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计素描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

2013-08-15 00:47兰华生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素描模块设计

兰华生

(龙岩学院 艺术系,福建 龙岩 364001)

设计素描是在20世纪初期产生和形成的。它是设计艺术基础造型的一种训练手段,也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及建筑设计等各种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随着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设计素描引入设计教学课堂。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教学实践环节上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尤其对教学模式可行性的研究较少。从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现状来看,教学中出现一些潜在问题,如教学模式、内容随意性,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较为散乱。这些都影响着教学效果,不利于设计素描的教学功能的发挥。因此,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使设计素描达到为设计艺术服务的教学效果,是目前高校设计素描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为教学提供了改革依据。巴班斯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综合研究教学过程,用系统的观点、方式来考察教学,对教学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根据培养人才的具体知识与能力,按需施教,明确目标,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丰富,主要有对形态分析、对结构的理解、立体的研究、材料的分析、空间分析、形式练习、表现肌理,以及美术范畴的研究。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的知识。由于专业设计方向不同,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材去满足所有高校的需求。目前教材版本繁多,内容杂,无统一的编写体例。因此教学内容呈现多样性和随意性:或以结构素描为主、或以创意设计为主、或以明暗、结构为主。这些教学内容多为科任教师依据教材而定,没有依据专业方向来确定教学内容,缺少目的性、系统性,缺少一条清晰的线索把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与以后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贯通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培养,达不到设计素描教学所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教学教育理论与多年的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结构设计素描模块、具象明暗设计素描模块、创意设计素描模块、设计素描应用模块。

(一)结构设计素描模块

结构设计素描模块主要研究形体内部的结构关系与外部特征之间的透视空间关系,强调对线的运用表现。理解空间构成组合训练;加强对物体内部空间的理解,增强空间概念;运用造型的规律,完成对客观物象与空间的转换;研究设计素描形式语言——点、线、面,黑、白、灰;研究素描形式语言的组织——构图。

“设计素描不再以真实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趋向于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获取客观物体的本质特征,然后超越客体的外在表象性,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1]3结构设计素描模块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小模块:结构素描研究模块、构成素描研究模块、空间表现研究模块。

(二)具象明暗设计素描模块

具象明暗设计素描是传统素描的延续和发展,它不仅仅是描写自然的细节,更是利用物象的真实细节来表达画者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物体的形态、结构、肌理、表情等仔细观察描绘,在写实的基础上注重物像的象征意义和抽象意义,借题发挥,表达画者真实的心理情感。具象明暗设计素描打破了严格的整体统一的科学作画方法,三大面、五调子可按照画者主观想法去实施,有着较多的自由性。同时具象明暗设计素描的各种绘画技法、工具等绘画媒材具有包容性和利用性。

具象明暗设计素描模块研究内容有:明暗表现物理特质研究、明暗表现抽象形式研究、明暗与形式感以及画面构成关系研究、明暗对情感的表达研究、绘画作品形式语言图式研习、素描形式语言创作研究、肌理表现研究。

(三)创意设计素描模块

创意表达是写生中的再创造,它不是客观形态的再现,它的表现形式来自物象形态的启示,根据现实生活形态进行提炼并予以重新组合构成,打破物象的透视、明暗、视点的位置限制,在不受物象形态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想象达到由常态到非常态这样一个过程。“创意方式素描侧重研究形体联想、创意形态构想,以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空间思维。从反置设计、置换设计、断置设计、穿透设计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超越自然实体的视觉要求的能力,训练学生创造性表现对象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将自然的一些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要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强调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以此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强化其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形态的解析、变异、重组、繁衍的能力,达到对形态的理性认识和主观创造,认知自然万物的各种设计语言,如线条、平面、空间、光色、结构、质感、节奏等。用素描的语言来设计事物的形状,强化其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在此基础上强调想象力的发挥,并把基础训练有机地同专业设计练习结合起来。

创意设计模块根据表达方式,分为五个小模块:装饰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意象设计、新概念综合设计素描。

1.装饰设计素描

装饰设计素描就是以素描的表现形式对物体形式美感方面的思考和加工处理。在功能上具有依附性和从属性,作品具有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在这里,“设计”是指为达到修饰、美化物体这一目的而进行创造性的设想和规划,它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而素描是为达到这些目的而采用的单色绘画手段表现形式。

装饰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大多是有形的物体。比如,建筑内外的装饰壁画,雕梁画栋的优美图案均不能脱离建筑物本身所处的环境和用途。另外如首饰、陶瓷器皿、染织壁挂、各种服饰上的装饰图案,都离不开特定的使用环境和表达所使用的载体。装饰设计素描强调形式美感,为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而进行设计创意。大量采用图案设计等基础的变化手法,从而形成了它独立的设计创意样式,在形式美感上具备了较为完整、系统的自身规律和独立的艺术语言,并成为艺术设计的特殊门类。

