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

2013-08-15 00:47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语码二语语言学

张 南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研究者对于语码转换的定义较为统一,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出现在同一段会话中就是语码转换”。但研究者对于语码转换的应用地位却颇有争议,有研究者认为语码转换是非正统语言,不伦不类,难登大雅之堂。近年来,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中也屡屡提出要禁用或少用汉英夹杂的表达方式。然而,当今地球村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是难以避免的,语码转换是一个新趋势,汉英夹杂正是反映了这一现象。

在中国也不乏对课堂中语码转换的研究,国内学者多以英语教学为课堂语码转换研究背景,尤其是关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以及运用两种语言实施不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多;还有的研究者从人种学角度,运用会话分析方法研究语码转换在师生互动交际模式中的作用。笔者主要从教师角度论述课堂中的英汉语码转换。

1 语码转换

1.1 语码转换理论

自从上个世纪 50年代 Haugen首次提出“语码转换”这个术语以来,中外学者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多角度对语码转换提出种种理论见解,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主要研究语码转换与社会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以及如何把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添加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社会语言学角度下的语码转换分析是以语码转换来表明身份、背景、权利的不平等或是特定社会阶层中不可逆转的“权利和义务”。

句法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关注两种语言在句内发生转换时两套语法规则的相互关系。较早对语码转换做句法研究并取得重要发现的是 Poplack,她提出了两条语法制约原则,即自由语素制约与对等制约。

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关注双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如何发生并被对方感知的,影响语码被对方感知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语码转换的心理因素是什么等等。

语用学则通过分析会话的结构,把话语的灵活性带入语码转换分析。

1.2 语码转换的类型

1.2.1 句间语码转换

句间语码转换是指句子的一部分是一种语言,而句子的从句或者是并列句的另一部分是另外一种语言。它包括词素转换、词转换和短语转换。

1)词素转换。如:那家伙脑子有问题吗?哈哈,我简直狂笑到不能自持 ing.

2)词转换。如:you误会 me了,I是先给 you send了一个message,好久好久都没有 reply.

3)短语转换。如:我们看一下 PPT,changing magnetic field can generate electric field,那么,我们用上次学过的这个公式。

1.2.2 句内语码转换

句内语码转换是指出现在同一个句子或从句中的语码转换。如:

1)Who is the traitor?自己赶紧承认,不然被揪出来会被 K啊!

2)I opened my wallet and found it empty,I reached into my pocket and found no coin,but I searched my life and found you,then I realized how rich I am.真的很想念你们,愿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好。

1.2.3 附加语码转换

附加语码转换是指附加在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的附加短语或附加词语。最常见的就是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一些复杂的语法之后,会在英文的解释后加一句中文:“懂了吗?”这个“懂了吗”就是附加语码转换。又如:“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Does the Ampere’s Law need to be modified?那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2 语码转换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义

2.1 为学习者提供语言熟悉感

在外语课堂上,当教师意识到将要传授的目的语知识水平远远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时,往往进行语码转换。正如 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途径,学习者掌握语言是理解输入的结果,只有可理解的输入才能被学习者吸收,内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所用的英语输入信息远远高出学生可接受的水平,不但不能实现知识输入,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为了降低语言输入的难度,教师除了选用较为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句型外,还应适当穿插汉语。在实在难懂的情况下,用汉语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2.2 为学习者提供心理帮助

研究者对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众多影响因子中,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采取一定方式激励学习者,以达到自主学习、掌握二语成为教学的重点。而汉英语码转换即是激励学习者的一个速效剂,它消除了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教师则扮演了促进学习者外部学习动机的重要角色。

Krashen的情感过滤理论中说,语言的学习是在一个情感焦虑较低的环境下发生的,只有那样输入才有效,才会被接受。在充斥着大量抽象、繁琐的目的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习者高度紧张,排斥、害怕目的语。通常情况下,在二语环境课堂中,学习者常有焦虑和紧张感,偶尔的语码转换能重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降低学习者的紧张感,这是让学习成绩稍差一点的学习者重返课堂,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办法。

2.3 案例分析

1)下课铃响后,英语教师宣布下课,同学们收拾物品准备离开教室。

T(教师):… OK,so much for today.放学了!

Ss(学生 ):Goodbye!Teacher!Thank you!Teacher!

在这里,教师根据场景的不同,从一个正式的上课环境到不正式的课后环境,由英语语码转换到汉语语码,以增加和学生的亲密感,拉近师生距离。这就是语码转换的“情感引导”功能。

2)“ Who could explain roughly the‘言语行为理论’?”

教师应用语码转换是想让问题变得更加易懂,以便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对专业术语进行语码转换是为了减轻学生思考的负担,以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又如,教师在讲到某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时,插入一句汉语“这是相当重要啊!”,学生定会重新被老师吸引,从发呆茫然的状态转为精神抖擞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就有效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使用英汉语码转换,降低了语言输入的难度,弥补了英汉语言差异,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促进了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内容需要,适时、适量地应用语码转换,以实现教学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1]Auer,P.Bilingual Conversa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4.

[2]Gumperz,J.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3]Poplack,S.A.Formal Grammar for Code Switching[M].New York:Centrode Estudios Puertorriquenos,1980.

[4]Sinclair,J.M.&Coulthard,R.M.Toward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5]高军,戴炜华.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 [J].外语教学,2007(1):51-55.

[6]巩艳秋.系统功能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84-87.

[7]李经纬,陈立平.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37-344.

[8]刘爱春.课堂英语教学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 [M].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5.

[9]王瑾,黄国文,吕黛蓉.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 [J].外语教学,2004(4):1-2.

[10]王召妍,郑新民.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话轮序列的研究[J].外语语言文学,2012(3):172-177.

猜你喜欢
语码二语语言学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