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特权思想 加强执政党建设

2013-08-15 00:51汤建容
世纪桥 2013年8期
关键词:特权思想特权权力

汤建容

(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重庆 4011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这个论断,是深刻总结人类反腐败斗争史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于加强我们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特权思想的内涵

特权是人类政治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个怪胎。单独理解特权的内涵应该是很丰富的,古今中外都会有不同的释义。一般而言,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地位等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利或权力。这些权利或权力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在法律规定之外,它们都是建立在对权利或权力分配的不公正的基础之上的。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

特权现象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法制、反制度的政治现象。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性。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二、特权思想的表现

(一)政治上不民主集中

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执政的法宝。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有的把个人决定了的事情,拿到党委会上走一下形式,要求成员表一下态,名义上是集体讨论决定,实际上是个人说了算;有的班子成员在集体决策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而是察言观色,揣摩逢迎,谁权力大就迎合谁,有的甚至对违反纪律、违反法规的事也不提出反对意见,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

(二)经济上干预市场

经济是整个地方发展的基础。有些地方在发展经济时没有根据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是脱离实际,凭自己的想法盲目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有的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向有关部门、单位或者相关人员以指定、授意、暗示等方式提出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监管和执法;更甚至有的干部还违规干预、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等,严重干预整个市场。

(三)生活上追求特殊

有的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利吃公款、用公车,在生活上追求特殊的标准。比如超规格的公务接待,奢侈浪费,不厉行节约,甚至有的是私人请客却用公款买单;有的违规驾驶公车、超标准配车,甚至用公车接送子女上学、家属上班、办私事、参与婚丧嫁娶等非公务活动;有的大办丧事喜事,借机敛财等等。

(四)工作上作风漂浮

作风是党员干部素质的体现。可有的干部作风漂浮,调研不深入,不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下指示作决定;面对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处理等方面,没有真正向群众公开,没有真正听取群众的意见,搞行政命令、强制执行,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的干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有的干部作风霸道,对待下级和群众态度生硬、蛮横,甚至欺压群众等。

三、特权思想的影响

特权思想现象从本质上是反社会的,因而是危害社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建设。正如西耶斯所指出的:“按照事物性质来说,所有特权都是不公正的,令人憎恶的,与整个政治社会的最高目标背道而驰。”

(一)助长权力崇拜

有些人权力在手,所思的不是如何对人民群众负责,而是视“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座右铭,整天琢磨如何用权力为自己谋利。一是谋财。这几年,贪官们受贿的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几个亿,正如社会上流传“百万元毫不在乎、千万元在所不辞、亿元铤而走险”。二是谋色。每一个贪官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绝对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贪官,原中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组长、中纪委常委祁培文曾指出,“在中纪委查处的大案中,95%以上都有生活作风的问题。”三是谋事。一些谋取到一官半职的人,利用自身职权违规乱办事,并且脑间充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建观念,不择手段利用权力安排提拔妻子儿女和七大姑八大姨。四是谋官。有些干部尊崇“官位至上”,认为当了官就可以做人上人,高人一等,于是绞尽脑汁通过“暗箱”操作以谋取一官半职或更大的“官帽”。而这种特权现象具有“示范作用”,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享受特权的多少作为人生地位高低的判断标准,迷失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追逐权力成为社会时尚,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了整个社会风气,助长了权力崇拜。

(二)危害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没有起码的社会公正,整个是社会就是扭曲的,推进党的建设就是空话。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一直不停追求的美好理想。人类社会史反复证明,在一个能够维持起码社会公正的社会里,人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是他们在应享有的权利和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且,他们通过诚实劳动所获得的收入虽然也有区别,但大体上是公平的,因而人们不会因为劳动收入的差距而怨天尤人。然而,在一个特权丛生的社会里,一些人借助特权肆意破坏竞争规则,不合理、不合法地侵占公共资源,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社会内部的差距被人为拉大,致使社会公正的天平发生严重的倾斜,人们之间的关系被复杂的权力关系所裹胁,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也被特权观念所笼罩,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原则得不到伸张,有的是为利是图、争权夺利、欺下瞒上、尔虞我诈,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公平正义的确显得比阳光还要珍贵!使公平正义愿景成为“奢侈品”。

(三)破坏社会信任

西耶斯讲过:“对有巨大贡献的人给予适当的荣誉,而不是给予特权。荣誉性的特权也应一律禁止。”邓小平也说过类似的话: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奖励而工作的,而是为了人民而工作的,人民的满意就是对共产党人的最高奖励。但是,有很多党员干部没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没有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是凭借手中的特权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破坏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如果问问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哪些行为看不惯,耍特权无疑是其中之一。每当媒体揭露有领导干部耍特权,总是会引起群情激愤、舆论哗然!可以说,耍特权对群众感情的伤害、对党的威信的损害,对执政党建设的严峻挑战。

(四)阻碍制度体制创新

制度体制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特权阶层为了保持原有分配格局,继续维持自身社会地位、政治特权、经济利益等既得利益,会千方百计利用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影响公共政策,采取手段阻碍制度体制变革,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摒弃特权思想,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奠定好的基石。

四、特权思想的治理

(一)加强为民的理念

加强党性教育,端正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理念。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提升法纪观念修养和加强道德自律。党员干部要认真自觉学习《党章》和《廉政准则》,认真自觉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从思想深处真正树立起法治优于人治的理念,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从而敬畏法律,敬重人民。此外,要经常反思自身行为,加强道德自律。崇尚礼义廉耻,以大搞特权为耻,以清正清廉为荣,为人民尽忠尽责、服务效力。另一方面,要坚定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十八大后,中国政坛之所以刮起清新务实之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执行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

(二)加强权力的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因此,遏制特权、摒弃特权,关键是要规范权力。

一要树立正确权力观,从源头上预防“特权化”。在我国,人民就是权力的主体,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而我们作为权力的运作者应该是“人民的公仆”。所以,我们每一个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绝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更不允许以权谋私甚至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作为权力归属主体的人民,也应视权力行使主体的实际表现,依法定程序或继续授权让其行使,或收回委托行使权。

二要完善制度,依法公开用权。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所以,我们要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从政行为、完善惩处制度,建立健全反对特权的基本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同时,所有权力运作者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增加权力运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要跟踪监督,严厉打击以权谋私。没有监督,制度就是一纸空文。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整个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但这种监督,不能只满足于一时一事,而应该是全过程、多方位的跟踪性监督,以避免在权力运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而且,要视每一个权力行使主体的实际运作情况,实施必要的奖惩。特别要加大对搞特权或权力腐败者的惩处力度,使之所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非法或违纪所得,以警示他人避免重蹈覆辙。

(三)加强公民自治

建立自主自治的公民社会,提升民众的思想觉悟。几乎每个人都痛恨特权,都想除之而后快,但几乎每个人心中又渴望拥有特权,并且以有特权为荣,以有特权标榜自己有能力、有面子。在这种情况下,每位公民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有冷静的思维,才能不随波逐流,才能扭转社会风气。因此,要遏制特权就必须促使公民社会尽快地发展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讲,成熟的公民社会是特权的天然社会屏障,也是遏制特权的社会基础。一旦人民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和共同管理自己,任何特权都会失去存在的理由,也就说从根基上撤除了特权的社会基础。总之,通过建立公民社会,形成公民独立人格,从而在社会上积极宣传反特权先进典型,弘扬正义,鞭笞丑恶,让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成为社会的主流,形成人人都想反特权、要反特权、敢反特权的强大社会正能量。

猜你喜欢
特权思想特权权力
无聊是一种特权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反对干部特权思想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权力的网络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防止权力寻租问题研究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