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的话语理解

2013-08-15 00:47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男士意图女士

孙 茗

(太原理工大学 阳泉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一、引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语理解策略和听力练习方法的深入探讨与研究越来越丰富,同时,已掌握的会话技巧逐渐不能满足广大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的需求;于是,在重视语言文化内容的传递和语言信息的沟通技巧背景之下,语言使用者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的鲜明特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培养感知语言信息和分析会话含义的能力成为运用英语顺利交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点。

一般情况下,在会话过程中,听话人通过正确分析并理解话语的会话含义,从而进一步了解讲话人或许明确表达,或许隐藏暗示的真实意图,来慢慢开启进入话语理解认知阶段的序幕。但是,如果只从字面意义对话语做出是非性判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解和误会,阻碍交际的效果甚至终止会话[1],造成尴尬的局面,认知科学中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能够积极地指导会话沟通,避免听话人进入话语理解的误区,实现真实意图的凸显,帮助说话双方顺利完成会话。

二、关联理论与话语理解

(一)关联理论

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然语言的理解过程。语言理解不仅要依靠词汇的涵义和语句的结构,还取决于交际双方已有的百科知识和会话时所处语境等相关条件的参与,于是语言持有者对于话语信息的语用分析和认知推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联理论(Relevance Principle)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话语理解应当关注对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话语的认知,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关联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是交际双方需要完成的中心任务[2]。他们认为,这一过程由关联理论所制约,每一个交际行为的实现都与说话人的意图表达以及听话人的话语推测之间能否达到最佳关联密不可分[3]。话语理解在这一理论中被看成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其中,会话双方按照非规定性的原则,试图通过认知途径正确理解对方话语,在运用背景信息做出一系列推理的同时,听话人只从话语中选择那些与说话人语言和非语言相关联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有效信息从一个假设推导出另一个假设,直到推理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完成整个会话[4]。

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的行为包含密切相关的两层信息,首先是已经明示的信息,其次是用于揭示明示信息的隐含信息[5]。明示信息强调说话人的字面意图,而隐含信息则侧重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由于说话人进行交际是为了传递意图,所以只有当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被听话人正确理解时,语言交际才能成功进行[6]。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双方的认知推理能力。推理是听话人为理解说话人的话语行为而使用的一个重要交际手段,也是一个与听话人百科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技能[7]。既然,理解话语意图的过程就是一个听话人从自己已存认知环境中的旧信息找到与未知新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的分析过程,那么,推理就是在一系列缺失的预设中所进行的分析和演绎。而听话人的任务就是在话语理解中寻求认知语境和推理语境之间的最佳结合[8]。

(二)关联理论与话语理解

与传统理论把语境视为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可变的观点不同,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境具有选择性,是一种心理框架,而特定语境的选择取决于说话人的意图与听话人的认知推理之间的关联性[9]。如果听话人接收到的信息是陌生的、全新的,或者与旧信息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听话人就需要通过新旧信息的相互作用推导出话语的隐含义,从而引出更多的隐藏信息来帮助理解会话含义,推动会话进程。这些关联性因素包括音调、词汇、情景等所有值得分析的输入内容。所以,当话语信息具有足够多的关联性并被听话人有效地分析处理,也就是说,听话人选择了正确的相关语境和语言现象为注意的目标,那么,展现在会话中的明示信息和隐含在话语背后的暗示内容就能够被其接受,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行为表现为认知推理过程,这是由认知行为的本质所决定的[10]。交际双方交际意图的表达主要通过语言形式来展现,其中还包含了的许多非语言因素,语言使用者运用这些工具直接或者间接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听话者以自己固有的认知能力去分析那些依附于语言形式的已知和隐含信息,实现对话语的正确理解,形成完整的语言交际行为。

话语理解是语言交际行为中的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是一个从表层的语音、词汇和句法,到表示某种特定命题的语义层面,再到承载交际信息的语用阶段的复杂程序[11]。不仅如此,话语理解还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涉及到包括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运用,随着语境的变化还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现象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话语理解的难度,使得语言信息中的最佳关联被隐藏起来。

