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视文化视域中的平民意识

2013-08-15 00:51左小静
世纪桥 2013年8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张 冰,左小静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106)

一、平民意识

人本思想是平民意识的根本所在,是平民意识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时代发展的主流。人本思想的实质是提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提倡人们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关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1](P.131)这段概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人本主义精神,有助于我们认识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人作为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中心,在文化建设上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他们还指出了文化创造的原动力,文化创造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文化创造。

当代中国社会,平民意识越来越明确的体现在党的执政理念与社会发展的主流观念中。从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到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无不体现这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2](P.850)“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P.10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必然是文化的创造者。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有了坚实根基和力量源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防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事业。

二、中国影视文化中的平民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为了文化先进性的要求,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我们要将文化的力量凝聚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健康的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衡量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标志。

电影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深刻的反应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产生于文化上的现代主义第一次大爆发语境之中的艺术形式,在所有的现代艺术形式中,这种新媒体具有最强大的能力,以各种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去处理空间与时间交错在一起所出现的问题。电影中各种连续影像的运用,时空来回切入的能力,在其本性上具有自我意识地领悟创造形象的问题。它创造一个世界,从而来体现这个存在的世界,电影考察着每个人本身,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从中看出他历尽沧桑以后——在内心残留下来的一切,你可以跳进这个角色里,经历许多生命。甚至说电影是用来记录“再次被活化了的生命”。正如书中所说,“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并且只有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世界。”[4](P.368)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娱生活,重要的是可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的价值体系。中国近几年推出了一些思想性较强的电影,不仅能给人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审美享受,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具有塑造人格、教化人心的功能,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电影中贯穿着双重或多重的思想意识代表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彼此之间发生碰撞,让人去思考,去选择。

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主要描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位知情在边远山村小学教书的情景,表达了对当时我国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怎么做人等问题的思考。影片充满了象征,幽默和自嘲,写意与写实很好的结合。影片中学习最好的学生也就只知超字典,字典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主人公老杆想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而不是只抄字典,这都不成,最后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力。最后他迎着满山的大火,在“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不断重复声中离开了学校。马克思曾说过“把社会当做一个单独的主体来考察,是对它做了不正确的考察,思辨式的考察。”[5](P.31)只有在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中,我们才能发现和认识现实的社会与真实的社会关系。

吴天明的《老井》中,每个人物都是复杂的活生生的人。最有代表性的是男主人公孙旺泉,在个人婚姻大事上,他放弃了自由恋爱的对象巧英,屈从于长辈的意见,与一个小寡妇结了婚,凑活窝囊了一辈子。但在打井这件大事上,它却是异常勇猛,坚忍不拔,在关键时刻,他豁出去姓名保护水井,挺身而出,跳下水井。此时的他又是一位敢作敢当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种屈辱与英雄的两面如此的难以协调,却有机的统一到了孙旺泉着一个人身上,这是真正的中国式的青年,他身上既有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可贵精神,有背负着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沉重负担。著名台湾影评家焦雄平曾说:“从《老井》中,我看到了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因而得出结论:中华民族是有希望的。”

三、中国电影的尴尬

文化生活要创造自己的历史,不仅取决于它们的价值观和抱负、他们的传统与准则,而且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力量。可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下文化、政治、法律、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各种机构的发展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原则上的差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与经济联系的力量与时剧增而不是减少。越来越多领域里的文化生活都陷入了现金交易关系的掌握与资本流通的逻辑中。为了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中国的电影业陷入了此种状况之中。中国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不注意体验生活,抢时间赶进度的情况,不少电影作品粗制滥造,质量下降。在理论和创作中,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中优秀精华的继承与发展,单纯的照搬和模仿西方现象。中国有些电影的发展就如同马克思所说的英国的侵略“完全是受及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6](P.766)

在当代中国,如何缓解中国电影的尴尬呢?中国电影的发展首先需要经济形态和经济基础的支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国影视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土壤。其次,中国影视的发展也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公民的权利得到确立,公民对电影中所宣传的人本思想的认同感也就越强。缓解中国影视的尴尬,也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

总之,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步伐,中国社会主义的影视事业也会得到蓬勃发展,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一个能以人相待的社会环境,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编选.美学文艺方法论(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