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启示

2013-08-15 00:52方向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服务学习工学社区

方向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随着综合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进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依托政府,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等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不断显现。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论上的优势并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反而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工学结合效果不明显。联合国在1955年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可以暂时把社区发展定义为旨在通过整个社区的积极参与和全面依靠社区的首创精神,来为社区建立一种经济条件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过程。作为存在于社区中的学校要积极通过服务学习参与社区事务、依靠社区来取得进步。”[1]如何在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与社区合作,将课程与服务相结合,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美国“服务学习”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在美国“服务学习”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体验学习”、“项目为本学习”或“实习”在19世纪末就开始流行。文献中关于服务学习的定义有147个,是教育学家罗伯特•西蒙和威廉•拉姆齐于1967年共同提出了“服务学习”这个词,即结合有意识的教育学习与完成任务式的教育学习以满足社会上人们的真正需要。[2]马里兰大学的雅可比(Barbara Jacoby)认为:“服务学习是经历教育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参与旨在满足人们和社区需要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精心安排的结构性的机会的活动而得到发展。”[2]1993年《国家和社区公益服务信托法案》为各州将服务学习纳入学校课程提供资金来源及保障,服务学习在美国的中小学以及大学普遍开展起来。[3]

服务学习和社区服务的区别为:后者的核心是提供服务,而前者将课程学习与服务结合在一起。服务学习是一种经过设计、组织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为社区提供服务的活动,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育社区化。美国社区学院的校董会成员人数在12到20人之间,董事会成员必须包括1名学生代表、1名教师代表、1名行政人员和1名后勤教辅人员,其余为社区行业、企业代表、成功人士代表、当地政府代表和1名律师。校董会决定学校的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等,解决学生的企业实践和就业。学校在社区里,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同时接受社区指导。

第二,服务课程化。社区服务内容一般分为三大服务内容,即: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的便民服务和面向社区单位和组织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学习课程则符合社区真正需求,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结合课程知识、技能及价值目标,服务学习要配合课程的安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服务融入课程并促进学习。

第三,目标明确化。传统的社区服务以服务成果为目标,学习目标不重要,学生是为了服务而服务,服务不受学生欢迎;而学生的企业实践则是以学习为目标,服务成果不重要,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生不受企业欢迎。服务学习则同时具有服务与学习两个明确的目标,且相互促进,达到学校与社区互惠两个目的。社区有责任帮助解决辖区内学校运行、企业的经营困难,企业可以从学校方便得到员工补充,学生则可实现参与现场学习、达成自我成长等目标。

二、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工作存在的不足

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主要形式[4-5],但由于校企双方定位不同、职能不同、目的不同,有效、可持续、能推广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却很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由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特质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工学结合项目的开展一般没有固定的时间、相对稳定的实践内容,是“打工”还是“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存在着解决企业短时间生产任务紧、用工困难的情况。对于学校来说,工学结合的时间难以预知,内容与课程结合困难,尽管客观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要么学生重复训练某些实践技能,要么预先学习了后续课程的内容。工学结合实际上是解决企业需求为主顺带培养学生技能,学习目的性不强,损害了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二)项目稳定性差

工学结合项目一般在学校与几个合作企业之间展开,是一种“点到点”的合作,由于经济社会变幻莫测,企业生产变化较大,难以给学生安排固定的生产实践。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生产紧张的时候接受学生进企业实践,尽管学生能从此类实践中学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但是由于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工学结合项目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时间不能确定、实践内容不能确定、实践参与的人数不能确定等,因此传统工学结合的企业实践谈不上有专门的课程,通常是通过校企双方临时协商,调整教学计划等来实现学生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稳定性比较差。

(三)项目保障性差

除了企业不能保障工学结合项目的按时、按量提供外,在安全性、经费等方面也同样缺乏保障。一般的校企合作,大多是通过教师的个人关系最终形成合作,合作企业的地理位置不受控制,有的远、有的近,对路程远的企业学校的管理就可能跟不上,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学生的住宿、来回的交通等都会存在安全和费用的问题。

三、“服务学习”理念对工学结合的启示

在我国,街道作为基层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街道办事处主管城市社区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履行行政职能,社区成员还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我国高职院校一般地处城镇,是社区成员中的一员。

