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地区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2013-09-05 01:06王学金陈立强宋玉敏厉明排张绍英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年1期
关键词:利津断流黄河三角洲

王学金 陈立强 宋玉敏 厉明排 张绍英

(黄委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 山东济南 250100)

1 三角洲地区黄河水资源情况

黄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量相对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8mm,由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变化很大,6~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7、8月份为降水的全盛时期。黄河径流量60%集中在汛期7~9三个月,利津水文站是黄河入海把口站,年径流量代表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可引用黄河水资源状况,表1为利津水文站1998~2010年径流量统计。

据统计,1998~2010年利津水文站年均径流量为136.56亿m3,2005年年径流量最大为206.8亿m3,2002 年年径流量最小为 41.89 亿 m3,1999~2002年,黄河属于枯水年份,黄河来水量明显减少,年径流量仅占多年平均值的 30%~50%,黄河水资源可利用量很小。黄河水资源可利用量不但取决了黄河年径流量大小,而且还取决于于径流量年内时空分布,利津水文站断面流量时空分布差距也比较大,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利津水文站流量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7~9月份,特别是 2002年11月至 2003年7月,黄河来水量持续偏少,降至50年来的最低点,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干流用水全线紧缺。2003年11、12月份及次年1~3月是凌汛期,河里凌情严重,很难引水。这样就形成全年大部分时间黄河小流量不断流的运行态势,造成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能引水时无水可引,不能引水时,水却白白流失。

2 三角洲地区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

黄河水资源是三角洲重要资源,是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建设的生命线,东营市每年95%的水资源依赖黄河水资源。三角洲地区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最早起步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1952年开始建设打鱼张引黄灌溉工程,1952年底引黄放水。特别是“八五”以来,针对引黄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两黄”农业综合开发,先后新建和扩建了胜利、曹店、双河、麻湾、王庄等大型引黄工程。目前,东营市已建成并投入运用的引黄涵闸(不包括配套闸)16座,引水能力达 505m3/s,扬水站 22座,设计提水能力104m3/s,实际提水能力514m3/s。

随着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至于进入二十世纪 90年代,不堪重负的黄河年年断流,黄河下游经常性断流始于1972年,以后不断发生,而且愈演愈烈。1972~2001年的30年中,平均5年就有4年断流,利津水文站有 22年发生过断流,共计断流 86次1091天,断流时间最长的是1997年,共断流226天,黄河断流不仅给沿黄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加剧了河道萎缩和主槽淤积,尾闾三角洲生态系统也遭到严重破坏。

2003年,国务院授权黄委对黄河流域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面对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严峻局面,黄委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多年不断流,不仅确保了供水安全,而且使已经恶化的三角洲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据东营市历年引黄资料统计,1984年 7月~2007年6月(指多年,以下同)河口地区共引黄河水219.70亿m3,占同时期黄河来水量(利津站)的5.71%;多年均引水9.55亿m3,其中汛期(7~10月)为2.90亿m3,冬四月(11~次年2月)为2.27亿m3,春季(3~6月)为4.38亿m3,分别占年均引水量的 30.39%、23.80%、45.81%;分别占期间来水量的 2.87%、5.89%、15.92%。年最大引水量为15.12亿m3(1992年7月~1993年6月,2000年7月~2001年6月仅次之,为14.78亿m3),年最小引水量为4.38亿m3(1985年7月~1986年6月),分别为多年均引水量的1.58倍和45%。一年之中,春季一般为引水高峰期,多年平均引水量接近年引水的一半(45.81%);11月~次年2月年均引水所占比例最小。

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给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给三角洲地区城镇建设、工矿企业、石油开发、居民生活创造了发展的重要条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1983年东营市成立后,引黄供水事业快速发展。1984年1月~2007年12月,全市累计引水225.31亿m3,年均引水量9.39亿m3,保证了胜利油田开发建设和全市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东营市又是国家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1989~2005年虽然干旱少雨,但由于充分发挥了引黄工程较多的优势,粮棉稳步增产,全市引黄灌溉地区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非引黄地区。

表1 利津站1998~2010年径流量统计表(亿m3)

表2 利津站1998~2003年月平均流量表(m3/s)

3 三角洲地区黄河水资源利用前景展望

目前,三角洲地区的引黄水资源除为工农业生产、油田开发、居民生活服务外,还用于改善和保护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绿色的黄河三角洲,实现由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向满足生态用水的转变,这是黄河口地区用水的一个方向。因此,它对淡水的需求量将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从长远来看,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为黄河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河口地区的引黄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这种要求将是一个多方面研究的课题。

4 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1)多方协作,对三角洲地区引用水进行会诊,制定长远规划。目前三角洲地区地方政府与部门,由于各方利益和职能的不同,对河口治理有不同的见解和方略,现实要求多方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作长远的规划,对有限的黄河水资源进行最科学最合理的利用。

(2)调整引水方案,丰蓄枯补、冬蓄春用、多蓄备用。目前黄河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蓄能力尚不能满足黄河下游引水的需要,不经过特别措施调水仍难以保证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春季引水。因此作为地处黄河最下游的河口地区,必须从长期考虑,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蓄水工程,增加蓄水能力,对黄河水资源实行“丰蓄枯用,冬蓄春用”,在丰水期水质好,水位高含沙量适宜的情况下实现引优质水、高效引水的目的。

(3)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保证引输水工作畅通。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水资源异常缺乏的地区,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制约着本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建议水利部门尽快实施三角洲地区水源工程,完善引、输、蓄水配套系统工程,随时掌握黄河水情,把握好引水时间,适时引水,达到既保证引水又经济运行的目的。

(4)计划引水和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科学化节水工作是调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搞好节水工作就等于开辟了第二水源,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各级节水网络,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用水,对引水量大的农业用水,要调整其产业结构,发展耐旱高效农业作物,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油田工业用水,进一步优化水利布局和管网布局,做到统筹供水,降低漏失,减少流失,做到经济高效供水,达到节水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利津断流黄河三角洲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蟹壳画
农民
虎斗牛:传统民间舞蹈的生存环境与历史传承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滞后响应规律分析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