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共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履职尽责服务湖北科学发展

2013-08-15 00:46张柏青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主道路报告

张柏青

(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060)

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国家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作为参政党,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以下是本人在学习中得到的六个方面的体会:

一、十八大的主题

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四个问题:一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奋斗目标问题,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道路问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四是精神状态问题,就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设定这样的主题就是向国内外、党内外鲜明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确定这样的主题对于我们国家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共中央召开座谈会,特别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可以说起草过程是充分听取各界意见、广泛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的过程,也是全党全国各界智慧的结晶。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

十八大报告的重要历史功绩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实现中共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党和国家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有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的重大理论价值,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时代价值,有破解社会经济发展难题的重大实践价值。

十八大报告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必须更加自觉”:一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此为新提法。十六大提法是“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展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的成效;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些都是要求从实践上来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报告的另一重大历史贡献就是全面、完整、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主要任务,也是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笔者体会是掌握“四个阶段”、把握“三位一体”、理解“三总、三不变”、“八个必须”。

“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的发展历程,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社会上有不同的认识。十八大报告指出,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经过长期的创造、奋斗、积累,终于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充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建设、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历程一以贯之、不断进步。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发展建设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位一体”。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相互联系、三位一体。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概念,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理论、制度、道路作为三位一体的概念提出来。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这就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在党领导的长期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三总、三不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把握三个“总”,就是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就是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总布局来说,十二大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大建设,十五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十六大以后新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把“以及”改成了“和”,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之一。为作好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目前还有“三个不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主要矛盾没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定位没变。

“八个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目前人们关注议论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报告提出了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既是对实践的总结回顾又是指导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就是要坚持八个必须,最终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表述、新目标。提出这样的目标主要考虑三点:一是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十六大、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必须坚持,同时根据情况变化提出了“建成”的新要求;二是针对性。就是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特别是针对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三是全面性。要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

在把握这个目标时,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领会:第一就是关于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具体数据表述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是十八大报告的新特点,过去的报告从来没有提出过收入10年翻一番,多表述为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第二个方面就是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推进改革。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高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即提出到2020年我们的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性。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和国家实际需要,十八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五、主要任务

十八大报告的主要任务就是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加快,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1995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转变必须把握三点:一是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它们的同步融合、协调发展。二是强调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强调要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要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调更加注重市场治理,更好把握市场规律。政府和市场关系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来,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具有重要意义。

2、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此,报告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个人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决定政治发展模式。二是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报告明确提出总体要求就是把改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三是把握着力点,应更加注重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由。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3、关于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提出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是十八大重大的历史贡献。报告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笔者个人认为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创新,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推进在我国已经有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就和各党派和其他人士在团结斗争协商中就实践了协商民主。在政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事务都和社会各界进行协商,已经形成了制度。当前各级人民政协已经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成为政治体制运行的基础之一。

十八大报告仍然强调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中特别强调要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内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个人认为这是对致公党以侨海为主要力量和鲜明特色的参政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鼓舞。

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加强社会建设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重要决定。十八大又强调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四个方面的任务。并就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个人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还应当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一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上有新进展,要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是第一次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的(十七大提出的是“社会管理格局”),具体表述为“四个加快”: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最后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以上是笔者个人对十八大报告精神的解读,目的在于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并贯穿实践于本职和党务工作之中。致公党湖北省委会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以服务湖北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促进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谱写新篇章,为助推湖北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扎实奋斗迎接伟大祖国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民主道路报告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报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报告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好民主 坏民主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