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2013-08-15 00:51王小梦
世纪桥 2013年8期
关键词:利用微教育者政治

王小梦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一、微博传播方式新颖独特

埃文·威廉斯等微博的创始人认为微博是这样一种工具:它和手机一样让你和亲戚朋友们随时保持着联系。[1]微博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共享、传送以及得到信息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社区,并且通过这个社区可以使信息在发布时就能及时共享。它的传播方式新颖独特,具有以下几个创新点:其一,身份真实性:能通过“熟人网络”来找出潜在的可能认识的人;其二,高度随意性: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其三:极度方便性:和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内容短小而灵活,收发、传播信息都极度迅速;其四,公开互动性:可以多人同时利用交流平台进行“讨论”“评论”“私聊”等,这些都是令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二、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显著

微博作为一种新事物、一种新的网络社交工具,正潜在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人际交往方式、主体性意识和精神生活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显著的价值特征。

(一)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兴趣

国家可以利用微博,把大学生的思想向正确的舆论方引导。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政要都在利用微博来引导舆论。例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约200万的微博粉丝。通过利用微博的影响力,他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才以压倒性的票数优势在国会通过。我国的领导人们也逐渐开通了微博,使微博成为政治宣传工作的一种重要媒介。例如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微博的开通更加提高了人们对政治的关注度。

(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微博传播方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比博客具有更好的互动价值。微博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用户去主动完成传播任务。用户自己制造信息并且同时会引起其他用户的注意,这样有利于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对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大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就某些问题跟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对问题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2]

(三)提升大学生主体性意识

传统的思政教育认为思政教育者是教育主体,而受教育者是教育客体,这种狭隘的理解成为了师生间地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主体性的形成离不开主体之间的交往,每一个个体是在同其他个体的社会交往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的。大学生们在利用微博进行交往时,面对某个感兴趣的话题,都有相同的发表言论的自由。在微博上,没有绝对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就为提升大学生们的主体性意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讲课、宣传教育等方式进行的,长期以来,它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如今,微博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潜在挑战。

(一)微博信息传播的多元性,分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微博信息传播的多元性,是指微博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每一位用户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呈现出舆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微博,每个用户都可以向大众传播自己的思想。蚕食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地盘。

(二)微博信息传播的无限制性,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集中性,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体现在其无限制性上。微博信息传播的无限制性,即时间、空间和资讯的无限制,这种无限制性使大学生更加自由的接受和发布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三)微博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动摇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权威和话语权对大学生们进行单向的灌输教育。然而,微博信息传播的随意性触动并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精英意识,他们利用微博来对单方面掌握话语权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反抗和斗争,从而动摇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3]

四、微博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疏通引导”,从认识上纠正偏差

任何一种新媒体的产生都会带有时代的印记,都会在社会中得到推广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来说,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要提高思想上的认识,不应该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而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出现并流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教育者们要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对受教育者进行“疏通引导”,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开创新兴媒体下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二)“虚实结合”,从方法上找到契合

虚,是微博教育方法之虚;实,是传统思政教育经验之实。微博较为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因此有必要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介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射。在具体的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微博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结合,对其方法进行探索、求变和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校园生活参考、社交活动资讯、教学双方互动等信息。

(三)“标本兼治”,从素养上体现成效

标本兼治指的是要同时对大学生微博教育能力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培养。一方面,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微博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生媒体,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系统和客观地了解、对待和运用新媒体;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新生事物时,要始终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为根本,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效果显著的终极体现。

五、结语

微博为我们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平台,其传播方式新颖独特、对于改进和创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在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在微博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开辟新阵地。

[1]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新兴媒体,2009,(10)..

[2]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3]万美容.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三大转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猜你喜欢
利用微教育者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