(一)成立学校、社区统筹的理事会协调服务学习

由于学校联系的企业少,或者企业转产、倒闭,或者专家跳槽等,企业专家参与高职院楼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效能是比较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稳定性差。可以参考美国社区学院董事会的构成,在社区支持下,成立由本社区内相关行业、企业、居民代表和学院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体——“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一些专门工作委员会,如实训工作委员会,协同相关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施、评价实训情况。

(二)建立“点到体”的合作关系保障服务学习

在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中,学校是一个点,而社区就是包罗万象的一个小型经济体,服务学习的开展建立了一个从学校到社区的“点到体”的合作,一所学校只要和一个社区全面合作,就基本能解决学生的服务学习项目。这样尽管个别企业的开张与倒闭,有偶然性与突然性,但是一个社区的经济发展却具有稳定性,从而保证服务学习可以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在相对固定的实践岗位、以相对固定的人数实施,也保证了稳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有稳定实践内容。社区统筹辖区相关企事业单位需求,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实施服务学习项目,如3—6月份,是二年级学生工学结合,主要是完成技能训练;7—8月份是三年级学生工学结合,主要是完成顶岗实习;9—12月,是一年级学生工学结合,主要完成社区服务。这样除了春节,都有人数稳定的学生到社区实践,这个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实践课程是有计划且是经过设计的,另一方面也保证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也帮助社区解决了如何为企业服务的困难。

传统的工学结合项目,基本是临时性的、一次性的,因此学生的权益是没有保障的,而是由企业根据生产情况比较随意地支付津贴。而对基于课程学习的服务学习,企业可以结合学生实践的岗位与时间,妥善地解决学生实践津贴的发放,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学生参加这样有组织的服务活动——该活动反映了社区需求和课程要求,服务就是学习,服务项目就是课程,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6-7]

(三)共同的目标促进服务学习

促进社区发展是学校和社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促进合作全方位展开。学校可以参与社区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的便民服务和面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社会化服务,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可以与思政课程结合,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可以与人文类课程相结合,企业岗位实践则当然和专业课程相结合,从而实现所有服务项目都有课程作基础、作依靠,也为课程服务。社区可以安排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岗位从而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社区可以安排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学校实训项目开发并按照产品生产的实际技术与工艺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项目。社区协调区内各方面的专业人士,鼓励和吸引高级职员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研发,推荐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或较强实践技能,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心的优秀员工担任学生学习技能教师,推荐优秀学校专家到企业参与平台的研发和项目的承接等工作,进而探索和实现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合作互融、利益互惠”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模式。

(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设计成功的服务学习课程计划。服务学习应该是有组织的、可持续的服务与学习活动,而不是项目式的一次性工作。要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时间,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应用到社区真实生活、工作情景中去。需要学校、老师、社区、企业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企业需求,在满足社区实际需要的同时,明确的学习目标,将服务整合到课程之中,只有完善的课程计划,才算是成功的。

2.接受服务学习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由于服务学习是将课程融入到服务之中,学生参加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服务活动又与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其组织方式尤其重要。可以是一次性或短期服务学习,也可以是长期的课外服务学习,必须由社区、企业、学校、学生及老师密切配合,协调解决。

3.组织反思保证服务学习的有效性。与传统工学结合项目不同的是,服务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反思,传统的课程到考核就结束了,但服务学习结束之后还需为学生安排时间进行反思,课程反思活动使学生连接服务经验与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与技能,最终习得知识、掌握技能。

四、结语

服务学习不仅仅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学生人际的发展、公民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和社区也具有重要影响,服务学习有助于社区各类事业的开展,有助于社区对社区内企业的影响力的提升;对于学校而言,则促进了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也获得社区资源对学校的支持。

[1]邓文勇.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J].职教论坛,2010(4):25-29.

[2]郝运,饶从满.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特点、实施程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63-167.

[3]张振宇,沈蓓绯.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深化发展的思考——以美国学校服务学习为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101-106.

[4]张德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7-10.

[5]龚云峰,周玉鸿.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23(3):55-58.

[6]陆为群.服务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比较及其对区域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12):101-106.

[7]郑方.论服务学习对当前实践教学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144-145.

猜你喜欢
服务学习工学社区
盐工学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盐工学人
——沈 妉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析
工学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模式述评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