在现实话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过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句式来传达其真实意图,与此同时,听话人根据已知信息和所处的特殊语境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推理和理解,并且做出合理的应答。隐藏在特定语境中的字面义和隐含义的表达与理解是一个会话双方对彼此所传达信息进行认知推理的心理过程[12]。可是,真实语境中的对话缺少完整性和连贯性,这就使得听话人在英语语境中进行话语交流时很难做到准确把握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并进行正确的推理,那么如何在大脑中快速寻找最佳关联,建立已知信息和隐含信息之间的联系就涉及到如何使用恰当的话语理解策略[13]。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是听话人主动地分析重组其听到的话语内容,充分运用非语言信息以及语言信息进行解码,使话语含义在语境中显现出来并帮助理解材料内容的过程[14]。为了找出已知信息和隐含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两者既可能相互补充,也可能相互否定,还有可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内涵。于是,听话人在大脑中形成一系列的假设,并且利用语境对基于新信息的假设进行筛选,其中与说话人传递的话语所形成最佳关联的假设出现后,话语理解的推理过程就完成了。作为影响会话进行最重要的因素,语境在这里被赋予了心理特征,成为认知背景下的核心内容。认知语境包含了各种类型的信息,既有从外部直接接收到的,也有从自身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里间接提取到的信息[15]。然而,只有说话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和信息才能够为话语理解和交际带来有价值的参考,使得交际双方付出最小的努力实现最佳的交际效果。

三、基于关联理论的话语理解策略

既然语境是说话人选定的,那么,在实际的话语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以及推理手段使用的不同,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除了要依靠词汇本身的涵义以及句法结构之外,还需要考虑到非语言信息的暗示作用。对于话语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推理:

(一)语音语调推理

语音语调是说话双方在会话过程中提供的直接声音线索,通过对其分析推理,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会凸现出来。停顿、重音、节奏、高音等声音特征能够提供很多说话人例如情绪、观点和态度等背景信息。在熟悉说话人这些话语特点的基础上,听话人就可以使会话流畅地进行下去。于是,包含最佳关联的话语信息如果被说话人选择并提供给听话人,那么,听话人就会依据自己对信息产生的假定来推导其真正意图。

例如:

Man:You go ahead and sit next to Alan.I don't want him to talk to me throughout the whole movie.

Woman:I do not want to talk to him,either.

Man:Then I may go talking to him.

对话中没有任何话语隐含义,女士的否定回答坚决而有效,使得男士不需要费劲就可以锁定语言信息,明白女士不情愿效劳的意图。但是,同样的语境中如果女士的回答添加进了声调的变化,那么对话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Man:You go ahead and sit next to Alan.I don't want him talking to me throughout the whole movie.

Woman:And I↗do?

Man:Then I may go talking to him.

对话中没有词汇上的暗示,可是女士使用上升语调和省略句式,间接表达自己同样不希望看电影时被打扰,这样提供补充信息的技巧的加入使得此时的疑问句回答指向了坚决否定的心意。虽然没有否定词汇的出现,也没有向听话人提供任何有效建议,但是女士的重读语气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所以男士在对女士所传达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号进行推理,并且充分分析补充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去解决问题的回答,使整个会话含义变得完整。另一个例子:

Woman:It's Friday.Why don't you go out and have some fun with them?

Man:It goanna take the whole night.↗

在这个对话中男士的回答乍一看似乎与女士的问题不相关,但是我们可以把真实语境设想一下。星期五是一周工作的结束,下班后的娱乐生活是放松心情的好机会,而对于男士来说好像已经厌倦了周末的聚会,所以对女士的建议做出了带有隐含义的回答,尽管这一回答不是对邀请性质的问题所做出的是非性解答,但是其话语内容仍然围绕着整个话题,在对回答与问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男士不想再去参加此类娱乐活动的结论。在对这一对话的推理过程中,语言词汇所表达的含义被隐含在句子中的非语言信息充实并丰富了起来,从而语言理解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

(二)逻辑推理

运用已知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相关性对话语含义进行推理时,有些会话中出现的关联需要依靠听话人自身的生活和实践去进行推理,并且运用逻辑关系来分析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是围绕听话人为中心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演绎推理。也就是说在感知话语信息之后,语言使用者利用词汇、句法等明示信息来解码语言信号,在进一步对已建立的假设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去分析,直到找出最佳关联实现会话内容完整。例如:

Man:Let's go shopping,Mary.

Woman:I have to read the letter first.

Man:Anything wrong?

在以听话人为中心的语用推理过程中,获取交际信息是在众多的假设意图里选择最佳关联的逻辑分析过程。对话中女士的回答并没有直接回应男士的建议,与男士所期待的肯定或者否定回答有很大差距。但是,女士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实现隐含信息的顺利传达。那么男士会依据女士所提供的字面信息和自己已有的认知能力做出一些相关联的假设:

a.After reading the letter,we can go shopping.

b.Go shopping may take some time.

c.The letter has just been delivered.

d.The letter is urgent.

e.There may be some important news contained in the letter.

