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鸣副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08-15 00:49
江苏水利 2013年4期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建设

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5年全省水利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落实2013年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石泰峰副书记分别作出批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一、切实提高对水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

水利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在刚刚过去的5年中,出台了加强水利工作的“1号文件”,召开了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水利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坚持规划引领,出台配套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评价体系,扎实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省及18个试点地区的水利现代化规划全部批复,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积极开展水利现代化试点示范工作,在工程建设、水务一体化、小流域治理、河道管护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二是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了新一轮治淮治太、江海堤防达标、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防洪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依托建成的水利工程体系,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先后战胜了2008年滁河洪水、2011年淮北地区干旱、2012年3个强台风影响等水旱灾害。据初步统计,近5年实现的减免灾效益超过500亿元。三是服务“三农”发展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河道疏浚整治、灌区节水改造、圩区综合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建设,解决了177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疏浚农村县乡河道1.56万条,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92.07万公顷、旱涝保收农田面积336.0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提高到82%、71%。四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平显著提升。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全省用水总量稳定在550亿立方米左右,万元GDP 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2.5%。全面建立省管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组织实施苏州东太湖、常州滆湖长荡湖、淮安白马湖等退圩还湖工程,还湖面积106 平方公里。深入推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太湖水质持续改善。五是水利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坚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积极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5年全省全社会水利投入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水利投入的总和。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10 家、省级127 家。积极推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创新,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水利投资效益不断提升。此外,水务一体化、水利信息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看,过去的5年,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力度大、投入多、成效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江苏水利改革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防洪保安方面,太湖流域防洪标准尚未全面达到50年一遇,滁河、水阳江现状防洪标准仅10年一遇左右,长江干流及主海堤防台防潮标准也有待提高。区域治理相对滞后,一些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不到5年一遇。城市防洪排涝矛盾较为突出,一半左右的省辖市和有防洪任务的县级市城市防洪标准不达标,部分城市老城区排涝能力不足,新城区和开发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滞后。在农田水利方面,各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不平衡,相当部分工程老化失修,全省7万多座农村小型泵站中带病运行的有4.8万多座,一些地方存在灌不上、排不出现象,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天吃饭”,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在水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淮北丘陵山区、沿海垦区以及部分高亢地区资源型缺水,苏南地区水质型缺水,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在水利管理方面,水利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地方水利配套资金不落实。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完善,重建轻管尚未根本扭转。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开拓创新,认真研究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升水利基础保障能力,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首先,推进“两个率先”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提升水利综合保障能力。我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密集,任何地方都淹不得、淹不起。推进“两个率先”新征程,必须把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适度超前实现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的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其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四化同步”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大兴农田水利,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迫切需要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当前,农村还有不少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人民群众对保障饮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解决受淹受涝问题的愿望强烈,呼声很高。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持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迫切需要加强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健康的水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状况还不尽满意。建设美好江苏,必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提高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水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水利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水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全面落实2013年水利工作各项任务

