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接收用PIN硅光电探测器研究

2013-09-05 05:36费诵秋
电子与封装 2013年2期
关键词:光电流入射光折射率

张 明,费诵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35)

1 引言

光电探测器是指对各种光辐射进行接受和探测的器件,它能将接受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流或电压)。硅光电探测器由于具有体积小、噪声低、响应速度快、光谱响应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光电检测系统、光通信领域,特别是940 nm的光电探测器在红外遥控接收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生产遥控接收装置的厂家所采用的探测器芯片大多为从国外或中国台湾地区采购,本文通过对探测器接收原理和应用领域的研究,从衬底材料和抗反射膜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研制了一种PIN结构的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对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进行了提升,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2 PIN光电二极管原理

光电器件是利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制成:光电效应是指对不同频率ν的光,其光子能量E=hν是不相同的,光波频率ν越高,光子能量越大。用光照射某一物体,可以看作是一连串能量为hν的光子轰击在这个物体上,此时光子能量就传递给电子,并且是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一次性地被一个电子所吸收,电子得到光子传递的能量后其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受光照射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电效应,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上时,能量大于或等于材料带隙能量Eg的光子将激励价带上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跃迁到导带上,可以产生自由电子-空穴对(称为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对在反向偏置的外电场作用下立即分开并在结区中向两端流动,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光电流),如图1。

图1 能带图

由于受激吸收仅仅发生在PN结附近,远离PN结的地方没有电场存在,因此就决定了PN光电二极管(PN Photodiode,PNPD)或PN光电检测器的光电变换效率非常低下并且响应速度很慢。因此通常在PN结的P型和N型层之间加入本征I层,以增加耗尽层宽度,这种光电二极管称为PIN光电二极管,其结构如图2所示。当PIN光电二极管反向偏压加大到某一定值时,整个I层变为耗尽层,P区和N区通常都是重掺掺杂区,耗尽层向其中的展宽可以忽略不计。外加反向偏压电场基本都落在耗尽区两端,在此区域内有较强的电场,大部份光子在耗尽区内被吸收,其受到电场加速时间越长,响应速度越快。

本征层I的引入增大了耗尽层的宽度,使器件的击穿电压不再受到基体材料的限制,从而可选择低电阻率的基体材料,且有利于光辐照的吸收,提高了量子效率,也明显减少了结电容,电路的时间常数减少,从而减少了器件的响应时间。

PIN硅光电二极管的光谱响应范围约为300~1100 nm,图3为典型材料光电二极管光谱响应曲线图。

在半导体材料中光功率的吸收呈负指数规律:

图2 PIN光电探测器

图3 典型材料光电二极管光谱响应曲线

其中αs(λ)为波长λ处的吸收系数,P0是入射光功率,P(x)是通过距离x后所吸收的光功率。因此光照产生的光电流强度随入射光深入半导体材料的深度呈指数衰减:

如果吸收系数大,光的吸收会集中在材料的表面层内;图4给出了在不同波长下Si的吸收系数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Si在940 nm处的吸收系数α约为2.0×104m-1,如假设半导体Si材料在能吸收95%的入射光的厚度为d,可以求解:

由上述分析计算,为使940 nm入射光的95%被吸收,半导体Si材料的厚度应为150 µm,因此为了让更多的光能被吸收,红外探测器用的半导体Si材料的厚度应大于150 µm。

3 PIN光电二极管工艺设计

3.1 硅片材料的选择

量子效率η和响应度R是光电探测器的两个重要特性。响应度与量子效率呈对应关系,它们是波长的函数:

