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经济梯度分析及协调发展对策

2013-08-17 08:33王文明唐青桃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梯度

方 磊,王文明,唐青桃

(怀化学院湖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怀化 418008)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不同空间尺度层面的共同要求,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尤为突出[1]。梯度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受到了诸多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关注[2]。

从理论研究方面看,主要体现在对梯度理论的不断深化与探索,如魏敏、李国平对梯度推移的粘性进行了探索与思考[3]。李具恒、李国平、谢刚在梯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梯度的框架体系[4-6]。张熠、张明忠在分析梯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7-8]。曹立、曹伟、王珏提出了反梯度理论并应用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9-10]。从实践运用方面看,李新运、张海峰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进行了经济发展梯度测算[11]。胡传东、罗仕伟等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差异[12]。这些研究成果不断深化了梯度理论,巩固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体系。

本文尝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公开可比的统计数据对武陵山片区经济梯度差异进行测算和评价,以揭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研究区概况

武陵山片区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主体的地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国家级战略层面的经济协作区。该区域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11个县市,湖南37个县市区,重庆7个县区,贵州16个县市。区域总面积为17.18万km2,总人口364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7.2%,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世居少数民族。2010年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8%和59.1%,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20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要求,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

2.数据来源

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分析单元的选取至关重要,因为单元划分得越细,区域不平衡度量越接近实际。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片区内的71个县(市、区)为分析单元,但研究对象地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个行政区,为了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5-2011)》,黔江区、鹤城区、永定区、武陵源区四地的数据来源于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

二、评价指标与研究方法

1.指标选取

在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全面、客观、易获取的原则,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13-15],参考“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经过指标遴选比较,本研究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共3层,即Ⅰ级指标层B,包括区域内各单元的总量指标、均量指标和增量指标3项内容;Ⅱ级指标层C,选取了区域内各组成单元的消费总量、产出总量、经济发展均量、居民收入均量、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共6项指标;Ⅲ级指标层D选取了12项统计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层次结构见表1。

表1 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梯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2.研究方法

由于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存在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使处理以后的各项指标值在1~10之间,这里为方便比较,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计算方法如下:

同时考虑到上述指标体系中各因子在评价时所处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接下来需要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这里采用广泛运用的AHP方法来确定Ⅲ级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经过两两比较,计算后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最后进行加权求和综合计分。计算方法如下:其中yi为第i个县(市、区)的得分,其得分的高低表示该单元在区域中的综合地位。i为评价的县(市、区)个数,i=1,2,…,n(n=71);j为评价的因子,j=1,2,…,12。

三、结果分析与协调对策

1.结果分析

首先利用EXCEL软件对12项统计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处理结果分别赋以权重代入式(2)中,最后得到71个县(市、区)的加权合成值,即为武陵山片区各单元的经济发展现状(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怀化市(鹤城区)、张家界市(永定区)、恩施、冷水江、铜仁等地综合评价值在14以上,而通道、古丈等地在4左右,二者差距悬殊。区域内各单元平均值为8.2,标准差为3.11,各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更直观地表达武陵山片区经济单元的梯度差异,把表2中的数据导入Arc View GIS 3.2软件,采用“Natural Breaks”分类方法,按照得分高低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和欠发达区3类区域(见表3),利用Layout功能生成武陵山片区经济梯度差异图(见图1)。

表2 武陵山片区各单元经济发展现状综合评价值

(续上表)

表3 武陵山片区经济梯度分类

图1 武陵山片区经济梯度差异

2.协调对策

从图1中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区各单元由于资源条件、交通区位、经济结构等各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地域差异显著。因此,我们需要深刻认识这种差异规律,合理地进行分工和区内合作,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新时期扶贫攻坚主战场的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应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强内部经济协作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发挥增长极辐射带动功能。从图1可以看出,在武陵山片区的主体区域,有恩施、黔江、铜仁、怀化、吉首、沅陵、张家界、石门等8个区域单元经济实力最强,建议选择这8个单元作为中心城市,优化城市形态,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完善区内交通网络体系。以恩施、黔江、铜仁、怀化、吉首、沅陵、张家界、石门等中心城市为节点,加快内部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推进交通主通道联络线、通县公路建设,扩大路网密度,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积极推进跨区运输合作和交通协同管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逐步实现交通一体化,构建以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的经济圈。

(3)构建跨区域旅游协作网。以中心城市为服务基地,以交通通道为纽带,以区内世界遗产、国家A级景区、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为节点,开通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酉阳—黔江—恩施—张家界无障碍旅游线路,以此为依托加强与区外旅游热线的链接和旅游区域合作,开展联合营销,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构建跨区域旅游协作网。

四、结语

本研究选取了12项反映区域单元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利用加权合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武陵山片区内部各单元经济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研究结果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本文选取的指标虽然尽可能完善,但是否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区域内各单元经济现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本研究分析的结论仅是对区域现状的描述,如果选择多时间维度,则可更为科学地揭示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的演化。

[1]冷志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J].地理研究,2012,31(3):521 -533.

[2]李国平,赵永超.梯度理论综述[J].人文地理,2008,99(1):61-65.

[3]魏 敏,李国平.梯度推移粘性:一个引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J].探索,2004(5):79-82.

[4]李具恒.广义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04(6):21-25.

[5]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新解[J].社会科学辑刊,2004(5):61-65.

[6]谢 刚,李国平.广义梯度理论中梯度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5):1-7.

[7]张 熠.“梯度理论”质疑[J].财经科学,1985(2):61-62.

[8]张明忠.关于“梯度理论”的异议[J].科学管理研究,1986,4(8):62-64.

[9]曹 立,曹 伟.反梯度推进:西部产业升级的一种思路[J].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64-68.

[10]王 珏,曹立.反梯度推进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J].山东社会科学,2002(3):21-24.

[11]李新运,张海峰.山东省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梯度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296-299.

[12]胡传东,罗仕伟,黄亚妍.重庆区域经济梯度差异及成因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53 -57.

[13]何海兵.大湘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空间特征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119 -122.

[14]常春光,贾兆楠.县域经济评价理论创新与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3):94 -97.

[15]向东进,谢名义.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0(4):65-67.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梯度
武陵山歌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