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物理情境教学的创设研究

2013-08-29 17:00
大众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设物理

(广西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1 引言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多地采用满堂灌、填鸭子式教学,而缺乏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拓,缺乏提问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不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析社会生活现象,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课改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一些联系生活和探究实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2 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情境教学的思想源于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情境之间联系及互动的产物,实际的教学过程应该具有丰富的情境性[1]。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性中利用其原有认知对新信息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倡导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灵感的教学方式[2]。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儿童的情绪领域,这是由情境教学本身具有的“形真” 、“情切” 、“意远” 、“理蕴”的独特个性形成的[3]。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中学物理情境教学,使物理知识“活”在学生心中,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3 创设中学物理情境教学

3.1 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过程,提升知识熟悉度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生活情境相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被掌握和发生迁移。中学物理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物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和实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为物理学习提供了感性材料。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过程,不断讲解生活中物理现象与新教材书上的物理联系,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熟悉度。

例1:“新人教版中学物理关于蒸发”教学情境设计。[多媒体演示]

情境1.1:观看图片,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会觉得很凉快。

图1 蒸发

情境1.2:我们知道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觉得凉。

根据以上生活情境教师可学到:液体在蒸发过程要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则蒸发有吸热制冷作用。

3.2 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深化思维模式

古人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物理情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惑,然后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4]。

例2:“新人教版中学物理关于惯性”教学情境设计。[多媒体演示]∶观看新课程视频资源——惯性。

情境2.1:教师根据视频内容设置两个问题情境:(1)汽车突然开动时,人为什么会往后倾?(2)而行驶中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往前倾?

由以上问题情境,让学生先思考,根据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找出解决两个问题的方法。

则问题(1)解析为:汽车突然开动,汽车车内的地板和乘客鞋底之间的巨大摩擦力迫使乘客的脚突然改变静止状态朝前移动,但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向后倾倒。同理问题(2)解析为:汽车在行驶时,整个车厢相对于人本身是静止的,汽车和人是同一种运动状态。当汽车紧急刹车时,原来的相对静止发生变化。人和汽车接触部位由于摩擦而停顿,但乘客上半身于惯性还保持原先行驶状态,因此向前倾倒。

情境2.2: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再次设置问题情境:质量小的小汽车与质量大的货车同时启动,为什么质量小的小汽车加速快?当它们速度相同,往同一方向并排行驶时,同时刹车,为什么货车滑动距离远?

从比较中学生就会发现惯性与运动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3 实验情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的一切理论,往往都从观察和实验开始,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5]。演示实验的教学对构建物理情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一个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境,一个完整的物理情境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物理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巧妙地创设物理情境进行教学时,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去探究与思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3:“新人教版中学物理关于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情境设计。[多媒体演示]∶观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视频。

情境3.1: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视频时获得大量的感性信息,使学生明白实验目的是: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灯丝的电阻;实验原理为:

实验方法:伏安法,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来改变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

情境 3.2:教师在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实物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会在自己动手做实验时获得大量的直观信息,同时也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带着问题去积极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图2 电路图

图3 实物图

3.4 多媒体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网络,影视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将视觉和听觉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创设绚丽多彩、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繁为简、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瞬间为定格等教学情境,以连续的动作(动画)、锐耳的声音、艳丽的色彩等模拟学习中难以直观体会的知识,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美的熏陶[6]。

例4“新人教版中学物理关于向心力探究”教学情境设计。[多媒体演示]∶教师上课时直接播放向心力探究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拓展了教学空间,通过直观视频,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明白向心力的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懂得合力提供向心力,懂得向心力的公式为:

通过视频观察“火车转弯”、“汽车过拱桥”、“水流星”、“棉花糖做离心运动”等生活中的向心力,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把向心力知识点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活力,优化课堂教学。

3.5 幽默语言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

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实情与教学内容,能风趣幽默、绘声绘色,再配合适当的手势、得体的肢体语言、温情的眼神,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物理情境,这种情境能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习兴趣,驱除了学生学习疲劳,强化知识记忆,加大师生间的交流,融洽师生情感,改善和提高课堂效率。

4 结论

依笔者看,在中学物理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熏陶,在教学中创设出新颖有趣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多媒体情境、幽默语言情境等物理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融洽师生情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现“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很好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教师乐教,教有所获;学生乐学,学有所成”。

[1]曹蕴瑞.初中力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李晓梅,崔建明,卢飞麟.物理中的情境教学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04:103-105.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郭志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122+124.

[5]刘冀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0:174.

[6]詹伟琴.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实施[A].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大学工作委员会.2009:5.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