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54王冬岩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挫折就业指导毕业生

王冬岩,张 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重要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系到毕业生个人价值能否获得充分实现,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指导,促进每个大学生充分就业,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的同时,不断加强毕业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一、就业影响因素剖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事实。就其影响因素看,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又有就业单位用人标准方面的,同时还有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客观因素基本相同的社会环境下,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很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道德品质高尚、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等基本条件。其次,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自己与用人单位的最佳结合点,即自己的志趣、知识、能力、特长等与用人单位所需有无共同之处,若能够做到职能匹配,就业就会比较理想。第三,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个人才能展示等。第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抵御不正之风、虚假信息等负面影响。第五,不要陷入就业心理误区,如自我期望值过高;物质要求过多;迷恋大城市、事业编、吃财政饭;追求热门职业等。

这些因素,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硬件条件,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定位、模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校只有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核心理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才能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就业技能、心理素质等因素,在学生就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亦不容忽视。高校应强化就业服务职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就业。

二、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

把学生高兴招进校门,还能满意送向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必须完善和创新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即认真落实 “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就业工作“校—系—班”三级管理,形成学校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真正做到就业指导“四化”要求:即就业指导“全员化”,全校老师人人参与,教书育人,教学引导,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指导“全程化”,全面规划大学三年或四年就业指导内容方式。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分步、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就业引导,帮助大学生提早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端正就业观,掌握就业技巧;就业指导“多渠化”,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科学排查,减少受骗率;就业指导“人性化”,对身体不好、家庭困难等弱势学生,要耐心帮扶,加大心理咨询辅导力度。各级目标明确,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建立长效机制,为学生充分就业提供组织保障。

三、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必要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方面:首先,要向课堂要质量,整合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精选实用性强且终生受用的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有用。其次,结合专业特点,确定几项必要技能,加强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过硬的基本功,为以后工作提供保障。第三,加强实践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创建实践基地,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及早了解就业市场,提前熟悉就业环境。第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平台,如社团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强化技能,锻炼心理素质,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四、实施有效指导,实现高质就业

首先,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始,就应做好全程就业指导的第一步:即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学生应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与价值取向以及各种职业能力进行定性分析,在对自己充分认识、客观评价的前提下,依据职业规划的方法、技巧,进行合理的人生定位。同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还能使大学生了解用人标准,进一步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避免陷入就业误区。

第二,加强抗挫折教育。挫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而已。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知之甚少,对于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教育的本质和培养合格社会人才的高度来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生活中挫折难以避免,认识到经历挫折的必要性。大学里应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挫折教育,如坚持跑早操、勤工助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练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在参与中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逐步学会勇敢地直面挫折并学会自我调适。

第三,拓宽就业渠道,畅通就业信息。加强就业网络建设——建立校园就业网站,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发挥无形就业市场的作用,为毕业生提供适时、快捷、高效的服务。此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让学生减少就业奔波成本,不出校门就能找到就业岗位。校系主管就业老师主动走出校门,深入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各单位的具体用人需求,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便于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有些专业可采用订单式培养,提高就业率。

总之,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之中。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每名大学生充分就业为目标,针对就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和方式,与时俱进,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实现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挫折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挫折使我更坚强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挫折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