今年全省水利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民生水利、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四项重点任务,着力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切实提升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的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着重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要依据全省水利现代化规划,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落实各项推进措施,确保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不断丰富水利现代化建设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新水利发展的重点任务,把服务民生作为现代水利的发展方向,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力驱动,增强水利现代化建设活力。深化水利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快培育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水利现代化的现实模样和先进典型,着力在服务民生、保护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水问题。健全完善水利现代化评价考核机制,对照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内涵和阶段性目标要求,抓紧调整完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跟踪评价考核,有力有序地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二)持续加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围绕建设较为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扎实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年计划投资122亿元。在淮河治理方面,要全面推进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分淮入沂整治、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争取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研进入国家审批程序。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方面,全面建成东线一期工程,确保如期实现全线通水、调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在沿海水利建设方面,加快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通榆河南延输水支线和沿海平原水库建设,开工建设川东港工程和射阳河工程。在太湖治理方面,完成东太湖治理工程,加快新沟河、七浦塘拓浚整治,争取完成新孟河工程前期工作。在长江治理方面,推进滁河、水阳江治理,基本完成南京段长江堤防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重点河段关键节点应急治理。同时,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排泵站和大中型水闸更新改造,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今年的水利建设投资大、任务重,各地要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程,保证工程建设需要。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强化质量、安全、进度控制管理,切实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三)切实加快农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围绕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力度,全年计划投资102亿元。要更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规模化节水灌溉、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配套建设,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现代化改造,实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万公顷、旱涝保收农田面积万公顷、旱改水面积万公顷。深化农村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完成土方3.5亿立方米,提升农村河网水系引排能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00万农村居民饮水困难,改善水质条件,提升服务质量。针对农村水利建设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各地要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推广以县为单位、项目整合打包、实行统一法人、规范招标投标、施工监理和审计决算制度,切实强化建设管理,保证大规模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四)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全面落实以县为单位的用水总量管理制度、按行业用水效率控制制度、重要水源性河湖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耗水项目论证审批制度,确保“三条红线”管理落到实处。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有效机制,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节水型载体。扎实推进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完成20个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措施,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组织制定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积极开展创建试点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考核,认真执行国家考核管理办法,抓紧出台我省实施方案,健全省、市、县三级管理考核体系,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奖惩力度,确保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五)着力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提高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水平。完善省管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市管、县管湖泊的依法管理和科学保护。加快建立727 条省级骨干河道“河长制”管理组织体系,全面开展管理考核工作。持续抓好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认真落实调水引流、蓝藻治理、生态清淤、湖泊巡查等关键措施,推进太湖水质不断改善。认真落实河湖水域占用补偿制度,鼓励、支持实施退圩退渔还湖工程,推进重要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利工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创建一批优质水管单位和规范化管理水库。积极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发挥水利的综合效益。加大河湖资源管理保护执法力度,落实洪泽湖非法圈圩清除措施,加强沂沭泗地区河湖采砂管理,从严打击长江非法采砂活动,确保河湖防洪和生态安全。

(六)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旱工作。近年来我省汛情总体平稳,但在防汛防旱应急管理上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各地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加快推进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建设,完善防汛防旱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防汛防旱工作水平,确保安全度汛。要针对气候变化、极端性天气增多的特点,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全面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提高科学决策指挥水平。认真总结近几年水利防灾减灾的实践经验,健全重特大洪涝、干旱、台风等灾害应急管理科学调度预案。推进水利管理自动化,把防汛防旱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从流域向区域延伸,加强洪水资源化管理和利用。高度重视应急抢险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抢险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和实战能力,千方百计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切实加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新的发展阶段,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艰巨繁重的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科学统筹安排,创新政策举措,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水利不仅关系“三农”发展,而且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各级政府要把水利工作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层层落实责任,扎实加以推进。各市县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水利工作,及时研究协调重大事项。分管领导要尽职尽力,切实负起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统筹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做好规划审批、计划安排、资金落实等工作,保证水利发展需要。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二)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举措,各地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地方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收足收好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资金等专项资金,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保障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切实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大检查、审计和监督力度,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针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水利发展活力。全面实行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竞争立项、投资控制、资金保障、绩效评估“五项制度”,积极推行政府水利项目“代建制”,提高水利建设水平。抓紧研究提出南水北调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积极创新运行机制,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健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研究和试点水权交易制度,提高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升长效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

(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前一阶段,中央和省委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明确规定。水利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水利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防汛抗灾不能有丝毫马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改进工作作风方面下更大功夫,见到更大成效。要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水利问题。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水利政务公开,严格落实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着力加强水利资金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树立水利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最后,强调一下当前的水利工作。去年入冬以来,各地大力开展冬春水利建设,掀起了水利建设新高潮。但由于部分项目批复较迟等原因,冬春水利建设进度比往年偏慢。当前,是水利建设配套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抢抓有利时机,加大组织发动和工作推进力度,抓紧土方工程扫尾,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在今年汛前发挥效益。与此同时,要扎实抓好汛前检查工作,立足于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加大河湖清障力度,做好各项预案准备,牢牢掌握防汛工作主动权。认真做好骆马湖、洪泽湖搬迁群众帮扶工作,切实维护“两湖”地区社会稳定。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严谨、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勤奋工作的精神面貌,全面完成今年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奋力开创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水利现代化建设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