在这些假设中,听话人要选取最接近说话人意图的假设来安排自己的回答,很显然e的假设与男士想要听到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最相关,由e可以推理出 I have to read the letter.和 I can not go shopping with you right now.的结论。虽然女士没有直接讲出事情的原因,只是说自己收到了一封书信,男士还是能够通过筛选不同假设与话语意图的关联性强弱之后,做到正确判断说话人的语言信息里更深层的隐含义。

(三)角色推理

关联理论的语境概念包含了社会文化因素。由众多社会因素构成的认知语境被赋予了社会心理的特征。通过符号传递的语言信息也承载着社会文化因素制约下的语境内容。外语学习者和爱好者之所以很难理解交际话语,更多的是因为对话语持有者所拥有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缺乏,产生了认知语境上的偏离,为话语理解制造了障碍。

每一个说话人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角色,其话语会显示出职业、社会地位、心理特征及特定的观点和态度。正是因为收入、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不同,说话人的社会地位具有很大差异,这些特点都决定了说话人语言风格和词汇使用的差别。只有了解说话人的这些社会特征,听话人才能够比较顺利地推理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Woman:This is the third time you've been late this week,you'll have to do better than that,or I will let you go.

Man:It won't happen again,I assure you.

Woman:You may go now.

Man:Sorry for my part.

从女士具有威胁性的话语“let you go”可以判断出她在会话中处于明显的优势。这句话的隐含意图是要将对方开除,于是双方的雇佣关系在经过对认知语境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后凸显出来,为缓和双方紧张气氛,听话人选择简单直接的句式和词汇表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接下来女士与迟到话题无关的回答能够让男士做出以下假设:(1)you may go out and never back.(2)you can go to work now.借助演绎推理的手段,男士选出与会话内容相关的第二个假设来理解上司的话语意图,明白其已经了解到自己的悔意,因此才没有继续纠缠于上一话题。不过女士在这里继续采用了与上一句相似的词汇和句式,这些语言符号的使用仍然表达出她的不满情绪,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说话双方社会身份的不同。

(四)情景推理

情景推理一般依据对话过程中出现的显而易见的事件线索或词语来准确地把握说话人的核心意图。对话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往往体现出其职业特点以及说话双方所处的特定环境和背景。对于这一类话语的理解往往要依靠双方已有的百科知识的相互匹配才能保证对话的持续进行。百科知识储存在长期记忆里,以块状结构或者图式的形式显示出来,这样一来,在运用百科知识进行演绎推理时就不能仅仅依靠单个假设的形式,还需要充分调动情景信息使认知语境得以扩展。例如:

Woman:May I help you?

Man:I'd like to choose something for Valentine's Day.

Woman:How about roses,chocolate or a necklace for your wife?

Man:Maybe some roses.

在听到“Valentine's Day”这样的节日时,听话人可以参照自己的社会体验进行认知推理,把情人节和妻子联系起来,然后进行扩展,将玫瑰花、巧克力和首饰这些既与节日相关又与女人密不可分的礼物从已有的百科知识中调取出来,充实认知语境辅助话语理解。所以,女士在对已经存在的百科知识筛选分类后,提出常见的礼物类型供说话人参考,这也表明说话人提供的语言信息能够帮助听话人建立最佳关联,实现真实意图的传达。

四、结语

关联理论对于认知语境和假设推理的解释可以应用到话语理解的各个层面,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实际的话语交际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该理论不仅积极地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还为外语教育者和学习者在处理语言听说理解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但是,交际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个包含了诸多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复杂过程,因此,如何在认知推理的基础上利用语境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排除模糊概念,明确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成为听话人在理解话语含义时可以重点关注的方面。在解决交际难题的过程中,听话人可以利用本文涉及到的相关策略并且采取有效的途径促使谈话的继续。然而,话语理解是一个内在的、隐含的认知过程,同时,认知语境的准确选择是对话语内容进行不断地选择和筛除的最终结果,它依赖于听话人对记忆、推理等许多认知技巧的掌握,所以关于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话语理解如何具体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胡健.关联理论与语用推理[J].山东外语教学,2001(2):45-48.

[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2.

[3]SPOLSKY B.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12.

[4]YULE G.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45.

[5]廖巧云.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82-86.

[6]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70.

[7]张辉,蔡辉.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J].外国语,2005(3):14-21.

[8]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92-107.

[9]孟建钢.试析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规则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4(2):21-27.

[10]孟建钢.最佳关联性对话语交际的解释力[J].外语学刊,2002(2):32-35.

[11]徐盛桓.会话含义理论的新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1-5.

[12]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94.

[1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13.

[14]SPERBER D,WILSON D.Pragmatics,modularity and mind -reading[J].Mind and Language,2002,17(1 -2):128 -206.

[1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7.

猜你喜欢
男士意图女士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No.11 完美日记新增男士系列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男士?难事?
女士找茬
男士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