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乡村建筑对比及中国乡村发展规划趋势

2013-08-15 00:51左伟灿
山西建筑 2013年25期
关键词:道路规划建筑

左伟灿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0 引言

乡村建筑是指在非城市地区中建设的带有乡土气息的民用建筑,多为独立住宅或联排住宅。作者于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CA)进行5个月的交流学习活动。在美国,在城市工作的人大多会在乡村居住,所以在此期间,本人经常受朋友之邀前往其乡村的家里做客,对美国的乡村建筑有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到了春节便同家人一起回乡村的老家走亲访友,对老家的乡村建筑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自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开始发家致富,一批批新的乡村建筑建设起来。但是,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要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在短时期内体验了两个国家的乡村建筑的建设成果,本人深有感触。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乡村建筑的建设与规划方面我国与美国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政府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又再一次对新农村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所以,本文讨论我们如何紧抓这次机遇,将乡村建筑建设与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新思路,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

1 中国乡村建筑现状及特点

为了能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作者前往河南省固始县杨集乡以及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进行调研和考察,广泛收集资料,总结中国乡村建筑的现状及特点如下:

1)临街乱盖房屋,没有系统规划。细看中国的乡村建筑群,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是有过之无不及。老一辈的茅草屋有的被改造成牲畜圈,有的被推倒再建起水泥屋。新一辈的人结婚后大多都不甘心与长辈挤在一起住,便攒钱在附近买地皮盖新房。每次回老家,会发现道路两边的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没有统一规划的门牌号,而且房屋间距根本不达标,致使屋内采光成为了难题。原本路就很窄,勉强可以会车,但是现在新房都是临街而建,很多人家甚至将门前的道路当作自家的前院使用,在路边堆放桔梗、砖,更使道路不畅通,路面损坏严重,而且为今后拓宽道路增加了困难。据了解,当地居民认为在道路旁边盖新房是最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现如今家家户户都开始买车,如房子建到了村里,村里道路狭窄,而且都是土路,车子根本开不进来。再加之当地政府对周边道路没有系统的规划,只负责卖地皮、收钱,所以便出现了大家争相沿路乱盖房子的现象。

2)建筑形式单一,没有文化特色。沿街盖的乡村房屋,家家户户所采用的建筑形式、外立面的装饰,甚至是门窗样式几乎都是一样的。走亲访友的时候,知道他们住在这条街上,但是因为无规划,没有设置门牌号,根本无法认清亲友的家门。内部空间设计也近乎一样,一般都为二层,一层是客厅、餐厅、厨房,沿楼梯间上去便是各个卧室。而且房屋的建设没有地域特色,没有乡土气息。外立面大多贴瓷砖或刷白漆,平屋顶,二层在室外的平台用于晾晒衣服或粮食,有的甚至没有设护栏。有钱的人家会在门口处为雨棚设立一对水泥柱子,有的甚至仿科林斯柱式,实在滑稽,颇有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3)花钱只为居住,没有经过专业设计。中国的乡村建筑几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几乎每幢房子都能看出不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地方。据了解,当地居民为了省钱,基本上都是按照一种样式盖出来的,模式基本固定,同一个村的请来盖房的工人可能都一样。老百姓有钱了才能盖房子,只为居住,要求就是经济、实用,不会有类似于形式美的考虑。这样的建筑就像没有灵魂一样,只剩一层“皮”。

2 与美国乡村建筑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

2.1 美国乡村建筑的现状与特点

作者在美国乡村的所见所闻与中国恰恰相反,总结其建筑的现状及特点如下:

1)系统规划,统一编制。

美国的乡村建筑群,政府规划井然有序,一家一户对应着一个门牌号,并留有合理的楼间距,不会出现在间隙中加盖一间房子的现象。道路、停车场及其他附属设施设计合理,并且会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建筑形式不拘一格,争相斗艳。

一路走过,每座住宅都不一样,各自有着各自的风格,有欧式、伊斯兰式、地中海式、维多利亚式,等等。从房子的设计,大概能看出来户主是来自哪里,甚至能看出来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样式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富人用石头,穷人用木头,不管是什么材料都能尽显其特色。内部空间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从入口的设计就能够看出。有的主入口在一层,有的从主入口直接进入二层。置身于其中,就像是在一个展览会,每一座住宅都是一件精美的展品。

