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的美;让学生参与数学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实验等等。

3.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自信心是指学生个人对于自己数学能力强弱以及能否学好数学的自我意识,它与学生的数学成绩正相关,而且相关性很高。所以说,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是比较有效的举措。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的方法包括:不失时机地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自尊的要求;对考试结果的恰当评述和分层次表扬;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正确归因;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让学生体验成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树立对数学的正确信念等。

4.增强数学学习意志: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往往与克服困难有关。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了数学学习在很多时候是会遇到困难的,这时候学生的意志品质就发挥它巨大的作用了。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知难而上,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探索精神的人才能最后取得数学学习的成功。而且,当一个人有个坚强的意志,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所从事的事业。所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力就成为数学老师们必须努力的方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来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升意志。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大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揭示数学的巨大价值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意志;我们还可以介绍数学家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

五、数学情感教育的措施

1.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厌倦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本人必须加强自身的数学情感修养。这包括,第一,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数学观、数学价值观、数学教学观;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理论,提高理论修养;第三,教师还要广泛涉取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数学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旺盛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积极的教学情感,才能强烈地感染学生,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着虽悲不哀,强怒着虽威不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切诚挚,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感动学生,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慕者色飞。新课程下的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课堂之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主动找学生谈心,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与想法,真正担当学生情感的良师益友。另外,教师还要同家长联系,采取电话,家访或发电子邮件等形式,建立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返璞归真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精彩描述。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材十分注重严谨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也无法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对此,我们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反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只有揭示了数学的本来面目,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生动活泼。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把数学知识带进生活,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3.打造生态课堂,创建新型课堂文化

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大舞台,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课堂中教师、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情感、课堂环境等各种要素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研究不能单一地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用生态理念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动态、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不仅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师生之间交流知识和交流感情。这一生态环境是师生积极数学情感的体现,也是新型课堂文化的核心。

打造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教学过程就会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亲和的师生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对数学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数学知识、风趣幽默的数学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灵活多样的数学研究方法展示数学的魅力,变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定律概念为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数学现象,变严密的逻辑推理为自然的流畅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另外,生态课堂的打造还需老师对学生寄托积极的学习期待,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设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被重视、被关怀、被尊重的心理等。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克服困难的动力和信心,而成功感则能给学生尊严和勇气,学生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对学校、对老师、对课堂、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才会真正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

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说:儿童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知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们的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们改造事物和创造的工具。是的,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加强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情感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如何说课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