材料不同的光电探测器具有不同的响应度,对不同的探测波段,不同材料的光电探测器具有不同的响应度,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探测器。本文所述产品主要应用于940 nm红外波段的探测,为了获得高的量子效率和响应度,耗尽层必须足够厚,以便能吸收大部分的入射光线,而入射光的强度与光的吸收系数成反比,因此对于既定材料存在一个吸收长度(L),而L约为吸收系数αs(λ)的倒数。因为光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耗尽区,为了提高器件的量子效率和响应度,耗尽区的宽度W应该大于L,对于940 nm光波长来讲,在硅中的L≈50 µm,所以耗尽区的宽度W应该大于50 µm,而根据公式(1),假定PN结一侧浓度N≈1020/cm3,工作电压V=5 V,可以推导材料的电阻率ND约为3×1012/cm3。

3.2 增透膜的研究

量子效率和响应度的提升除了增加在硅材料内部的充分吸收外,还需要降低入射光的损耗,减反射膜的制作是光电器件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它能减少入射光的反射,增加光的吸收,从而增加光生载流子的数量,提高光生电流及效率。光电流与反射Rf的关系如公式(5)所示:

一般说来,折射率大的材料,其反射率也较大。半导体材料的折射率、反射率都较大,因此往往都要使用减反射膜来提高光电器件效率。

单层减反射膜是利用光在减反射膜的两侧处反射光存在位相差的干涉原理而达到减反射效果,

公式(6)中,R1、R2分别为外界介质与膜和膜与硅表面上的菲涅尔反射系数;Δ为膜层厚度引起的位相角。

因此,完善的单层减反射薄膜条件是膜层的光学厚度为1/4波长,其折射率为基片和入射媒质折射率乘积的平方根。

表1 硅和砷化镓的折射率(300K)[1]

SiO2、SiN是常用的增透膜,因为增透膜的特性由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决定,为对比两者的差异对光电流的贡献,安排了以下试验对光敏面厚度和折射率进行拉偏,见表2、表3。

4 实验结果及讨论

如实验一分片所示对SiO2厚度进行了拉偏,使用掺杂浓度3×1012/cm3的材料片制备不同条件的PIN光电二极管,其光电流的差异如图5所示。

从上面的对比结果来看,SiO2160 nm附近产生的光电流最大,与理论d=λ/4n=940/4×1.44完全吻合。

实验二主要对比折射率对光电流的影响,光电流条件同实验一,并选测了垂直光入射情况下SiO2与SiN在不同波长的反射率,可以看到SiO2膜的最小反射率只能达到20%,而SiN膜可以达到理论上的零反射,因此SiN膜层较SiO2膜层有更优越的抗反射性能,参见图6,折射率拉偏的光电流测试对比见图7。

表2 实验一:SiO2厚度对光电流的影响

表3 实验二:折射率对光电流的影响

图5 SiO2厚度对光电流的影响

在相同厚度最优选择条件下,SiN的光电流比SiO2膜层可以提升3%,且SiN折射率从1.84到2.00对光电流的影响不大。

图6 SiO2和SiN的光谱反射率

图7 增透膜折射率对光电流的影响

5 结论

本文从PIN光电二极管的结构和原理出发,通过选择合适的衬底材料,并对增透膜特性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响应度。利用该方法研发出的红外遥控接收芯片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今后类似的光电器件研发积累了经验。

[1]张君和. 提高光电二极管光/暗电流比值的途径[J]. 半导体光电,1991,12(3).

[2]杨文华,吴鼎祥,等. 空间高效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设计与数值分析[J].半导体学报,2004,25(9).

[3]张健亮,陈康民. PIN结光电二极管的工艺原理和制造[J]. 中国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2004,9(64).

[4]余宽豪,刘毓成,陈学良. 硅双极型高速工艺何与其相容的硅PIN探测器等[J]. 半导体光电 ,1995,16(3).

猜你喜欢
光电流入射光折射率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掺杂单层WS2的光电效应
运用自制教具探究光电管中光电流的伏安特性
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用Z-扫描技术研究量子点的非线性折射率
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实验中的一些改进
如何选择镜片折射率
读数显微镜测量毛细管管壁折射率
用恒偏向角法测直角棱镜的折射率
光电效应实验中阳极光电流的测量
对一道几何光学竞赛题解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