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生态化

2013-08-15 00:53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人类

张 虎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可谓是突飞猛进,许多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对于很多城市而言,经济发展的速度有些过快,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而整个城市的规划,也基本都是以适用建设这一单一功能为主。自城市产生以来,人们就已经很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的建设必须要以适合人类聚居以及生存、生活为首要目标。只有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符合了人类生存的需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轻易为时代所淘汰。这也是一切有关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发展所要围绕的一个最基本的主题。

在满足人类基本生活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足够多的数量后,人们对于城市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但此时,作为一个城市存在的灵魂的城市个性已经在大拆大建的灰尘中被淹没了。仔细观察国内城市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城市走的都是模仿性、克隆性的发展路子,在城市景观和城市建设生态方面缺乏特色与关注。而今城市的综合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有针对性的朝着更高更新的要求发展。

一、城市景观的类型

景观自产生以来,就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城市景观在不同的领域里也有不同的定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风景园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1]。

一个城市的景观建设,一般分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型。人工景观是指由人类活动直接建造的、完全不同于自然基质的景观类型,如建筑、雕塑、街道、广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而自然景观既包含受人为影响较少的天然原始景观,也包含了存在人为加工因素在其中的被改造的自然景观,所以自然景观又被称为“第二自然”。所谓第二自然,狭义上也可理解为城市环境规划设计。

从根本上来说,景观设计其实就是一种自觉的带有计划性的艺术创造实践活动,所以和其他艺术品一样,最先带给人们的就是视觉上的冲击。但是景观和其他艺术品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景观一般都带有一定的功能性,对人居环境甚至是社会发展能够起到改善和促进的作用。提起景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亭台楼阁、绿地树荫,的确,景观产生的最早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把在自然引入城市。而改善居住环境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城市自然化。人文景观虽然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但是真正能让美与舒适延续下来的,还是自然美与生态美。关于自然美,传统美学对其的认识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自然美其实是“自然人化”的结果。所谓“自然人化”,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人为改造自然的结果。所以,自然景观成为一种美,其实是在人类具有了一定的征服自然的能力之后才成立的。

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慢慢的改造自然,给大自然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改变了它的风貌,使自然能够反映和表现出人类自身的力量。在都市中生活的久了的人,大多会向往回归自然的那份轻松与惬意,让城市中充满大自然的生趣也是每一个景观设计师共同的目标。在这方面最早的实践,就是把公园建设到城市中去。

二、景观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景观的生态性并不是新鲜的概念。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都与自然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必然涉及景观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更受到关注,所以生态似乎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之一”[2]。当今世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注意到要在自己的设计中遵循保护生态的原则,虽然具体到每一个设计时,可能只会体现少数几个方面,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一个设计不应用这些原则是不会为人们所认同,是难以经受住实践的检验的。所以,一个景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接近自然的机会。而如今为了实现了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使命。

保护生态环境,体现生态性,成为了大多数国家的高标准设计概念。现阶段的景观设计已不再仅仅是文件和图纸泛泛而谈,当然,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探索和试验。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更进,生态目的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存在于景观创造中,甚至是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如今的景观设计理念,已经将对生态的追求看和对功能形式的追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通过景观设计师们的努力,景观已经能够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著名的景观建设通过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场地中原有的建筑和设施,将原本残破不堪或被废弃的城镇设施进行改造或优化,赋予了这些本该被消亡的建筑垃圾以新的使用功能,让它们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最重要的,还节约了资源、预防了可能发生的资源浪费。提到废弃资源再利用这一方面,就不得不再次搬出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例子。在该工业区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的建设中,就保留了大量的原钢铁厂中的炼钢炉、鼓风炉以及许多的废弃混凝土建筑物[3]。这些保留下来的工业建筑可以提供给游客攀爬观赏用,甚至可供登山俱乐部的会员们进行攀爬训练。设计师彼得·拉兹还对原址中遗留的钢轨、铁砖等材料进行了充分的再利用,拼成了“金属广场”等景观艺术作品。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许许多多的成功景观案例不仅通过自己美的形式改善着人们的居住环境,更不忘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在创造美的同时又变废为宝巧妙的处理掉了所谓的生态或建筑垃圾,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当然,不仅仅是对于城市建筑垃圾的利用,对于大自然本身的生态环境,景观建设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和改善的作用。当代景观建设,自然的倡导者,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主张在施工过程中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许多景观维护和加强整体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恢复自然形状的城市城郊水系的自然形态,以及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等等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维持自然生态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业绩。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加和谐,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尽可能保存自然环境原本的生态形象,从改变自然到保存自然,是活力和吸引力的象征,是健康与建设的完美结合,形成“白话的景观和不寻常的美丽。”

