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2013-08-29 17:00
大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3)

多媒体技术已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随着相关设备的价格逐步下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培训机构和学校教室都配备了投影机。虽然人们都认为多媒体技术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在很多时候,多媒体的手段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时甚至不如传统方式,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1 问题与对策

1.1 问题

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快速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文字、图形和声音视频,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并不只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达到的。在多年的教学交流中,我经过观察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应用 PPT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过度注重课件装饰

为了给课件增加趣味和美观,在页面上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装饰图片、背景,以及响亮的切换声音、 眩目多变的文字效果和背景渐变的艺术,还有一些跳动的动画,认为可以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美感。

(2)照搬课本文字内容

将授课的内容详尽的在每页画面上列出,有的教师甚至干脆将课本直接投影到屏幕上,与学生的教材完全“同步”了。

(3)将课件当作讲稿

将上课时的内容以及要解释都以文字全部显示,教师上课跟着照念给学生,认为学生可以看,又可以听,能够更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4)忽略图片的作用

文字多多,图片少少,认为图片可有可无,文字才是知识中的精华。通过文字的详细展示,必然可以更好地说明要点。

(5)忽视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上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就象放电影一样,拉上窗帘,教师坐在角落里操作电脑和解说课件内容,认为可以使学生更专注于屏幕的内容。

以上五点是现在一些教师使用PPT课件的常见的方式,这些方式看起来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上,这些做法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更会对学习产生干扰和影响。

1.2 分析与对策

很多人认为教与学的传输关系似乎是这样:教师发送知识,学生理解接收。就是:教师→学生。就如同在电脑中复制文件一样。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是人,而不是计算机。教与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或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时,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要考虑人的学习心理活动特点,只有充分理解人的学习心理特点,才能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来看看应该如何去做:

(1)PPT课件应当做到“一目了然”,内容表现要恰到好处

什么是恰到好处,就是“增一分则太白,减一分则太黑”。我们在进行PPT多媒体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去掉干扰教学的一切因素。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我们可以使用生动的事例、适当夸张讲述和美观的图片。但不应滥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如的切换,动画或是声音),因这些的确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注意的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在设计屏幕时,应该以简洁为好,文字使用黑白对比色,去掉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修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

(2)课件内容安排应符合人对感官信息接收的“针眼效应”

在页面展示越多,学生看到越多,学生是否就能接受越多?事实恰恰相反,研究表明,在人看到和记忆时:“少即是多”。原因在于人对感官信息的接收处理上不是无限,而是具有“针眼”效应的特点:

通过人的感观,人可以感觉到很多,也可以记住很多,但在记忆工作时进入记忆的地方是窄的,类似于“瓶颈”,在同一时间是无法接收大量信息,如果展示得越多,越难通过记忆的针眼,而学生真正记忆的就越少。如果内容确实很多,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适当的分解,让每个页面只展示一个内容,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只接收少量的信息,分时间段学习,会更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理解。

(3)课件展示方式应服从人视觉和声音接收信息通道的特点

我们在看带字幕原声外语电影时,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看字幕,结果经常错过精彩的画面情节。当学生在看屏幕上的大量文字时,则会错过教师的讲解。人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两个通道接收信息,但当视觉信息是文字时,人脑总是要转成语言,这样两个通道就会产生相互干扰,并不是人们期望那样加深学习效果,而是使学习效果大幅度下降。而且大量的文字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反应。

如何做到加深学习效果呢?有效的做法是:屏幕上只应该出现关键的短句,学生一眼就可以看清记住,然后专心去听教师的语言表达。那学生怎么做笔记?其实上课是来听讲的,文字在教材中就应该有了,如果是没有教材,或者教材中没有,可以另外打印包含有文字解释的备注页发给学生。而教师如果怕记不住内容顺序,可以预先将备注的内容准备好,在播放PPT时使用“演讲者视图”进行播放,可以避免大量文字出现在屏幕上。

(4)课件应以图形、表格化更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

关于应该用文字还是用图片表达更合适,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月圆之夜,弟子问禅师:什么才是禅的真义?禅师伸手一指作为回答。其实学问知识也一样,就如同文字和图片,或者声音视频,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真正的意义不在手指上,而在于月亮,在于知识的真义上。很多视觉研究都已表明,相对于文字,人们更喜欢看到美观有趣的图片。将文字内容图形化会更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是让展示更有效果的一个有力的手段。俗话说:一张好图胜过一千句话。

(5)怎样演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上课的目的最终不是为了看清什么,而是学生是否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接受了多少。所以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上课内容进行展示。如果上课时将光线调暗,确实是可以使内容更容易看清楚,但随着光线的下降大脑的兴奋度也在下降,结果使人产生瞌睡,精神难以集中。另外,人的本能会寻找发现声音的来源,这样学生在屏幕与教师之间不停游动,无所适从。所以室内的光线一定要足够明亮,而教师应该站在屏幕旁边,与学生进行眼神表情的交流。那么怎样解决屏幕切换呢?为了操作显示内容的切换,教师可以使用PPT遥控器,在课堂中的任意位置都控制PPT的切换。

3 结论

总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技术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但技术本身并不会自动提升教学的效果,如果用不好,效果甚至更差。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教学手段的优势和缺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势,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1](美)雷纳德.演说之禅——职场必知的幻灯片秘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美)艾特金森.PPT 演译:故事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孙小小.PPT演示之道:写给非设计人员的幻灯片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