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

2013-08-15 00:54刘力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差距

刘力贺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与控制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本文从税收制度改革入手,针对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立足于税收角度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应对策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优化税制结构,应当采取对低收入者免税,对中等收入者轻税,对高收入者重税的方法,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这样才能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我国居民收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010年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对整个世界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然而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发现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正是其中之一。

第一,基尼系数是验证收入平均程度的最基本指标。基尼系数的范围在0-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区域平衡;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明收入分配处于高度平衡的状态;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为相对平均;基尼系数为0.3-0.4之间时,为比较合理;超过0.4时,表示居民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超过0.5时,表明收入差距出现两极分化,将会引发社会问题。而我国基尼系数这几年呈现逐步攀升的状态。

第二,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现阶段的收入不平等趋势表明,高收入群体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多,低收入群体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少。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城乡差距,而要想改善我国呈现上升趋势的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以充分认识城乡差距为前提。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日益拉大的趋势。改革开放之初曾一度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最突出的表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就开始不断加快。

第四,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这种地区间差距的出现。例如东西部之间收入差距,这就是由于我国倾斜式发展战略而产生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不同,所以经济发展也就不同。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使得该地区的居民收入大幅度变大,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上升幅度较小,这就使东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对比和绝对收入差距方面都持续扩大。

二、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第一,历史原因。过去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导致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了农村和中西部的发展,特别是边远地区基础投资力度增强,但在一段时期内,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及其居民收入差距仍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

第二,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就是经济发展。利用倒U型理论①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验证了我国居民收入趋势。“倒U假说”是他在1955年《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一文中提出来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382美元左右,此时的收入差距处在倒U型曲线的左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倒U型曲线的拐点。这就说明了在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时期,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是可以被接受的。

第三,市场机制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一般是按照劳动、资本土地这三者进行的。它们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在创造效用的过程中,劳动就会得到工资,资本产生的同时伴随着利息的产生,土地租赁的同时会生成地租。这样的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的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

第四,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导致了人们获取社会资源能力不同,获取资源多的人就富有,反而就会贫穷。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而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地区就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就会与依旧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部门产生贫富差距。

第五,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造成了收入差距。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持工业的发展,各国家采用人为的方法使资源从农业转向工业。同时“政策”不允许农民进城,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使农业生产率降低。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是城市化的过程,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第六,转轨时期使收入差距扩大了。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纰漏,这就会导致一部分人取得较高收入,从而扩大了收入差距。

第七,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不完善也使收入差距增大。现有的税收制度不完善,影响了税收调节的分配功能,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一、税收制度结构存在的问题。二、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三、征管不力造成税负不均,影响了调节效果。四、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弱化。

第八,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健全,对非法收入的惩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隙谋取不法收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领导干部的拒腐能力。加大打击犯罪活动的力度,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的行为。很多不法商人打着合法经营的旗号,造假、贩假坑害消费者;一些不法分子在边境地区走私贩私逃避关税,获取非法收入;还有一部分人散播谣言,扰乱市场,从中牟取暴利;有一些地产商炒卖地皮获得非法收入;部分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利用职权牟取暴利等等,这都导致了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

三、利用税收政策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我国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就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并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促进全民的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这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问题。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也是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运用税收政策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完善税收综合调控体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在源头上规范各环节的同时也要完善税制结构、加强管理,建立起一个多税种协作的税收调控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职能。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坚决限制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制度来保证公平竞争;整顿不合理收入;要实行对国家公务员和法人代表收入的公开制度;加强公众对不公平现象的监督。

第三,运用第三种力量②。缩小收入差距,除了需要市场市场和政府的配合,民众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将其视作收入调节的一种力量。比如,发展慈善事业、志愿者活动,为收入低下的偏远地区开展捐献和援助活动等,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

第四,直接税与间接税。税收政策和教育方式都是缩小国民收入差距的方法,但税收调节是最重要的方法。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重要、最规范的方式,是调节收入差距就是税收政策。它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运用税收政策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别重要的意义。比如说,每月赚100元的农民和每月工资1万元的人,再购买一瓶矿泉水的时候交相同的税,这就间接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在我国间接税占主体,直接税仅占30%-40%,在欧美国家是主要以直接税为主体,所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通过对税制的改革,让直接税占主体,这有利于居民收入的缩小。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应当骄傲自满,还应当关注整体居民的生活水平,关注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之间的差距,并采取一些灵活、有效措施,对已形成的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进行调整,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对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①倒U型理论:库兹涅茨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即是说,分配的长期趋势类似于一个倒写的U(或抛物线型)。

②第三种力量:指的是除市场与政府力量之外的力量,即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和居民个人。

[1]周彩亚.影响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因素分析与税收政策选择[J].新西部,2007,(11).

[2]张作云,杜凤莲.失业与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J].经济评论,2008,(1).

[3]杨天宇,柳晓霞.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学家,2008,(1).

[4]阎红.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调整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28).

[5]曾国安,胡晶晶.论中国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9,(9).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差距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