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情感策略初探——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

2013-08-15 00:54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藏族教师应

杨 臻

(西藏民族学院 外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一、前言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统一的过程,是一种特殊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学习者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Stern认为,“学习,特别是语言学习是情感的经历,而语言学习过程所诱发的情感,对语言学习者的成功或失败起着关键作用”[1]50。《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2]31这些都说明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师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对学生成长和知识掌握有着深远意义。

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在内地办的以藏、汉族学生为主的高校。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生长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情感特征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就面对教学对象以藏、汉族学生为主的情况下,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民族学生的情感需求,如何实施情感教学策略做出了探索性研究。依据研究的需要,对西藏民族学院公共英语班部分藏、汉族学生情感因素现状做此调查。文中引用的数据均来自此次调查。

二、民族院校公共英语情感教学策略

(一)注重民族情感特征,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习者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主观意识和评价,是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Anorld&Jane认为没有相当的自信心,任何认知的或情感上的努力都不会取得成功[3]111。据调查,藏族学生学习英语信心很足的只占20%,学习信心不足的占44%,学习英语没有信心的占36%。汉族学生学习英语信心很足的也只有27%,学习英语信心不足的占43%,学习英语没有信心的占30%。以上数据说明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极其重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要关注藏、汉族学生不同情感特征,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体现教学策略灵活性。

1.积极地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积极地评价会使学生了解自己,受到鼓舞,增强自信。相反,消极地评价容易使学生自暴自弃,产生消极情感因素。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积极地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1)教师对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学习技能、积极情感因素以及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进步,应及时发现,给予充分肯定,积极地评价,进行鼓励和表扬。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愿暴露自己,英语教师要善于捕捉到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2)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本着鼓励为主的精神,进行阶段性的师评和互评。(3)要关注藏、汉族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差异性。藏族学生学习英语起步晚、基础差,尤其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多数高中才开始学习英语,高考英语成绩较低。对他们来讲,英语已是第三门语言了。学习中既受母语干扰,又受到汉语影响。例如:在藏族英语课堂调查中发现藏族学生无法理解英语文化中的家族亲戚称谓,因为藏族文化中的称谓与汉族文化中的称谓区别很大,用汉语解释英语称谓无疑造成了更大的冲突障碍[4]136。英语教师应通过积极地评价,更多地给予其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主观成份较多,应强调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2.体验成就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

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加德纳和兰伯特在阐述成功动机理论时认为“认知内驱动力”是学生获取外语知识、技能和运用能力过程中,由于体验成功求知欲大增而形成的内在学习动机[3]111。成功的体验能激励进一步的成功,体验成就感可以激发学习自信心,形成成功自信心的良性循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和舞台。如:课堂交流、英语竞赛、公开演示、分角色朗读、模仿表演等。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多地体验学习成就感。

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时,要关注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情感特征,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藏族学生语言交流参与性差,口语能力弱,应发挥他们的语言天赋和读写方面的长处,积极为他们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尽多地体会成就感。汉族学生口语能力较强,在课堂交流活动中多为他们提供表现机会,体会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3.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扮演皮革马利翁的角色,对学生要热心期待,相信他们的潜能,时时处处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情往往隐藏在内心深处,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待。对他们热心帮助,积极鼓励,勉励进步,暗示他们一定行,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二)着眼藏、汉族学生的相同点,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Gardner认为,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2]33。兴趣与动机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兴趣是动机的保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强化学习动机。教学对象以藏、汉族学生为主的民族院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着眼其相同点。不同民族学生学习兴趣需求基本相同,英语教师应运用不同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1.教育学生认清国家经济大发展与学习英语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场合日益增多。教师要向藏族学生讲清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西藏跨越式大发展,内地与西藏铁路的开通,西藏与外界接触会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商、外国旅游团将进入西藏,英语在西藏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西藏社会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获取国际信息、与外商、外国旅游者交流,向世界各族人民传播藏族文化都需要大批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才。引导藏族学生把学习英语与西藏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与向世界传播西藏文化联系起来,使社会需求成为学生自觉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

2.运用英语文化背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束定芳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个特定的文化相对应[5]126。英语学习本身是单一和枯燥的,但语言背后无不充斥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同时,藏、汉族学生绝大多数非常喜欢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应重视运用语言的文化背景激发其学习兴趣。(1)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介绍和展示语言文化背景,把语言学习与了解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用了解文化背景促进英语学习,用学习英语加深理解文化背景。这样不仅对学习增加记忆,理解深刻,而且能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运用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与本民族文化背景相比较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无论是藏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背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头脑中都存有大量的民族文化背景图式。运用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与本民族文化背景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东西方自然地理、风俗习惯、历史背景、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差异,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3)教师选用文化背景材料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材料,促进学生对文化信息的理解,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习趣味性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趣味性。紧密结合授课内容,组织一些能引起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如:会话、求职、问答、求助、采访等。课堂上出现沉闷时,教师可以灵活适度地穿一段英文歌曲,也可以讲述简短幽默的英语笑话,集体唱一段英文歌曲,也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经典电影片段。通过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到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快乐,从而强化学习动机。