笔者在教学中选取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并对其任意剖切,让学生对其剖切断面进行写生训练,通过大量的写生资料进行重新组合、提炼、变形,最后完成装饰性设计素描。作品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或是点构成,或是线构成,或是点线面相结合。训练中,设计素描形式语言——点、线、面,黑、白、灰知识得以巩固、加强。

2.表现设计素描

表现设计素描源于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产生和发展的绘画流派,此流派强调绘画本身必须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传达艺术的“内在信息”,因此常表现为造型的扭曲和夸张,有很强的视觉冲动。表现设计素描在表现形式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延伸,主要是以画家的情感去选择对象、感知对象,表现出一种自由绘画形式。所以表现设计素描是一种注意感性语言表达的素描。现在一些设计艺术家将这种绘画表现方式运用到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设计、时装设计、书籍插图、动画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建筑画等方面。

表现设计素描的训练目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都有其自身的要求。它的功能首先在于通过可感知的形象引起关注,加深印象,诱发人们产生浓烈的兴趣。其次是强调情感沟通,通过强烈的视觉形象传递情感。表现设计素描通过对物象的心灵感受与主观创意的表达,从感受客观物象出发,通过视觉表达的基本语汇,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具有精神层面的视觉形象。它有特定的面貌和表现形式:一是表现设计素描对客观物象的表达必须符合人们深层次审美的需要,并提供可以依赖的形象依据,按照表现设计的视觉造型需要作形象的扭曲和夸张变形处理,从而达到表现的随意性、独立性和特定的情绪性;二是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艺术化处理,使表现的客体引起人们的情绪共鸣,完成生动的视觉传达意图,将视觉形象转化到真实的可感性上。表现设计素描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3.抽象设计素描

抽象设计素描源于抽象艺术作品,为非客观描绘性素描,从自然形象中抽象出来,是抽象及符号形式表达,符合人们心理感受、有规律的抽象图象。在视觉传达与表现中,抽象设计运用成为视觉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创意手段,运用广泛,在视觉传达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基础训练课,抽象设计素描旨在具象认识的相反角度寻找存在与现实事物以外的本质特征,转变观察物象常态的方法,形成分析、洞悉、理解的心智思维能力,培养应用和开发想象的能动性,探索未知领域里的形式构成和与设计相关的抽象艺术形式。

抽象设计素描主要是靠点、线、面的符号来完成的,它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法则、秩序组成相对独立的造型语言。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组成元素,所以当画面出现点、线、面等视觉因素表现时,便形成了规则和对称的几何形的构成关系了。通过高度凝练的线条、色彩在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唤起人们的审美效应。“对抽象形式语言的探索能触发我们生从主题和内容要素之外去掌握构成规律,提高画面整体的表现力和抽象设计能力”[1]19,同时帮助学生如何发现形式构成的结构以及相互的组织、秩序等因素,从中体会蕴藏在形式结构中的秩序和美感。

4.意象设计素描

传统素描注重科学性、技巧性和基础性,偏重于理性再现客观物象。而意象素描恰恰把科学放在了第二位,它注重的是素描的精神内涵。意象素描是主观地对客观物象感悟认识而产生一种心象,它从表现物象外表转到表现内在,从客观表现物象转到了表现画家的情感精神。这种充满人文精神内涵的意象设计素描创造性地表现物体,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意象设计素描是通过联想来训练扩散思维活动的方法,用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因此活跃而正确的思路、畅通而丰富的联想是画好意象设计素描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苦练画外功,多看,多想,多思,多练,丰富自身知识内涵,从而使意象丰富,为在艺术设计中自觉地发挥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5.新概念综合设计素描

新概念综合设计素描非常注重工具和媒材。“工具和媒材是观念与艺术形式的中介,他们的肌理与质感是绘画艺术表现的重要研究内容”[3]。传统素描领域对素描媒材的重视程度是十分不够的,特别在一些设计类艺术院校素描教学中,缺少对材料方面的关注。一般认为,绘制素描的媒材仅限于在纸上用铅笔、炭笔,其他的材料基本没有人去尝试,更没有系统地研究媒材与素描作品的关系,过分关注绘画技法,忽略了非常规媒材给素描作品带来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从形式、结构和创意的角度展开,探讨新概念综合设计素描的训练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具,并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素描艺术的新实验,在切实感受与体验材质媒介特性的实践活动中,发掘材料本身质地美感,研究不同的表达特性,探索新的表现可能性,力求对素描媒材、工具和载体的选择、设计与运用,能恰到好处与作品构思融为一体。