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自然元素是城市空间中最受欢迎的构成要素[4]。绿化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公共环境空间应将气候、日照、噪音、污染、视觉条件控制在舒适的范围内。城市绿化可以说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景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方式,同时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将植物引入城市空间,来达到城市与自然最基本最直接的接触与融合。城市绿化为人居环境带来许多的改善,最直接的就是遮挡日晒、调节气候、阻挡风雨,同时还可以防尘降噪、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

除了绿地,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欧洲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许多非常有天分的景观设计师通过自己巧妙的构思与设计,用景观的方式非常合理有效的储存、利用了天然的雨水,并且又反过来利用这些储存的自然降雨解决了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达到完全自给自足的情况,从而实现城市中洁净水资源的节约甚至是零消耗。

三、景观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作用

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对景观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因素的影响是景观发展的最深层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城市景观建设,在经济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景观的产生发展,反过来也刺激和提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方面,德国的爱慕家园园区建设过程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慕舍河地区曾经是自1960年以来在德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最初是作为煤炭和铁矿石资源濒临枯竭地区的经济支柱,相关产业逐步下降,甚至许多工厂纷纷倒闭,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数百个职位几尽消失,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当地的政治和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官员,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到了濒临崩溃的经济得到了复苏。在很多“有效措施”中的埃姆舍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埃姆舍公园项目始于1992年,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涉及17个城市。该项目包括恢复该地区的自然景观,绿地,居住区,技术和商业中心的建设,现有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项目与当地的现状非常相符。在景观设计,公园埃姆舍的设计师可以说是独具创造性,他们将前工业区转换成为公众娱乐场所,不仅保留了大量现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而且在资源的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让这些工业建筑和设施成为工业时代的一个独特的风景线,从而使该地区历史上的标记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延续。埃姆舍公园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埃姆舍河地区由于传统产业,诸如环境,就业,住房和经济发展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在老工业基地上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的景观设计的本质已经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个“本质”,实际上是一道风景线,必须是有社会意义的景观,应该或必须满足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在这个意义上说,埃姆舍公园的改造,为今天的信息时代转型的老工业区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它非常有力地告诉人们,今天,景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和谐的关系,景观建设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景观而景观。

四、景观在城市文化的提升与传播方面的作用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然也会推动文化的进步。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其实都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也不例外。景观作为一项人类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对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生产活动,在其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人类主观思想的影响。作为一件艺术品,往往人的思维观念会对其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这样通过对人们的主观思想的表达,景观成为了反映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说,景观设计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因子,它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都生动地反应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

我们把景观与文化联系起来,不但要说明景观是一种文化,而且要更强调,景观设计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景观文化形象又是在城市文化形象中一个重要和直观的体现。例如,安徽古城寿县的时代广场景观设计强调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与城市三者和谐共生,满足当地人民社交、健身、休闲、文化等多重需求,致力于构建一个体现悠久楚文化的活动场所。可以说,一个较高品味的景观文化形象对于城市甚至地域文化的生长以及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巨大的价值,而一个优秀的景观文化形象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为世界所知晓的名片[5]37。

中国的园林景观就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传统的园林建造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翻开一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里面必定有讲述中国园林营造文化的部分。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中国的园林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西方园林不同,西方园林一般表现的是理性化思维的几何图案式的,有规则的布局,而中国园林则更加趋于感性化,表现的是贴近自然的,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有十分独特的审美意义。它不仅将中国景观设计的理念带给世界,更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出来,展现了中国人飘逸灵秀的一面,给许多的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几年来,中国在城市建设中已经认识到了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有些城市甚至把景观设计放在了城市建设的首位,这是一个好现象,能够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景观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反映的重要方面,全社会的人都应该重视在新时期条件下的景观规划与建设,力求把中国建设成为拥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的环保国家。新的标准要求新时期下景观设计理念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能够给使用者之间提供良好的相互交流、相互接触的空间,起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相互沟通的“精神家园”的作用。同时促进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接触,回归“人与自然的共存”。并带动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让景观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良师益友。

[1]吴志华.丽水市城市绿地景观形象的分析研究 [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高莹.以景观整合建筑与城市的一体化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J]. 华中建筑,2005(4)∶127-130.

[4]黄超英.城市景观设计漫谈[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54-55.

[5]赵良.景观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人类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人类第一杀手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