3)经过专业设计,符合各项规范。

从精美的住宅中能看出其主人的良苦用心,不管是自己动手还是聘请建筑师都是精心设计每个细节,力保由里而外,从一个门把手到门窗立面都能达到风格统一而和谐。而且美国人注重人性化设计,所以在设计时融入了主人的喜好并紧扣其使用特点,并非只是一栋冰冷冷的“水泥屋”,而是像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具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建筑设计作品更是完全遵循当地的建筑设计规范,丝毫不会马虎,或者因为节省钱而忽略这些细节。不仅为自己,更是为了家人的安全考虑。

2.2 中国与美国乡村建筑对比与分析

通过对两国乡村建筑特点的总结,在作对比时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杂乱无章,而美国的井然有序;我国的形制单一,而美国的风格多变;我国的粗制滥造,而美国的则是精心雕琢。

如此说来,为何两国之间的乡村建筑的差距有如此之大,综合起来说,中国的乡村建筑缺三样东西:钱、规划、管制。

首先是缺钱。乡村地区的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没有设计意识,而且设计费对于他们来说毕竟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尽管多年以来政府一直在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但是中国的现状仍是穷人大部分聚集在乡村地区,并不如美国一样富人在乡村及郊区买房,在城里工作。所以,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当地人民只能连地皮加盖房子总共十几万元便草草了事,还有钱的就装修一下,没钱的就只能住着水泥房子了。

其次是政府缺乏对乡村细致、整体的规划,以致当地居民在道路周围乱盖房屋。只要是买到了地皮,便可以随心所欲地盖房子。这样乱来不仅房屋质量会有所下降,其产生的副作用,如对道路的破坏,会对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后是政府缺乏对乡村的房屋建设进行约束和管制。政府没有贯彻建筑设计规范,当地居民又没有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房屋设计的意识,自然对细节考虑不周全,居住时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

3 中国乡村建筑发展规划趋势

分析出问题所在的原因后,我们便要找到解决对策。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纠正错误,不断创新。2012年12月31日,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鼓励土地扭转,即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转向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同时也将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并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1]。这种思路化零为整,集中生产力,以提高生产效率。作者认为,中国的乡村建筑也可以借助这种思路进行发展。毕竟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我们不能硬搬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的乡村建筑作为发展蓝图,而是要走出一条属于我国的发展道路,即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建筑发展之路。

此条发展道路的初步构想总共有三步:第一步,由政府统一规划,将居民的居住用地提前划出,老房危房该拆就拆,集中居住用地,化零为整,要尽量保证乡村居民都有自己的房子。在规划时眼光要放长远,预计未来居住用地的发展趋势,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而且不仅是建筑,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如停车场(现如今的停车难早已暴露出政府当初的规划并没有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也要谨慎规划;第二步,政府进行招标,聘请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及工程队进行建设。但是在整片居住区并不是完全统一,就像是无限复制,而是要设计划分出不同规格、不同面积、不同价位、不同样式的住宅,政府按照房子的成本价卖给当地的居民,让具有不同购买力的居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政府也要加以管理和控制,防止炒房现象的发生;第三步,居民入住后,由于家庭规模会不断发生变化,对住房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对此,政府也要做出相应的对策,比如引进国外“适应性住宅”的理念,即建筑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对空间不断地进行设计,住宅内部空间在二次装修的过程中可以重新分配,以满足居民的需求[2]。

以上三个步骤,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角色在每一步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乡村建筑今后的发展关键在于政府的作用效力。政府可以补上乡村建筑所缺的东西:钱、规划、管制。作者提出的发展道路,从表面上看类似于现在我国极力推行的农村城镇化,但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有极大的区别。作者认为乡村今后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还需保留其乡村的本质特征,并不应该全部被同化为城市。毕竟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中国的基础,根据现在的国情我们暂不能动摇这个庞大的根基。而且,如果整个大环境没有被城市化,包括文化、人的素质、经济、政策,仅仅建筑设计脱离农村,完全现代城市化,则如同空中花园般脱离现实,被大众所耻笑。所以中国的乡村建筑仍需有乡村气息,但仍需向城市化努力。此外,因设计时要有现实作为依据,所以要将“和谐建筑”作为设计理念,即要建设与周边建筑、当地文化、人的心理感受、宗教信仰、经济、政治等协调、完整、适应为一体的建筑[3]。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美国的乡村建筑,发现了中国乡村建筑的不足之处。再结合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乡村建筑的发展之路。总之,我们应该开拓思路,解决今后更多的难题。同时,政府也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做好本职工作,在发展乡村建筑等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Z].2012.

[2] 艾维·弗雷德曼.适应性住宅[M].赵 辰,黄 倩,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左伟灿.从国外的有机建筑和适应性住宅谈中国建筑[J].山西建筑,2012,38(17):40-42.

猜你喜欢
道路规划建筑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