(四)设计素描应用模块

作为设计师,在进行每一项设计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草图,草图的表现充分地展示了设计素描强大的功能。设计素描自身创新、快捷表现,将设计师的想法跃然纸上,把不能变为现实的思维理念变为设计作品,如标志、招贴、海报、型录设计等都需要用草图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同时作为创作的原始依据。

应用模块根据专业特征,设置教学内容。如平面设计专业围绕形象语言展开训练,与后面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接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用素描形式表现室内空间、室外空间、景观等,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最快捷、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服装设计专业则用设计素描方式表现服装效果图,用以线为主的塑造方法表现服装的不同面料和质地。

二、课堂结构模块化

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根据教学过程分为几个动态模块,每个动态模块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来设计。

(一)理论讲解模块

学生学习设计素描,不只是学技法,更主要的是学习以什么样的观念去看待事物、自身与大千世界,这需要学生对现代艺术有所了解。当前高校在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方面对理论不太重视,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学生的美术知识理论掌握得少之又少,如果不进行理论传授和艺术熏陶,他们习惯了重于描摹真实表现客观的明暗塑造,对于陌生的设计素描的训练将无从下手。

美术史家贡布利斯认为二十世纪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我国设计素描的产生离不开现代绘画所蕴涵的形式和观念,如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内在结构和美以及现代美术流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抽象主义、极少主义、装置、行为艺术)。它们表现形式不拘,手法多样,不被主题或情节所束缚,从再现走向表现,强调自我意识。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各流派的特征,通过介绍这些西方的现代美术流派,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今后的设计创造,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授设计素描理论时,讲解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围绕每个模块的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知识,要有一定的学术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由于学生对西方美术的了解肤浅,讲解时忌晦涩,过于专业,要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理论讲解在课堂中起着引领作用,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绘画。

(二)实践模块

“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学生眼、手、脑三位一体的协作配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4]8教师根据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每个阶段所要表现的物体。选择物体极为重要,既要让学生把握不同的训练的难易程度,达到训练效果,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绘画是脑、眼、手的结合,缺一不可。

精心设计摆放静物。如创意训练的表达,这个模块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创意表达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摆放静物时,要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堆垒、悬挂、捆扎、倒挂等多种形式随机性摆放。笔者以一把提琴及破碎的报纸为主,有意把报纸形成大小、重叠的构成关系,下方是破碎的、胸部缠满麻绳的石膏女子像。这组静物要求学生在观察方法上,打破基础素描教学中对形体认识的固有观念,改变视点进行观察,重新组织画面。在创意时运用重叠、透叠、重复、渐变、置换、弯曲、穿透等不同手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素描可能完全打破上下左右的画面平衡,在构图上以求满、求险、求空、求偏、求局部等形式格局,这样可以使画面空间选择上获得出人意料的自由度。[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教师就是导演,想导出好作品,教师首先要有超前的艺术思维和新的理念,才能给学生提示创意,引导他们的设计灵感。对每一组物体大量举出创意实例,引导他们设计问题情境,用讨论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方式,创造一个“活”的教学环境,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对于设计素描,用脑极为重要,要多观察,多理解,多记忆。设计素描要多体现创意的表达,在训练中为学生多提示,多引导,多示范,让学生多看,多比较,学会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尽量不使用“你画错了”、“你不能这样画”,多用商量探讨的语言,如“这样画,有没有更好些”等等。毕竟在创意训练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师更应提供一种启发,一种手法。接受美学认为师生是同一层面的接受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并非主从关系。

“思维训练、挖掘能力已成为设计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4]8。实践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讲评、评价模块

讲评是对阶段性教学的总结。评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于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设计水平,增强设计想象空间。讲评时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大家互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内容进行讲评,使学生们看到作品的优劣。讲评是提高学生设计欣赏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由师生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作出评定。学生作业成绩由其他学生评定的成绩的平均值与老师的成绩按一定的百分比后相加得出。学生在参与成绩的评定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评价一幅作品,而且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教学内容模块化使高校设计素描教学针对性增强,内容变得有序有条理。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施模块化教学时要把握模块间的联系:连续性、渐进性、调节性、交叉性。把“由理入道”和“由技入道”两种方式综合起来,以模块化的教学,模块化的形式训练,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具象与抽象的造型语言的表现规律,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设计与绘画艺术的关系、设计基础与绘画基础的关系。

实践证明,模块化教学把握住了教学活动整体与各模块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具有可操作性。高校设计素描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益的教学模式。

[1]孙炳明.设计素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2]孔赛,孔繁昌,周顺芬.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初探[J].理论观察,2004(6):89.

[3]郑泓.设计素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65.

[4]晁方方,王大治,杨大千.设计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8.

[5]任衣伟.设计教育应加强对创造学的研究[J].装饰,2003(11):12.

猜你喜欢
素描模块设计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凡·高的早期素描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