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再思考

2013-08-15 00:54武智勇李春和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师生关系教育

武智勇 ,李春和 ,宋 爽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承德市地理学会,河北 承德 067000)

教师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倍受尊敬的职业,他们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在促进学生健康成材的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知识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与报酬体系出现新的变化,不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出现和分化,使得作为社会人的教师,也不免对个人利益、权利、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阶段,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现代思潮偶发冲突,教师如何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尊重职业操守,捍卫教师的光荣形象,发人深思。作为教师本身,应该摒弃一些过时的教师思想,建立平等、和谐、交流顺畅的师生关系,确立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职业信仰与理念,对自身的角色重新作出定位。

(一)传道授业,关爱学生

传道授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原则,是由教师这一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一直所强调的[1]。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虽以教书为主,但其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育人,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文化知识。其次,要对育人有全面的了解。在育人的过程中,不仅仅在于对学生思想和品德的教育,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等。

教育的过程本中包含着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教书育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对待学生的态度要友善,要懂得换位思考,使学生在内心认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二)乐教勤业,奉献教育

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迅速膨胀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和家庭对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则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乐教勤业倡导的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敬业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实现自身和社会双重价值的保证。乐教的根本是热爱教育事业,乐教的表现是奉献教育。乐教本身是教师内心中产生的一种真挚情感,这也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的宝贵精神。

教师的进步来自于内心所具有的进取心和职业态度,只有乐教勤业的人,才能全面、具体而又深刻地认识到所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才能体会教育工作的无限乐趣。越是踏实努力的工作,就越是能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穷魅力。

(三)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人格示范是对于教师的特殊规定,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重要保证。它要求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注意自身的言行,树立伟大的人格。在工作、生活中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做到人格示范的全面性。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当代学生模仿力强,对于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细微,感受深入。老师是他们最直接、最生动的学习榜样,年龄越小榜样作用就越是明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到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就必须先做到做好。陶行之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从我做起,做到文明诚信、情趣高雅。要以品格打动人、以作风影响人、以博学感染人[2]。

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根据教师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关于教师某一方面道德行为和职业能力的准则,是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各种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是评价教师行为优劣的标准,能够直接、深入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行为,是教师的行为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依法执教,以德育人

依法执教,以德育人,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教师法》和《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学法懂法,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教师不仅要懂宪法,还要懂得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第二,以德育人是《教育法》规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的原则。每个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这是我国教育事业能够保持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保证。

(二)教师要树立双向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人际关系有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而这几个关系中,师生关系处于核心的位置。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和开创精神的需要。

双向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互相沟通的多元教学体系,只有当师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得到认可,主体性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和发挥,教学效果才能取得最优的结果[4]。因此,教师要转变意识,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所以要互相尊重。其次是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生“转化智慧”。再次是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不是老是高高在上的训导,也不是耳提面命地教诲,而是激发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的精神。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

(三)教师要理性地爱护学生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而教育活动就包含着人的情感,有爱才有希望,才有优秀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因此,“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5]。教师应该尊重生命个体的意义,关注学生的一切发展。相信学生,关爱一切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开发学生身上的巨大的潜能。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个性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为社会培养各领域的人才。

(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勇于创新

教师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因为教师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的过程中,不仅塑造了他人全新的精神生命,更是对自我精神生命的升华。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第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老师应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处理好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自主行为。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育方法。教师需要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对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敏锐识别,熟练使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仪器设备,完成教学目标。第三,打破常规思维,变化教育模式。教育者在实事求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同时,要破除思维定势,勇于突破常规,实现由单向思维向多样思维转变。

(五)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学生,目的是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社会进步。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们受到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已不是能够单纯依靠学校、教师个人来实现的。教师劳动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对学生的培养要依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实现,每个教师的工作都是重要的一环。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相互尊重和学习,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合格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调动起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悉心交流,共同完成培养青少年茁壮成长的任务。

(六)教师要吸纳新知识,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生活在这一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望非常迫切,这也造就了他们思维敏锐、思想独立、视野开阔的特质,这些都相应对教师的能力水平、知识储备等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更需要完备的科技教育手段和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教学方法,真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结语

现代社会之中,思想文化的传播、高尚人格的塑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均被视为教师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教师这一高尚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承担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人,从而决定了这种劳动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周期性、复杂性等特点,也就决定了社会对劳动主体——教师的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和全面性[7]。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项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努力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1]徐锐.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2]张兰英.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J].教育战线,2008,(5).

[3]黄春霞.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J].消费导刊,2008,(2).

[4]孟桂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顾明远,申杲华.学校教师管理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144.

[6]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J].华美大学学报,2002,(2).

[7]费海娟.教师职业道德浅析[J].师资队伍,2008,(5).

(本文其他作者:宁宁、温玲子、姜欣言)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师生关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