(三)适应不同民族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把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使学生变紧张为轻松,逐渐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6]147。在教学对象以藏、汉族学生为主的课堂上,英语教师要重视不同民族学生的情感特征。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课堂上表现紧张、不愿与老师和同学对话交流,课堂焦虑感较重。调查显示,80%的藏族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有严重的焦虑感。英语教师应关注不同民族学生的情感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调整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学策略。

1.尊重民族风俗,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能否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取决于英语教师的行为,即取决于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7]25。语言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藏族学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和情感特征与汉族学生存在很大差异性。教师要善于与不同民族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亲和力,要信任、接纳和欣赏学生。对学生要亲切和蔼,对不同民族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偏爱,要从内心疼爱和关心学生。藏族学生来内地学习,对新的环境会有诸多不适应,教师应热心关怀,积极帮助,使她们对老师产生亲切和依赖感。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变化,提高对学生内在情绪的敏感度。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因素要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方法及时帮助消除。再次,英语教师应以平等的评判性的心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要闻过则喜,及时消除因师生关系引起的消极情感因素。藏族学生绝大多数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应多和他们接触和交流。沟通中要特别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性格特征,维护他们的自尊。

2.适应不同学生情感需要,改进课堂提问和纠错方法

教师提问和纠错是英语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和纠错的方法对学生的情感有很大影响,方法得当会有效地降低课堂焦虑感,反之,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感。如果采用竞争性课堂互动方式,很容易诱发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协调也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教师课堂提问不能过多,占用时间不能过长,难易程度要适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问题过于简单,不能达到检测所学知识的要求,问题难度过大,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要鼓励学生大胆交际,敢于犯错,敢于冒险。课堂提问有时出现沉默现象,教师要有足够的容忍度,要允许学生有沉默期,不能勉强学生回答问题。

按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语言是按 “假设(hypothesis)—验证(testing)—纠正(correction)”的过程进行的[8]116。语言学习是个实践和犯错的过程,是通过不断的犯错误得到这些反馈,进而逐渐学会符合语言规范的英语。因此,允许学生有适度的语言含糊,不过分追求准确性,减轻学生怕犯错的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

教师纠错方法和态度对学生有很大影响。要针对不同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特征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藏族学生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腼腆、害羞和胆怯,这对参与课堂互动有很大负面影响。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他们提问较为简单的问题,只要敢于回答问题,就应当给予鼓励,保护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对微笑,仔细倾听,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能大惊小怪,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应适当给予提示、暗示或巧妙地引导,尽量给学生自己纠错的机会。也可以留在课堂总结时,不针对某个人进行纠正,避免因纠错而引起学生的课堂焦虑。

3.开展合作性学习,化解课堂焦虑

Crandall认为合作学习法对优秀生和差生都有帮助,因为它能消除焦虑、鼓励大胆冒险、增强学习动机、树立信心和自尊、促进交际、提供可理解输入和输出。该方法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情感气氛,又能照顾到学习者个人[9]472。

分小组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感。课堂教学中,班级互动,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74%的藏族学生觉得心理压力大,被教师提问时脑袋一片空白。分小组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场面小,学生顾虑少,同学之间进行英语对话,紧张焦虑程度会大大下降。这对藏族学生和口语较差的学生来说,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能较快地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利用集体情感因素克服个体消极情感因素。个体情感易于受到班级集体积极情感的感染,积极上进的集体有利于个体语言学习,有活力的班级的感染力可以化解个别学生的消极情感因素。开展合作性小组学习活动,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的良好课堂气氛。

三、结语

二语习得之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人员对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对于教学对象多元化的民族院校,情感教学策略研究尚少。以藏、汉族学生为主的西藏民族学院,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更应该重视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1]潘婉莹.基于情感过滤学说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西安航空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4):49-51.

[2]邱瑞君.论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12):32-35.

[3]仉金辉,金英.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111-112.

[4]刘雪莲.冲突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大学外语教育的指导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3):135-137.

[5]龚江平.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9,5,(29):123-129.

[6]邬倩.浅谈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47-149.

[7]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23-26.

[8]袁琴.试论“情感过滤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2008,(1):116-120.

[9]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读J.Arnorld(ed.)《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6):470-474.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藏族教师应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