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013-08-15 00:49周竟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三江平原灌溉面积水田

周竟平

( 黑龙江省庆丰农场农场水务局,黑龙江 虎林158421)

1 工程概况

富锦灌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右岸的三江平原上,行政隶属于富锦市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二九一农场,地理坐标为E131°30'~132°55',N46°48' ~47°14'。灌区东临青龙山灌区,南至新七星河和内七星河与友谊农场相望,西与二九一农场相邻,北靠幸福灌区和松花江。灌区总土地面积21.3 万hm2,现有耕地面积17.5 万hm2。

灌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湿热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大风,秋季降温急骤,常有冻害发生。多年平均气温在3 ℃左右,平均无霜期131 d左右,冻土层深达1.5 ~2.0 m。

区内除有别拉音山等低山丘陵外,均为广阔的平原区,地势低平,且多碟形洼地。地形呈西南高而东北低,地面坡降1/5 000 ~1/10 000,平原地区地面高程在50 ~65 m。

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灌区工程现状

在渠首站的西侧现有红卫灌区1 处,总面积5 900 hm2,设计灌溉面积4 700 hm2,现已实现灌溉面积2 000 hm2。该灌区始建于1970年,渠首于1973年完工,1976年初灌溉面积为73 hm2,1980年灌溉面积为1 500 hm2,渠首及骨干工程建设完成,随后开始发展水田生产,但是由于水泵及机电设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水田灌溉规模一度停滞不前,到目前为止实际灌溉面积为2 000 万hm2,设计保证率75%,实际保证率40%,远未达到设计规模。

灌区现有红卫总干渠1 条、长8.5 km,干渠1条、长2.84 km,支渠5 条、总长21.66 km。

灌区现有渠首抽水站1 座,为红卫灌溉站,位于东和悦陆西2 km,该站始建于1970年,1976年投入运行,配有轴流泵6 台,总装机容量930kW,总装机流量8.52 m3/s,设计扬程8.0 m。灌溉站结构形式由引水池、前池、主厂房、副厂房、压水池组成,厂房为干室型,厂房分吸水室、水泵层、电机层、电气设备层。由于年久失修,设备严重老化,目前运行状况很差。

2.2 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灌区内排水工程在除涝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工程没有全面完成,排水和交通建筑物缺乏,满足不了区内的排水任务和生产交通要求; 灌区南北为七星河和松花江区,但因区内严重缺少灌溉工程,无法将地表水引入区内进行灌溉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已被列入国家批复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1]中的重点工程,富锦市是佳木斯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三江平原的重要交通枢纽,所以在该区域内发展大型的水稻种植区,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辅助和辐射作用。

3.1 灌区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根据《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确定的目标和措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水田灌溉面积应为333.3 万hm2,在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带促进行动中,已提出三江平原水稻为全国重点扶持和发展的8个产业带之一。到 2007年,全省水稻面积为225.3 万hm2,还有108 万hm2水稻面积的发展空间。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中到2015年,全省新增水田面积33.3 万hm2,其中:东部地区新增水田面积27.8 万hm2,本灌区为引松补挠灌区一期范围,规划水田面积7.3 万hm2,新增水田面积0.55 万hm2,本次设计灌区新增水田面积11万hm2,比规划中多10.4 万hm2,加上规划中总新增水田面积33.3 万hm2,为43.8 万hm2,仍达不到108 万hm2的发展目标,但离此目标越来越近了,所以,本灌区的建设对我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起到了提高保证率的作用。

3.2 灌区建设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需要

该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灌区南侧七星河,北侧为松花江,水量充足,水质较好,适合农业灌溉。适当引入地表水和区内的地下水进行联合灌溉,可调节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

3.3 灌区建设是加快该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富锦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冲积黑土平原之一,土地资源丰裕,但区内中低产田面积大,现在区内主要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产量4 134 kg/hm2,年 粮 食 总 产 量7.2 亿kg,年 效 益19.66 亿元。而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旱涝保收,适合在该区域种植,灌区设计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控制地下水位,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更能提高水稻单产。据2008年统计年鉴,该区内现有水田平均单产500 kg,本灌区15.5 万hm2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成后,年可增加粳稻产量10.6 万kg,年效益35.92 亿元,新增效益16.26 亿元,效益非常可观,将使该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全市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明显提高,更能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对富锦市又好又快地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4 灌区建设是促进三江平原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需要

灌区建成后,将形成大面积的水田种植的水面—人工湿地,其通过强烈的蒸腾和蒸发作用,把大量的水分送回大气,增加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从而调节该区的气候条件。区内随着渠沟工程逐步建成,且两侧的防护林也都相应的完善后,将会增加区内的农田防护林面积,提高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也可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 结 论

富锦灌区工程是一项协调人口、经济、环境、资源,非赢利性的、公益性强的,以社会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上马后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粮食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论是合理可行的,项目财务上也是可行的。建议尽早立项,以使该工程项目能够早日建成生效,更好地发挥效益。

[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R]. 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

猜你喜欢
三江平原灌溉面积水田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基于灰色绝对关联度的三江平原降水量影响因子识别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基于相关分析的三江平原气候影响因子关系识别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